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开始下馆子原来是……因为一场大火?!

现在到了用餐时间,人们打开手机就可以外卖下单实现了足不出户就能品尝美食的便利。那么,日本江户时期的饮食习惯是怎么样的呢?今天就带大家了解一下日本外食文化的产生与发展。

日本人开始下馆子原来是……因为一场大火?!

日本江户时期第4代将军德川家纲在位期间,发生了日本史上的一次重大浩劫「明历大火」。这场大火这场持续两天烧毁了江户城近百分之六十的区域,造成10万人以上罹难。

日本人开始下馆子原来是……因为一场大火?!

由于重建计划工程浩大,需要大量的人力投入,在这一时期江户城内便出现了一些饭店,据说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寿司、天妇罗这些具有代表性的日本料理也是在这个时期出现的,日本的「外食文化(がいしょくぶんか)」也就此产生。

一场大火

烧了大半座江户城

从此

岛国人们开始了“下馆子”的生活

大灾过后,幕府启动了江户城修建改造工程,召集许多工匠来当地维修,于是江户城内出现了「煮売(にう)り屋(や)」,这种饭店主要提供一些煮的鱼类和时令蔬菜方便人们食用。在此之前,并没有面向平常老百姓的饭店。

日本人开始下馆子原来是……因为一场大火?!

据史料记载,我们今天在日本经常看到的卖鳗鱼饭和荞麦面的店以及那些便捷式的寿司小摊,也都是在明历大火之后才有的。

最早出现的大众饭店是日本浅草的「奈良茶飯(ならちゃめし)の店(みせ)」。奈良茶饭就是一种在少量的米饭里加入一些翻炒过的大豆、小豆、栗子等便于保存的谷物和时令蔬菜,最后再淋上加了盐和酱油的煎茶进行蒸煮而成的一种食物。这也是日本「定食(ていしょく)」即套餐的雏形。

日本人开始下馆子原来是……因为一场大火?!

后来种类丰富的小饭馆急剧增加。到了19世纪,江户城内大约出现了近700家荞麦面店,数量仅次于居于首位的居酒屋。

烤鳗鱼饭作为日本江户时代的庶民料理也是非常流行的。当时甚至出现了一些鳗鱼饭店家的排行榜,鳗鱼饭在庶民饮食中的火热程度可见一斑。

日本人开始下馆子原来是……因为一场大火?!

提到日本饮食文化,大多数人最先想到的一大特色便是寿司。当初最先出现的寿司店则是

「屋台(やたい)」的路边摊形式,老百姓们通常站在摊位外边吃。不过当时的寿司并不是我们现在吃的那种一口就可以吞下的,而是像饭团一样大。人们饿的时候吃上一两个,就会有饱腹感,这种大寿司扮演着一种充饥零食的角色。

日本人开始下馆子原来是……因为一场大火?!

天妇罗和寿司一样,也是路边摊形式,多选用一些海鳗、羊毛虾等食材串成串儿裹上面粉炸制而成。

日本人开始下馆子原来是……因为一场大火?!


江户时期的路边摊都是简易的,摊位可以拆解、移动,店家们收摊的时候基本上都是可以把器具扛在肩膀上的。

日本人开始下馆子原来是……因为一场大火?!

「立(た)ち食(ぐ)い」这种人们站着吃的一种轻快便捷的饮食方式出现在江户时期,但仍然延续至今。在当今忙碌的社会生活中,这种饮食习惯也不失为一种潮流吧!

日本人开始下馆子原来是……因为一场大火?!

日本人开始下馆子原来是……因为一场大火?!

无论是去餐馆就餐,还是选择路边摊亦或是点外卖,人们的生活都是越来越便捷的,那么你喜欢哪种饮食方式呢?

豆知識

明历大火:发生于公元1657年3月2日,持续2天。是日本史上仅次于关东大地震外损失惨重的火灾,同时与伦敦大火罗马大火并称世界三大火灾。这场大火持续两天,共造成江户区域10.7万人死亡。明历大火之后,城市的建筑也发生变化,城市的改建工作被提到日程上来,日本的建筑可以说从那次大火开始改变,对于今天日本的房屋建设也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日本人开始下馆子原来是……因为一场大火?!

点击下面‘了解更多’报名日语课,最高立减800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