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的高增長其實就是壟斷

現實中,我們可以看到阿里、騰訊、蘋果這樣天價估值的企業,所以難免會產生這樣的疑問:為什麼這些公司可以這麼值錢?甚至是一些在當下收入還非常有限的企業,卻能在資本市場獲得很高的市值,。為了說明白這個問題,首先來了解一下這麼一個詞:PE(市盈率),正常情況下,如果不考慮炒作或者其他的情況,一家公司的PE越高,他的股價也就越高,不過一般來說,PE的高低取決於投資者對於公司未來的期待值。

持續的高增長其實就是壟斷

投資人的期待值有兩個:企業的增長率和這種增長能夠持續的時間。舉一個例子,由兩家公司,其中一家最大的價值是其在歷史中所產生的總利潤面積。另一家儘管總利潤不及前者,但是卻要比前一家企業的早期利潤或者收入高出好幾倍。這種情況下,即使前一家公司當前的利潤是後者的四五倍。但是後者的市值卻可以是前者的幾十倍。原因就在於後者在增長率和增長能夠持續的時間上更加有優勢。因此,增長能夠持續多久,哪怕增長遇到了瓶頸,能堅持住多久,這就是判斷的標準。

持續的高增長其實就是壟斷

互聯網是一個完全競爭的市場,而且無摩擦。因此,站在商業的角度來考量的話,互聯網正好滿足了大家對於估值的一切判斷,所以我們可以看到,這幾年來,所有風投高估值的股票幾乎都和互聯網相關,至於曾經出現過的一些其他高科技概念,不論是新能源還是醫藥,都沒有一個能夠像互聯網一樣維持幾十年的資本盛宴,究其根本原因就是因為互聯網在本質上完全契合公開市場或者投資人對於一家公司的所有期待,互聯網交易的無摩擦屬性使得其市場規模可以做到極大規模的增長,更能夠將原本分散的市場統一起來,將市場變平、變大,從而造成壟斷。

持續的高增長其實就是壟斷

所以從本質上看,互聯網唯一的商業模式就是增長和壟斷。因此在互聯網時代,一家企業儘管當下是賺錢的,但如果不是通向壟斷之路,現在賺的所有錢都有可能被別人抹平,相反,如果一家公司現在正走在通向壟斷的道路上,即使當下不賺錢甚至是虧損的,依然能夠獲得不錯的估值,因為在將來他一定能夠賺到錢。

持續的高增長其實就是壟斷

當互聯網第一次出現的時候,很多人的感受是,互聯網是一個自由、開放的地方,所有人都可以在其上面建立起自己的烏托邦。彼時互聯網大有成為每個個體的最終樂園。但當互聯網做了十年之後,情況開始變化,互聯網是迄今為止人類商業歷史上最好造就獨裁和壟斷的一個場所。如果是在現實中,一個壟斷者最多也就智能獨裁統治一個國家,但是全球化之後,跨國公司開始出現,但在互聯網出現之前,世界上從來沒有出現過像今天一些強大的公司。比如谷歌,一家公司就壟斷了幾十億用戶的搜索需求,Face book一家企業就能擁有幾十億人的數據。要知道在歷史上還沒有一家公司可以全球化的控制人們在某一垂直領域的需求,但是隨著互聯網的不斷深入,這樣的企業會越來越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