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60年前涉足房地产,从名不经传到独霸一方

李嘉诚:60年前涉足房地产,从名不经传到独霸一方

李嘉诚:60年前涉足房地产,从名不经传到独霸一方

1

1958年已经是香港塑胶业老大,被称为"塑胶花大王"的李嘉诚,做出了惊人之举,进军房地产业。当时香港塑胶花产出占全球市场份额的80%,李嘉诚本可以继续经营他的塑胶花,日子仍然会过的很好,但他有更大的理想,他仔细研究经济规律,独具慧眼,看到了房地产业会未来在香港会有大的发展。

现在每年香港的富豪榜上,80%以上的都是房地产大亨或者是经营房地产相关业务的人物,2017年《福布斯》公布的香港富豪榜前30位更是如此。

李嘉诚:60年前涉足房地产,从名不经传到独霸一方

但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却不是这样的,那个时候人们并不看好房地产业,大部分富豪集中在金融、航运、贸易、零售、能源等行业。就是李嘉诚本人一开始也并没有涉足房地产业,而是通塑胶花产业赚得了人生"第一桶金",然后转向了房地产业,从零开始,一直做到独霸一方。

2

生产塑胶花,需要大量的设备和工人,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李嘉诚需要不断的扩大厂房,而香港是个弹丸之地,多山,真正可以用于建房的土地并不多,造成了很难找到更加合适的厂房,并且业主不断提高房租给李嘉诚带来了很大的烦恼。当他资金条件允许的时候,马上拿出钱在北角工业区建设了自己12层的工业大厦,除去自用外,把剩余楼层出租,持续获得不菲的租金收入。持有物业的好处是可以每年源源不断的获得租金收入,而且通常规律是房租不断上涨。这可能就是李嘉诚搞的第一个房地产项目了,并且尝到了甜头。所以当李嘉诚真正开始房地产生意的时候,他并没有选择靠卖"楼花"挣钱,而是选择自持物业出租,并且是持有黄金地段的物业,只要物业在,就会有永久的收益。李嘉诚的地位是无疑是正确的,根据统计,1959年香港市区的平均地价为工业用地:104.85元/平方米,商厦、写字楼等商业用地为1668.44元/平方米;住宅用地为:164.75元/平方米。到了1980年,这三类土地的价格分别攀升至:29549.03、124379.06、13728.30。单纯土地增值一项,地产持有者即获得了280.8倍、73.5倍、82.2倍的升值收益。而这大幅的升值仅仅用了20年的时间。

李嘉诚:60年前涉足房地产,从名不经传到独霸一方

3

房地产业是个资金需求巨大的行业,单凭李嘉诚的自有资金是无法实现大发展的,甚至根本无法拍到合适的土地,更别说建设施工了。1969年香港先后成立了远东交易所、金钱证券交易所和九龙证券交易所,打破了香港证券交易所有限公司对证券市场的垄断,为中小企业上市提供了条件,1972年11月1日,李嘉诚的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顺利在香港证券、远东和金钱证券交易所上市,向公众公开募集资金。上市后24小时内,长实公司股价就升值1倍,认购超过发行额的65.4倍。同时李嘉诚还积极向海外市场募集资金,长江实业公司在1973年初在伦敦股市挂牌,1974年6月在温哥华证券交易所发售。这为李嘉诚拓展房地产业务提供了坚实的资金基础。

作为国际化都市的香港不仅与世界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而且也受大陆政治经济形式的影响。1966年开始,受大陆形式的逼迫,很多香港人移居海外,尤其是富豪们更是如此,造成了香港地产业的大萧条,很多地产项目低价抛售。经过深思熟虑的李嘉诚并没有人云亦云,而是坚守香港,大量低价收购物业,把全部资金用于地产项目上。由于当时香港地产业处于低潮,建筑工程商的施工费用非常廉价,李嘉诚迅速在购买的土地上新建新楼,翻新已有的物业。随着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式的变化,中美关系的改善,大陆逐渐放松了一系列的管制,推动了香港经济的飞速发展。对房地产的需求不断增大,李嘉诚搭上了香港经济快速发展的列车,在房地产业获得了巨大的收入。1976至1981年间,仅仅6年的时间,李嘉诚的长实实业公司盈利增长近30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