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古代家里可以放刀,但是不能私藏甲胄呢?

流浪在海角


事实上,古代很多朝代对于刀的管控力度也是很大的,尤其是宋明两朝,因为担心手握战刀的人民会起义造反,所以政府明文规定,除了个别工具用刀(菜刀、柴刀、猎刀等),百姓是不允许持有军刀的,因此可以看到在宋代有很多绿林人士会使用朴刀这种劣质拼装刀。



当然有些祖上是武官的人家可能会流传下来几把比较好的刀,只要不被政府发现或是做好登记,也是没什么问题的。因为少数的几个人即使供得起刀(存刀是要保养的),也掀不起什么大风大浪。但是拥有盔甲的话,就是另一说了。


从汉代开始,中国士兵的披甲率开始迅速提高,不过最高也是宋代的70%多点,原因就是因为盔甲的制造工艺复杂、成本高、保养费用高。如果一个人供得起一套质量可观的盔甲,那他至少买得起百十把一般的战刀,这就足够装备起一支校队了。一个百人的校队,对于北宋的地方政府来说,已经是个很大的威胁了。

除了甲胄代表着富有的资产,也表示着这家人有可能有会铸甲的工匠,一般来说,民间的铁匠是不会也不允许铸甲的,但是一旦有人资助,那这就是一个很大的隐患存在。因为一套全甲的防御力很高,通常在一个时代,如果战士身披全甲,同时代的轻武器是很难伤到战士的。这点明代名将戚继光曾说过类似的话,说是一套好的盔甲,可以保障近战时难受敌人的伤害。因此,民间是不被允许私藏盔甲的(有关系的人另说)。



火器工坊


“一甲顶三弩,三甲进地府”!

在《水浒传》中,各路好汉敢带着朴刀四处溜达;杨志敢在街头卖刀;甚至,花和尚鲁智深随便找个铁匠铺,都能打造兵刃。但是,这些好汉都不敢佩戴甲胄,携带弩箭!

古代,朝廷觉得民间持有刀剑等兵刃有利于打击流寇和盗贼。而且,以前野兽出没较多,民间也有持有兵刃的需求。


所以,历朝历代对于刀剑等兵刃管控不严格,朝廷是允许百姓私藏一些刀剑防身的。打打野兽,赶赶土匪。但是,弩箭和甲胄是绝对不允许民间持有和打造的。尤其是甲胄,有甲胄就等于有暗自募兵嫌疑!没有朝廷允许,谁持有甲胄就是谋逆!

要知道,在冷兵器时代,甲胄的防护力相当可观。只有朝廷的军队才能装备甲胄,穿甲胄的都是朝廷精锐部队。朝廷通过控制甲胄来保证自己的军队战斗力是最强的。(装备甲胄的士兵就相当于现在的装甲部队,就算是允许持枪的美国也不允许民间持有装甲战车。)



无论是那个朝代,只有被查出有“甲胄”轻则就放三千里,重则杀头抄家!所以,有了“一甲顶三弩,三甲进地府”的俗语。

甚至,到了清朝顺治年间,朝廷允许民间持有鸟枪,却不允许私藏甲胄。

近闻民无兵器,不能御侮,贼反得利,良民受其荼毒。今思炮与甲胄两者原非民间宜有,仍照旧严禁。其三眼枪、鸟枪、弓箭刀、枪马匹等项,悉听民间存留,不得禁止。摘自《清世祖实录》

(文|勇战王聊历史)


勇战王聊历史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美国为何不禁止枪支,但是禁止防弹衣?在现代得社会,比如流行枪支得美国,你可以买到枪支,但是对于防弹衣,民间是买不到得,尤其是重型防弹衣;即使是轻型防弹衣,也不是人人都能买。

中国古代,甲胄是作战十分重要得防御武器,它能够保护人得身体不被敌方得武器所伤害。所以在武侠小说里,例如软猬甲、天蚕宝甲、小龙女得金丝手套等等,都是高级得防御武器。在和敌人打斗得时候,战斗力提升是指数级得。

流行刀枪,执法起来还不算困难;毕竟人都是肉长得。但是如果这个人穿了一身甲胄就不同了。他刀枪不入,你砍了半天砍不动,但是人家手里也有刀呀。现代美国也一样,之所以普通人买不到防弹衣,警察执法得时候也是因为自己有防弹衣。所以才能够执法顺利,这就是武器战斗力对称,但是防御力不对称,所以警察执法才会更容易。

