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播鼓女到执掌天下她真的如民间传说的那么传奇吗?

宋朝在后世的评价中一直被冠以"弱宋"之称,究其根源,政治体制是最被诟病之处,但女人对宋朝的影响,是否是其难以勃发雄武阳刚之气的另一因素呢?如,仁宗朝刘太后,神宗朝曹太后,哲宗朝高太后等。均在夫死帝弱时对朝政干涉颇大。

开宋朝女人干政先河的便是真宗皇后刘娥,刘娥绝对是个中国版灰姑娘,各种传说记载使她一生更具传奇色彩。民间流传颇广的戏剧评书"狸猫换太子"便是以她为原型的创作,戏剧中的刘太后一幅阴鸷毒辣的巫婆形象,大概是民间对她迫害名臣寇准的不满吧!

刘娥入宫后,最不愿提的大概就是她的身世,尽管她一直竭力向北汉刘氏皇室攀附,却依旧难掩饰她向上三代皆贫民的家世。

刘娥出生于益州,地道的川妹子,家里很穷,十三四岁就被卖给一姓龚的银匠做老婆,夫妻俩为生计,一路奔波到了京城,刘娥整日抛头露面摇拔浪鼓招徕客人。时为襄王的宋真宗微服逛于市井,见到刘娥,被其花容月貌迷的神魂颠倒,不顾刘娥身份,把刘娥弄进襄王府,整日颠鸾倒凤,乐此不疲,真宗乳母王氏对真宗迷恋地位卑贱的刘娥非常不满,向宋太宗告密,宋太宗切责当时是太子的真宗,真宗无法,忍痛把刘娥送出太孑府,委托关系不错的张耆照看。

真宗即位后,立马把刘娥接进宫,封为德妃,后又立为皇后。这个小姑娘究竟有怎样的手段让真宗抛弃宫中多少如花女,一心宠爱在她身上,颇让人费解。

曾经的刘娥,现在的刘皇后,不但貌美,而且聪明,真宗多病,刘皇后随伺真宗左右处理公务,诸多见解,颇合真宗心意,看来刘娥天生有搞政治的天赋,由此更得真宗宠信。

刘娥最遗撼的是没能给真宗诞下一儿半女,曾将身边一名李姓侍女推荐给真宗临幸,后来有孕产下一子,刘皇后抱养了这个孩子,这个孩子便是后来的宋仁宗,民间所传说的"狸猫换太子"便由此而来,艺术总是带有无限想象,虽说仁宗被当时为贵妃的刘娥抱养是对其有好处的,但拆散母子总是件不人道的事,刘娥隐瞒仁宗身世,把仁宗生母李妃打发去给真宗守陵,到死李妃都没能听见儿子叫一声"妈"。刘皇后这事做的确实不地道,另一面也可见她在宫廷内外的威权之盛。李妃死时,刘皇后本想以普通妃子之礼从简安葬,却被当时宰相吕夷简晓以利害,转过弯来,将李妃以皇后之礼风光大丧,就这一件事挽救了刘氏一门,获得了亲政后的仁宗谅解。

宋真宗崩后,十三岁的宋仁宗继位,刘皇后以太后名义听政,虽出身寒门,无外戚势力,刘太后在政治上极具手腕,当時名臣寇准对女人干政十分不满,上书要求刘太后还政于仁宗,刘太后由此深恨寇准,丁渭小人表面依附太后,实想独揽大权,诋毁寇准,将之贬往山高水远的雷州,刘皇后女人之态,易嫉难消,明知寇准忠心恤国,依旧准奏,丁渭从此权势滔天,更认为刘皇后一介女流,难与其抗衡。丁渭错了,刘娥不是恭顺的小猫,而是一只静静盯着猎物,一招绝杀的母老虎。

皇陵出水事件后,刘太后以雷霆之势棒杀修陵负责人大大监雷允恭,做为最主要负责人的"山陵使”丁渭才领教了这个女人的厉害,可惜晚了,想好的推托理由还来不及讲,便被打发去了崖州,比雷州更远。

刘太后不仅有手腕,机心更深,对群臣连打带拉,在扳倒丁渭后,许多想升官的官员曾给丁渭写过的拍马屁表忠心的书信落到刘太后手中,当着众人的面,把这些书信一把火烧了个尽光,颇有当年曹操的大家风范,当然效果喜人,众人无不对刘娥山呼万岁,实心归附,从此刘娥权倾天下。

其身正,不令而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刘娥虽是出身贫贱,但识大体,绝不任人为亲,因私废公,对其亲属严加管束,一视同人,杜绝了外戚干政之祸。

外交上,面对虎视大宋的契丹辽国与党项西夏,刘娥也不示弱,大节不亏,虽仁宗年少,但朝堂上下秩序井然,不似柔弱妇人为政。两国见无机可乘,震慑之下均举国为真宗治丧。

以"天圣”改元,确立了刘太后的主改地位,政治清明,国泰民安,刘娥做到了,从一个播鼓女做到执宰天下,刘娥应该知足了,但她依旧有自己的梦想,穿着皇帝兖冕服色叁拜太庙,要与宋朝的皇帝平起平坐,尽管无数人反对,她坚持做到了,这个疯狂的想法下,到底隐藏什么样的秘密我们不得而知。

刘娥穿着天子兖袍参见大宋的列祖列宗,她想证明,自己虽是"播鼓女"出身,但不弱于任何人,但恨自己是女儿身,站在这儿已向所有人证明,我是不是皇帝的皇帝。

心愿已了的刘娥,再无牵挂,回去后病情加重,病危之际,口不能言,几次拉衣示意,众人不解,最后薜奎站出来说太后意思是身穿天子兖服见先帝不合适,要除去这身衣服,刘娥从太庙回来这身衣服就没脱下来过。不知是刘娥要穿着下葬,还是脱掉,仁宗皇帝顺势让人给刘娥脱下兖服,断了她最后一丝念想。

回顾刘娥一生,确实是个传奇,出身卑贱,无一丝根基坐到离皇帝半步之遥的位置,后无来者,宋史对其有客观评价"母后称制,内外肃然,纪纲俱举,无大阙失”。非贬非褒,仅仅是"无大阙失”而己,得此评语,对做为一个女人的刘娥来说,已经足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