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红海行动》中出现的大型军事装备

陆上装备:

在陆战武器装备中,坦克永远是最吸引眼球的。《红海行动》中出现了两种主战坦克,即美国的M60A3和俄罗斯的T-72B,前者属于第二代主战坦克的后期改进型号,后者则是第三代主战坦克的早期型号。M60A3配有火控计算机、弹道计算机和比较完备的昼夜观瞄系统,在目前的第三代主战坦克面前不至于完全被动挨打。但这货的防护、火力和机动性,按照目前标准来说都严重落后了。在片中数量占优、且代差差距不算太大的情况下,M60A3尚可一战;而如果碰上M1A2SEP、99A或T-14一类的顶尖主战坦克,M60A3就只有挨打的份了(台巴子你别看了我说的就是你)

盘点《红海行动》中出现的大型军事装备

M60A3

相比之下,T-72B则具有比较显著的优势。虽然冷战后俄罗斯的坦克总给人一种不太靠谱的印象,但T-72B还算得上是一种实用的陆战装备。T-72B拥有俄制主战坦克“标配”的125毫米滑膛炮,在火力上压过M60A3一头,另外还具有自动装弹机,这些都在片中得到了体现。与体型过于高大的M60A3相比,T-72B显得很低矮,这种设计目的在于通过减小正面投影来尽量避免被敌方火力命中。目前T-72B以及同族其他车型已再先进,但由于在俄罗斯和其他的国家装备数量巨大,很多国家都提出了T-72的升级改造计划。

盘点《红海行动》中出现的大型军事装备

T-72B

《红海行动》中出现的装甲车镜头不多,可以识别的型号为BTR-80。这种装甲车是俄罗斯的主力装甲运兵车,采用8×8轮式底盘,可以运输一个步兵班,车身装甲能防御炮弹破片或轻武器射击。实战中,BTR-80的表现并不算好,在两次车臣战争中俄军的BTR-80被大量击毁,有些甚至在近距离上连自动步枪都防不住。但与T-72一样,由于生产装备量太大,很多国家也是一边凑合用一边改进升级。

“蛟龙”突击队在行动中使用了两种轻型车辆,分别为“悍马”高机动车和“路虎卫士”突击车。前者的大名毋庸赘言,在“悍马”之后的东风“猛士”、武汉“枭龙”都明显受到“悍马”的影响,沈飞“猎鹰”则干脆就是“悍马”的山寨版,可见该车在中国的影响力。在美军中,“悍马”发展出了非常庞大的车族,承担人员运输、战场侦察、火力支援等多重任务,著名的“复仇者”防空系统也采用“悍马”底盘。与装甲车辆相比,“悍马”轻便灵活、速度较快,但运输能力差、基本没有防护能力,在高强度作战中其实并不适用。

相比于“悍马”,“路虎卫士”在国内知名度相对较低,但这种突击车的资历可一点不比“悍马”逊色。大名鼎鼎的英军SAS和美军“游骑兵”都曾将“路虎卫士”选定为主力突击车,在实战中该车也表现出色,时至今日仍然有很多国家使用这种老牌的轻型军车。“路虎卫士”与“悍马”一样强调机动性,其防护能力完全等同于零(“悍马”好歹还有装甲防护增强型,“路虎卫士”不但没有装甲,很多时候甚至干脆连车门都拆了玩裸奔),不过由于它从不像“悍马”一样充当“万金油”,因此反而在突击行动中表现更加出色。

海上装备:

片中令人印象最深的“大家伙”当然是“临沂”号护卫舰。这艘护卫舰属于054A型,是中国海军目前较为新锐的战舰,2011年服役,隶属北海舰队。“临沂”号在片中直接开火的镜头限于速射炮拦截火箭弹和主炮射击岸上的火箭弹发射车,前者基本真实反应了国产近防武器的真实性能,后者则没能体现其射程优势、基本充当直瞄火力。虽然张涵予扮演的舰长在片中夸大了作用(事实上舰长不可能直接指挥舰上搭载的特种部队),但从中体现的054A的通信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是真实的。

盘点《红海行动》中出现的大型军事装备

“临沂”号护卫舰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故事背景的真实事件中确实是“临沂”号负责撤侨任务,但这个舰名同样具有向新中国第一代海军人致敬的意味。在人民海军成立之初,在缺乏大中型战舰的局面下曾选择购买二手舰船恢复武装,其中就包括曾在英国海军中服役的“花”级护卫舰“苜蓿”号。在加装苏制舰载武器后,“苜蓿”号成为新中国海军的第一代“临沂”号护卫舰,为祖国坚守海疆长达近二十年。新老两代“临沂”舰,体现的是中国海军的光荣传统与历史传承。

除“临沂”号外,片中“打酱油”的中国海军舰船还有“潍坊号”护卫舰、“微山湖”号综合补给舰、“长白山”号船坞登陆舰和“野马”级气垫登陆艇。其中前两者属于第19批护航编队,后两者属于第18批护航编队。“潍坊”号是“临沂”号的姊妹舰,两者性能和作战能力相同。“微山湖”号属于903型(“福池”级)补给舰,2004年下水,是目前中国海军补给舰的主力型号,能胜任除航母外其他任何作战舰船的补给任务。“微山湖”号是中国海军中执行亚丁湾护航任务次数最多的舰船,也是第一艘在地中海执行任务的中国海军补给舰,算得上是中国海军的一员“功臣”了。

“长白山”号属于071型船坞登陆舰,2014年下水,与“昆仑山”号和“井冈山”号并称“三座大山”。071型是中国第一种、亚洲吨位最大的船坞登陆舰,一次可以投送一个营的机械化兵力,是目前中国海军立体登陆的主力。“长白山”号是中国海军唯一一艘执行过护航任务的船坞登陆舰,由于此类战舰并不适合护航任务,因此此后没有继续出现在护航编队中。

“野马”级号称“中国版LCAC”,片中在解救“广东”号货轮的作战行动结束返回后在“长白山”号的坞舱里打了个酱油。这种气垫登陆艇能在登陆舰与登陆场之间快速转运装备和人员,具备运送主战坦克级重装备的能力。应该说,这种气垫船用于反海盗劫持任务并不合适,其运载能力超过需求,却又难以靠帮输送人员。

《红海行动》片中出现的最轻量级的军用船只是118型橡皮艇,“蛟龙”曾乘坐该艇追击在“广东”号上杀人后逃逸时的海盗。118型橡皮艇算是中国军队的“老资格”了,三军都有装备,每年在各类实战、演习、抢险救灾中都经常露脸,用途也很广泛。值得一提是这个小东西虽然不起眼,但全国却没几个厂子能生产,目前只有哈尔滨和上海的两家厂商生产118型艇。

在本片片尾,出现了护航编队回国时在南海驱离外军非法入境舰船的剧情。这几艘外军战舰也不是生面孔,正是美国海军的“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和“阿利伯克”级驱逐舰。这两种经典战舰没啥太多可说的,前者是“神盾舰”的“老大”、在美军舰船编队中一般担负指挥中心任务,后者是目前全球范围内建造服役最多的一级驱逐舰、在美国海军中属于绝对主力。目前中国正在批量建造055和052D,未来类似的搭配也会出现在中国海军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