除了甲胄,还有一样东西古代家里是不能够私藏得——弩机。历史记载,一个人手持弓弩,几十个捕快都不敢靠近。如果他再穿上一身甲胄,那就更困难了。

而且甲胄这东西制作起来十分困难,不是说像打造一个大刀那样容易。其成本也十分得高,所以政府对甲胄得管理往往十分得严格。如果能够私藏,一般都是以谋逆罪论处得。

其实,这也是封建王朝为了杜绝自己被推翻得一种做法,跟美国人卖枪但是不卖防弹衣一样得;美国人也是偷学了我们先辈得做法。


嘟嘟读读



儒家提倡智民、富民、强民。法家提倡愚民、贫民、弱民。儒家允许百姓家中有刀枪剑戟、弓弩、盔甲等各种武器。法家禁止人民拥有一切兵器。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采用法家思想治国。收天下之兵于咸阳。铸十二金人。禁止人民拥有兵器的秦朝,反而成了最短命的王朝。

自汉代起,采用的政策介于儒法之间。允许人民拥有刀枪剑戟、弓箭。却不能拥有盔甲。私藏盔甲,等同于谋反。
汉代以后,兵器分为两类:一类是非管制兵器刀枪剑戟、斧钺钩叉、弓箭。另一类是严格管制兵器——盔甲。


如某豪富富可敌国。拥有家丁护院数百人。还配备有上千件刀枪剑戟、弓箭。这不违法。但只要有一件盔甲。就是私藏管制兵器。比照谋反罪处死。

可以拥有除了盔甲之外的所有兵器。这不是儒家思想。更不是法家思想。而是黄老学派思想。黄老学派介于儒法之间。

附录:在诸多方面,黄老都介于儒法之间。如:法家提倡一人死罪,夷灭三族,株连十户。儒家提倡父子兄弟,罪不相及。黄老主张:官员犯罪,连坐其推荐者。无推荐者,连坐其首长。庶人犯罪,连坐其父。妻儿不受牵连。【法家是一人死罪,诛杀百人。儒家一人死罪,只诛一人。黄老一人死罪,诛两人】


杨朱学派


刀可以是军事装备,也可以是生活工具,比如菜刀就是来切菜切肉,当你把它绑到木棍上那就战场砍刀。甲胄不一样,你日常不会穿着甲胄种地、卖鱼,因此家里私藏甲胄就有“造反”嫌疑。

统治者最在意的就是政权稳固,甲胄的战争意味太浓,而战争却不一定要用刀。至少在战争的早期是这样,人们可以没有刀具,只要拿着棍子、农具就可以起义。

我们看另一件工具“弓弩”,判断的依据也是“生活有用性”标准,山中猎户拿弓弩关系不大,农民家有弓弩那就有罪了,种田可用不着弓箭啊。

中国古代的刑罚典籍《唐律疏议》中就规定“弩一张,加二等,甲一领及弩三张流二千里,甲三领及弩五张绞。私造者各加一等。”

此后的《宋刑统》《大元通治》《大明律》基本规定相似,你家里私藏1套甲胄要流放2000里,私藏3套甲胄直接绞死,私自制造甲胄罪加一等。封建统治者对私藏甲胄者的惩戒,那时不会有一点手软的,为什么会这样呢?

清太祖努尔哈赤13套遗甲,就有胆量起兵反明,如果是13把刀要认真考虑考虑。为什么甲胄如此重要?依我看来,有2点理由:1、制作不易,甲胄是一套工艺,制作精细、费时耗力,不能速成。2、战斗防御力强,穿甲胄的人跟没穿的人打斗具有强大优势,平地单打刀具难以砍进甲胄。


有这2大重要优点,甲胄既能起到保护重要人物的作用,又能“以一当十”砍杀无防具者,这对早期的军事行动很重要。

古代的任何地区,甲胄的数量和质量,是一个政权实力的最直观表现,甲兵多少就代表国家的军事能力。可以这么说,甲胄的重要性是超过进攻性武器的,在我国更是将“甲”作为战争行为和军队的代名词,如“带甲十万”“甲兵不劳而天下服”。

所以,古代的王朝都将甲胄当作军国重器严加管理,绝对不允许私人藏有甲胄,有必视为居心叵测,绝对是严惩不贷。


子屠龙


刀,兵器也,除了作战之外,还可以用以防身。因此,在古代之时的多数朝代,民户家中可以存有刀具,其目的用以自保。古代之时盗贼、山贼横行,各庄各户为求自保,所以打造刀具,官府也是许可的。例如《水浒传》中的那些庄户之中都有兵器,走乡串户之时,还可以带朴刀等武器防身,大摇大摆走在街上,没人管你。

但甲胄却不可私藏,为何这样?

