成語故事《不可救藥》

成語故事《不可救藥》

成語故事《不可救藥》

成語解釋

【發音】bù kě jiù yào

【釋義】藥:治療。原意是說周厲王多行酷烈之暴政,就像重病人一樣,不能再醫治了。後泛指病重到無藥可治。也比喻人或事物已經壞到不能挽救的地步。

【出處】

《詩經·大雅·板》:“匪我言耄,爾用憂謔。多將熇熇,不可救藥。”

他的執迷不悟已經到了不可救藥的地步。

【示例】

懷疑與猜忌,難道就竟已成了他們不可救藥的根性了嗎?(鄭振鐸《桂公塘》十四)

【近義詞】藥石無靈 不可收拾 氣息奄奄 無可救藥 醫藥罔效 病入膏肓 不可救療 不治之症 朽木難雕

【反義詞】藥到病除 起死回生 藥到回春 旭日東昇 妙手回春 手到病除

【歇後語】藥王爺搖頭-- 病入膏肓

【用法】偏正式;作謂語、定語、補語;含貶義,比喻事態嚴重。

成語典故

西周的厲王生活奢侈,殘酷的壓迫和欺壓人民。當時有位忠臣叫凡伯,常常冒死勸諫,希望厲王能改邪歸正,但是他不但得不到厲王的重視,反而被奸臣所嘲笑。

凡伯眼看著漸漸衰弱的國勢,內心格外焦急,於是就寫了一首詩警告這幫小人。詩的大意是說:不是我老了,才說這些不該說的話,而是你們把憂患的事情當做兒戲。憂患還沒有到來的時候,還能夠防止;但是,一旦憂患越來越多,那就像讓火焰熊熊燃燒一樣,就沒有辦法補救了。果然,不久老百姓把周厲王趕到了很遠的地方,再也沒讓他回來過。

成語故事《不可救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