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浴在冬日暖阳中的激情骏马,与花木兰的传说有关


赶到木兰草原时,已是黄昏时分,太阳落入山的那边,错失了拍夕阳的最佳时间。晚饭时听说:明早六月点半草原上会放马,日出的时间大约是7点10分,说不定还会有晨雾出现。这可是个好消息!晚上早早地将长焦镜头换好,把无人小飞机的电充满,只待明早佳时。

草原恋曲 美丽依然 清晨,晨曦中的木兰草原从睡梦中醒来,雾霭徐徐地从沟壑爬上来,如烟. ......炊烟袅袅的古朴的村落一片朦胧,如梦如幻。青山绿水低吟着的木兰草原,宛如一幅青绿山水画长卷,让我久久驻足......若不是同伴提醒,差点又错过了美景,抓起摄影包冲下了楼。

弥散的晨雾缠绕着木兰草原,地上白色的薄霜与冉冉升起的朝阳辉映,完美诠释了冬日草原的晨韵。

草原很大,让我们有些晕头转向,不知马群在那里?还好,隐隐约约听到对面山坡上马的鸣叫,我们迅速奔了过去。

一轮朝阳从山边升起,温暖着清冷的草原,晨曦中的马儿,有的在啃食着青草,有的在闲庭漫步舒展着筋骨......

“群马、日出、晨雾”就这样完美的呈现在我的眼前,美的让人窘息,让我兴奋不已,不停地按动快门。

随着温度的升高,群马中的青壮年马开始躁动了,它们追逐着,嘶鸣着,争斗着,尽情张扬青春的热血,激情四射,毫不掩饰对伴侣的占有欲,狂野的草原恋曲开始了。

传奇的花木兰 木兰草原位于武汉黄陂区王家河街道聂家岗,木兰山的东面,这里是花木兰的故乡。

"弯弓征战作男女,梦里曾经与画眉"。花木兰一个家喻户晓的传奇女子,儿时的花木兰就在这纵马扬鞭,弯弓射箭。也是从这里走出家门替父从军,保家卫国。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这首《木兰辞》被世人诵颂,流传至今。

花木兰是中国南北朝时期一个传说色彩极浓的巾帼英雄,忠孝节义,代父从军击败入侵柔然族而流传千古,唐代皇帝追封为“孝烈将军”。关于花木兰的传说和故事很多,也引起了不少猜疑,让我来梳理下......

花木兰是北魏人,北魏时期都尚武。其父亲以前是千夫长,从小就把木兰当男孩来培养。他不仅教木兰武术,骑马、射箭还让木兰学习兵书。

孝文帝时期,北边的游牧民族柔然族不断南下骚扰边境,北魏政权规定每家出一名男子上前线。当时木兰的父亲年事已高又体弱多病,无法上战场,家中弟弟年龄尚幼,所以,木兰决然替父从军,开始了她长达十几年的军旅生活。

关于木兰是否姓花,这里有个传说:木兰原本姓朱,后来才改为姓花的。朱木兰女扮男装,在疆场上横枪跃马,用兵如神。羌胡一个名叫花阿珍的女先锋官看见后对她产生了爱慕之情。花阿珍用尽了手段终于俘虏了木兰,便软硬兼施,死活要与木兰成亲。木兰佯说:“成亲可以,你得和我一起投奔大唐,灭了敌寇再完大婚。”在木兰的说服下,花阿珍同意了。

十二年后,班师回朝,木兰还了女儿身。花阿珍好不惊讶。木兰觉得对不起花阿珍,白白让她等了十二年,就与她结拜成姊蛛,还帮她另提了一门亲事。打这以后,花阿珍就称木兰为“花妹”,木兰也称花阿珍为“花姐”了。日于一长,人们就叫朱木兰为花木兰了。


虽然是个传说,但清康熙年间的《黄陂县志》有这样的记载:“木兰,本县朱氏女,生于唐初,……假男子代父从军,……至今其家犹在木兰山下。”

其实木兰故事中让我感慨的是:兵戎相见的战场有多少好男儿都战死沙场,木兰如何度过这边关征战的十二载?可喜的是花木兰最终还是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凯旋归来。

皇帝因为她的功劳之大,赦免其欺君之罪,同时认为她有能力在朝廷效力,任得一官半职.然而,花木兰因家有老父需要照顾拒绝了,请求皇帝能让自己返乡,去补偿和孝敬父母。这些足以感动世人,或许也是唐皇追封为“孝烈将军”的理由。

花木兰故事的流传,是忠孝节义的颂歌,也是一支悲壮的英雄史诗。

站在木兰草原的山岗,欣赏着晨曦中彪悍的骏马,回味着木兰的故事,在这木兰放马南山之处,美丽依然激情不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