甲胄,铠甲也,乃历朝国家之重器。唯有朝廷武库才可储存,除了朝廷赏赐或者祖先遗留之外,任何人不得私自打造、售卖铠甲,违者皆以谋逆之罪论处。要知道这个罪责很严重,轻者私藏甲胄者一人杀头,重则连累全家。

当年西汉名将周亚夫为汉景帝讨伐七国叛军,封爵拜相,谁会想到如此大的一个人物,竟然被人举报家中藏匿铠甲五百具。这可是谋反的大罪,就算是一品大员也不能幸免,因此周亚夫被下入狱中,最终绝食而亡。

试想当年曹操以三千甲胄而起兵讨伐袁绍,努尔哈赤以十三具遗甲而讨伐大明,这些都与甲胄有关联,在朝廷眼中,穿上铠甲即为准备作战,因此铠甲之威强于刀枪。

不过在有些朝代,针对甲胄管理的并非十分严格,比如唐朝有段时间,朝廷是允许民户家中存放铠甲的,到战争之时,动员令一下,农户即为士兵,穿上铠甲,拿起刀弓就可作战。

杜甫那首《兵车行》,其中有言“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描写的就是这种农户为兵的画面。不过自宋朝以后,针对铠甲管理便越发严格,元、清两朝更可以以苛刻来形容。


大狮


因为古代私藏甲胄是重罪,历朝历代都是如此,古代刀枪在民间是常见之物,私藏甲胄代表你有谋反之心,轻则充军,重则死罪。

什么原因呢?小院来分析一下。

精良的甲胄代表着国家的国力和军队的战力,在冷兵器时代,披甲率往往决定着战争的优势所在,也是官军与民军最显著的区别。不要以为甲胄只是视觉上看起来威武,不要被电视剧所欺骗,里面的甲胄如同纸糊,弓箭一射就穿,真正战场之上,有无甲胄绝对是两回事,轻甲和重甲也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为何民间甲胄很少,我们先要搞清楚甲胄的来源。古代并没有现在车间流水线的概念,一套制作精良的甲胄,全靠工匠手工完成,以一套精美的明光铠为例,需要三四十名工匠花费半年多时间才能打造,其价值可想而知。当然,普通士兵穿的略次一点的甲胄制作时间会短一些。所以,即便对于民间一般富户来说,想打造一副甲胄,财力也未必吃得消。

山文甲-汉甲典范

可能有人会说,不就是钱吗?我有的是钱,自己造一副玩玩还不行?那么假设你是一位富家公子,家有良田千顷,钱对你来说不算事,哪天心血来潮了,幻想着自己是战神转世,想要为自己打副甲胄穿穿。你费尽心机,总算找齐了肯为你打造甲胄的工匠,材料置办完备,终于择日开工。经过一段时间,工匠们热火朝天地干活,眼看着甲胄一天天成型了,你天天幻想着自己穿戴的样子,简直迷杀万千少女。

然而比甲胄先到的,很可能是枷锁和囚车,等待你的,是严厉的审判,查处有无谋逆,是否有同党,家人子女,皆受牵连,你这一家的好日子算是到头了。别忘了,这还是在忽略了工匠愿意担着杀头的罪名为你私自打造甲胄的前提下。

为什么?很简单,甲胄是重要军事资源,就如同现在的枪支一样,全部由国家掌控,历朝历代都是如此,私造甲胄是重罪,与谋反同论。有人可能会问,我不是自己私造,我家有祖传甲胄或者前朝遗留下来的甲胄行不行呢?答案是也不行。私藏前朝武备同样是重罪,轻则充军,重则死罪。这样的背景下,民间自然不会有多少甲胄流传下来。

民间没有流传,那军方总有流传下来吧?确实有,为何现在也看不到了?因为历史上那么多朝代,前朝被推翻后,下一朝都会收集原来的甲胄统一处理,好的留用,不好的回炉,按照自己的制式重新打造。这样一处理,前朝的、前朝的前朝的甲胄就留存不多了。留存下来的,除了战争的损耗,还要加上时间的侵蚀,铁会绣布会烂,更难保存。所以在清以前的甲胄,很少有存世的,即使有些残缺的存世,更是破烂不堪,与我们印象中判若云泥,而更早些的唐宋的甲胄更是实物都没有,我们只能在画像中,石像上和文字记载里去寻找它们本来的样子。而清朝的甲胄,中后期已经以布面甲为主,清末更是完全淘汰了甲胄只穿号衣。

八旗的布面甲

还有人会问,民间既然没有,地下总有吧?坟墓中确实有,历代武将下葬,带甲胄陪葬的不少。问题是,即使不考虑甲胄埋在地下的保存状况,经过古今摸金校尉们的不懈努力,能盗的也都盗了,而且坟墓中的甲胄更难保存,通常会被盗墓贼拆散成甲片零散带出,再难恢复成整副的模样。

当然,清朝布面甲现在还有很多存世,在各大博物馆中也都能看到,不过这种盔甲,与我们印象中的汉甲巅峰,已经相去甚远了。


小院之观


中国历史上,除了秦朝和元朝,其他朝代并不禁止民间持有武器。

但是这个持有武器,不是说什么都可以持有。

家里有个刀,长矛都没什么问题。甚至有个弓箭都没人管你。

但是有几样东西,是绝对不能容忍的:

1.弩,弓床

2.甲胄(一些只能起到最基础防护的不算)

发现以上两样东西,都是要掉脑袋的。

为什么这两样不能有?

