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黨組織如何提升引領動員能力

基层党组织如何提升引领动员能力

黨的十九大提出,“團結動員群眾”是新時代基層黨組織發揮堅強戰鬥堡壘作用的重要維度,但隨著個體追求日趨多樣化、人口流動不斷加速,基層黨組織開展社會動員面臨很大的挑戰。如何提升基層黨組織的社會引領動員能力?黨建網微平臺帶您一起來了解。

首先,要構建“扁平化”社會動員體系。從動員主體的角度而言,必須進一步探索以鄉鎮黨委、村黨支部、基層黨員為軸心的三級社會動員發動體系,提升組織內部的運作效率,減少不必要的中間環節。從動員客體的角度而言,建構多元化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社會動員響應體系,通過“熟人圈”“趣緣圈”“業緣圈”搭建縱橫交織的社會網絡,積聚社會動員所依賴的社會資本。從動員介體的角度而言,基層黨組織必須藉助互聯網及新媒體工具增強與普通民眾的直接互動和思想交流,將其作為引導社會輿論、凝聚社會共識、動員社會力量的“主戰場”,以多樣化、即時化、生動化的傳播形式向群眾宣導政治理念,形成有效動員所必需的價值基礎和理念認同。

其次,要挖掘群團組織與社會組織的動員潛能。基層黨組織應廣泛聯繫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團組織,積極發揮群團組織的橋樑和紐帶作用,拓展團結群眾、動員民眾的組織基礎,使之成為黨組織服務群眾、引導群眾、帶動群眾、啟發群眾的“好幫手”。同時,充分利用各類新興社會組織和民間團體植根基層、服務民眾的特質,使之成為黨組織聯繫不同方面群眾的中介機構,發揮其對所屬成員思想動員、凝聚共識、行為引導的積極作用。

第三,探索多樣化的社會動員模式。基層黨組織的社會動員應以村(社區)級自治組織、群團組織和社會組織為主要抓手,通過素質優良的骨幹隊伍展開引導、說服和動員工作,並建立相應的榮譽體系和表彰制度;及時吸納流動黨員擔綱本地區建設的“響應者”“參與者”和“推動者”,以基層黨建為核心推進組織拓展、資源整合和社會動員工作。

第四,充分發揮政黨組織的服務功能。對於基層黨組織而言,進行有效社會動員必須以充分發揮其服務群眾的功能為支撐。各級黨組織應轉變思想觀念,從基層社會的管控者真正轉化為基層群眾的服務者,樹立“對下服務”的工作理念,強化服務基層的工作導向,把工作重點放在組織協調好涉及廣大群眾切身利益的重大問題上,提升民眾對黨組織的認同感和支持度,奠定動員社會成員的民意基礎和情感基礎。同時,要堅持人往基層走、錢往基層投、政策向基層傾斜。讓基層黨組織做到有權、有物、有人,工作職能與資源配置相匹配,保障其服務功能的充分發揮。

最後,社會動員要規範化、程序化、法治化。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進程中,基層黨組織進行社會動員需要遵循法治路徑和民主理念。要通過法律法規和民眾協商的方式避免權力意志的過度干擾和領導幹部的個人專斷。社會動員的目標、方式和程序等環節必須加強制度化建設,以法律法規的形式明確限定社會動員的啟動、運行、終止機制及動員範疇。社會動員的議題設置、目標確立、動員方式等內容要經過意見徵集、意見討論、意見整合等程序,實現民主化決策、程序化實施及透明化監督。總之,唯有實現程序規範與訴求正義的有機統一方可產生強大的社會動員能力。

(來源:《解放日報》社“上觀新聞”客戶端 原標題為:《如何提升基層黨組織的引領動員能力》 本文有刪節 作者:周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