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又看的《北平無戰事》絕對是國產劇的良心


看了又看的《北平無戰事》絕對是國產劇的良心

因為多年對國產劇的失望最後變成牴觸,我已經很久沒看國產劇了。但這部2014年的《北平無戰事》,讓我終於相信,嗯,在中國還是有人在認真做影視劇的。

看了又看的《北平無戰事》絕對是國產劇的良心

偏愛

看“名義”的時候,我是這麼看的。放在洗漱臺前,放在電飯煲上,放在洗衣機旁,還有拿在手上去拿幹任何一件事的路上。因為這是一部可以靠聽的劇。當然啦,我這樣說也不是不喜歡這部劇,很多演員的演技也很好,諾,又要提到咱們的達康書記了,還有咱們的瑞金書記。我只是覺得,嗯,我瞭解了這個故事就好了。

但看《北平無戰事》的時候,不知道是不是被鐵血救國會的曾可達帶的,總覺得應該專心致志全力以赴地做這件事。不然對不起組織對我們的信任。

看了又看的《北平無戰事》絕對是國產劇的良心

1948

我曾自以為是小半個歷史愛好者。但我從來都不知道,我身處的這個皇城的1948年居然是那個樣子的。就像片名說的——北平無戰事。是,沒有戰事,沒有硝煙,也沒有炮火,反而都是各種“有”,有知識分子,像朱自清,像成千上萬的大學生,還有財經精英,像何其滄、梁經綸、方步亭,生活裡有雪茄、有紅酒、有西餐、有肉罐頭,還有不被可見的古玩字畫。更有的是,那一場場沒有硝煙的對話、對峙與角逐。

1948年的北平人在捱餓,穿著旗袍和長衫,家裡顯得精緻優雅甚至有冰箱的何校長家也沒有糧食。

1948年的北平原來有那麼多地下黨,原來地下黨的人生比起那些衝在抗戰前線的戰士們,也沒有舒服到哪裡去。用謝培東的話說,他會一直隱藏自己的身份,還要隱藏一輩子。最後,他真的只能隱藏一輩子,在賠掉了老婆和女兒之後。導演真的是很懂大家的心情,全劇終的時候,是以謝培東恍如看到自己的女兒做結的。真的,是應該的,這樣的人太不容易了。而為了我們現在的生活,當年有多少個這樣的人?我是個從不走又紅又專路線的俗人,就喜歡血腥暴力加變態。但看這部劇,看這些人,由衷的敬意、敬佩。

看了又看的《北平無戰事》絕對是國產劇的良心

1948年的北平有好多的知識分子,但這裡不是特指教授和大學生,而是裡面的每一個人,對中國文化都能如數家珍,看的那些書,說的那些句子,怎麼辦,我好多都沒聽過,還得找度娘才能知道啥意思(慚愧表情)。哪怕曾可達身邊的一個副官,都能說出一句古話的出處。哪怕那些教授啊經濟學家啊都是留洋回來的,他們的中國文化功底也是深不可測。當何其滄說他最近又在看《春秋》的時候,我居然是一臉懵逼的。雖然我知道春秋,但從來都沒看過,更不知道他這句話裡所暗含的意思。

突然心裡生出一個疑問,現在還有知識分子嗎?很多人應該都只能算是一個公知吧,拿著手機拿著電腦獲得的公共知道的那些事情。

看了又看的《北平無戰事》絕對是國產劇的良心

做人

通過一場場沒有戰事的戰事,片子刻畫了一大群人(還是群戲好看啊,最怕那種男一愛女一,男二愛女一,女二愛男一這種鬼故事了)。這些人在1848年的北平生活著,有好人,有壞人,更多的是不好不壞的人。最有意思的是,他們都是有故事的人,而每個人的故事,導演都講得自然而有節奏。就連每個小配角,都生動到感覺是身邊人,讓人唏噓讓人心疼。

比如崔中石的妻子,演員王一楠長得有些喜感,她過去的角色也以喜劇類居多。但是崔騷嫂這個人物,從頭到尾沒有幾場戲,卻讓人忘不掉。一個對丈夫愛嘮叨愛抱怨但心裡卻把他當成天來愛護把家庭打理的井井有條的婦人,對丈夫那些富貴的權貴的朋友也是熱情洋溢,而當丈夫寫信離開後,她一個人帶著兩個孩子去搶米,也沒有去找其中任何一個朋友幫忙,哪怕在大街上碰到,她也躲開。而當知道丈夫死了後,在墳前傷心欲絕的她還只能對孩子說這只是他們的親戚。

看了又看的《北平無戰事》絕對是國產劇的良心

比如馬漢山,一個又貪又聒噪又張牙舞爪見風使舵的亂世混子,在感受到了劉燁飾演的方孟敖對他的一絲尊重之後,這個人物在心裡有了一百八十度大轉變,雖然表面上他還是那麼混。原來,哪怕世間最油滑的人,根裡也有你敬我一尺,我還你一丈的氣度。

還比如程小云,一個銀行家的老婆,住著大豪宅,平時聽話的就像只沒有靈魂的木偶。哪怕聽到她為了方步亭的兒子而流產了三次,我也覺得這只是一個女人對這種大家庭的一種妥協。直到謝培東跟她說,你委屈了。而她的那段回覆很讓人震撼(具體是什麼,感興趣的人可以去看看)。而之後,她做了很多事情,每一件都在替家裡各種人著想,甚至跟著方孟韋去警察局打人,後媽做到她這樣,不是虛偽,就是真的愛這個家了。而這個女人顯然是後者。一個女人的心胸和愛能如此優雅,真的無幾人。演員陳麗娜不算好看,但真的演到精髓了。

看了又看的《北平無戰事》絕對是國產劇的良心

像這樣生動的人在這個電視劇裡比比皆是,配角都這樣了,主角的戲更不得了,真的。仔細想想,任何事,到最後都是人的事。任何事,也都是人在做事,哪怕未來科技再發達,社會再進步,說到根裡,依然是這樣。除非就像某些科幻片裡講的,人類太不自知,最後被取代,人類不存在了,那就另說了。要做事,先做人,真的不是一句空話,那是會影響我們一生的覺悟。

劉和平

要說我怎麼找到這部劇的,不得不提這個人。劉和平,今年64歲,寫劇本24年,6個編劇作品。要說平均4年一部,那還高看了他的速度。在2007年寫完《大明王朝1566》,7年後的2014年才有了《北平無戰事》。

如果生活中,有人告訴你,有個人寫一個劇本寫了7年,毫無疑問,你會覺得這是件可笑的事情,而這個編劇肯定是個混子。而只有你看到了《北平無戰事》的格局、敘事甚至臺詞,你才會感嘆,果然是慢工出細活啊,這樣的劇本真不是拍下大腿開下腦洞一蹴而就的。

其中的臺詞功底,就是我沒辦法分心做其他事情的重要原因,不能錯過精闢呀。而這樣的功底,上一次看到就是《大明王朝1566》了,果然是熟悉的味道來自於熟悉的配方。希望劉老爺子以後還能做出這樣的味道,我現在真是崇拜死他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