这个你可以参考一下国外,可以让你持枪。但是有大规模杀伤的力的,想要走正常途径持有,肯定是非常困难的。

然后,就是甲胄。允许持枪,但是防弹衣却很难买到。

一旦有了有防护能力的装备,都可以和政府的暴力机构过两招了。这这个绝对是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容忍的。

同样,中国古代也想到了这些。让普通人拥有了甲胄,这不是给朝廷地方维稳找不痛快么。

喜欢就关注呗:侃砍历史。我是马砍,每天讲点不一样的故事。


侃砍历史


我是这么认为的:真准备造反的人,一般不会让你在他家找到兵器甲胄;真的被找出来有兵器甲胄的,一般都是栽赃陷害。历史上的故事大多是这两种。

那就有意思了,政策的制定者是怎么考虑这个问题的呢?这个政策的对象不是真要造反的人,而是准备进行打压的对手和容易被恐吓的百姓。

打压对手的伎俩我们不说,欲加之罪嘛!我们说说恐吓百姓这一方面。

提醒或恐吓百姓不要造反,是要考虑成本的,禁止用刀是不现实的,菜刀、柴刀、猎刀、杀猪刀、镰刀等等,你不能完全禁止所有的刀,不然社会就没法运行了,那你说你禁止哪一种吧,砍人的刀和砍柴的刀有哪些区别;菜刀到底算不算兵器;多长的某种刀算违禁。。。。面对这么多形形色色的扯皮问题,你有再多的官僚都不够用,管理成本巨高。

那就禁止甲胄,这东西歧义少,逮到就能判,不需要专业知识和扯皮,管理成本巨大低,还有效的提醒了老百姓:你不能造反!

何况你就是有刀也没什么,即使轮圆了也就那么大的威力,和政府暴力机关没法比。但是你要是有了防身的东东,那你就能和暴力机过招了,这是绝对不划算的。


Mr机械冯


本质上来讲,在古代,对于刀具的管制要比对于甲胄的管制来的更加困难。

为什么?因为古代的刀打造出来都很方便,古代的刀就是按照现在的菜刀打造出来的,日这样的话,造成的结果就是,如果说你真的想要去管一户人家有几把菜刀或者是一户人家只能够拥有多少刀具,这是不可能的事情。人民的生活需要用到这些东西,需要拿把刀过来做菜呀,切肉啊,或者是拿一把柴刀过来劈柴丫,人民生活里面不能缺少这些必要元素。

你比如说现如今你要求每户人家只能够使用多少度电?或者说每户人家不能用电了,那底下的人还不得反了天啊。

所以对于古代的人来讲,古代人手里面那把刀是现如今人们手里的手机或者是电脑等等之类的东西,有了这些东西,你的生活质量怎么能提高上去,生活质量提高不上去那自然要把矛盾指向官方,官方应付不了那最后官方崩溃,这是很正常的事情。

所以与其费尽心力,去管控刀具,还不如说去管控一下甲胄,不同于我们现代,由于工业化的崛起,使得制造盔甲变得极其便利,在古代就造盔甲,那都特别困难,不仅对于材料的要求,对于工匠,对于时间等等一系列的要求都是极其苛刻的。

南宋年间,有一个官员说我要造100套纸甲,记住啦,这是纸不是铁,结果把这个。报告给自己上司的时候,他上司直接拍板说不干,为什么这100套盔甲能够把整个府库里面的钱全给耗干净,如此可见,在古代制造一套盔甲所需要的钱,那是一个天文数字,只有国家才能承受得起。

与此同时,国家还把盔甲的技术全部收在自己的手中,为什么?盔甲对于士兵来讲是战场上面防护自己的一个手段,但是对于国家来讲,这是一种国家实力的象征,你想想看对面的刀砍不死你,而你拿着刀去能够砍死对面这对于对面来讲是一种多么大的心理压力,所以拥有精良盔甲的士兵能够做到以一敌三,(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甚至以一敌十。

对于古代的这些民众来讲,有谁吃饱了撑着会去造盔甲呢,自家又承受不起。对于光伏来讲,有哪个人敢吃饱了撑着造这些盔甲,那肯定就是居心不良。

所以也就造成了古代的官府管控盔甲却不管控刀具,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