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最大的貢獻:江湖與夢,英雄與俠

昨天情緒衝動,匆匆一稿,來不及表達對江湖盟主的留戀,重拾一文。

其實說起金庸,有一個詞會立即浮上腦海,那就是江湖。

江湖是什麼?

金庸最大的貢獻:江湖與夢,英雄與俠

喬峰身領丐幫是江湖,令狐沖堅持正義是江湖,楊過巨劍抗敵也是江湖,江湖太大了,上到朝廷,下到黎明百姓,只要心中有一俠字,有正義,每一個人都是江湖中人。

金庸最大的貢獻:江湖與夢,英雄與俠

我們記憶中的江湖,都是小說中,都是影視劇裡的,那裡有熙熙攘攘的路人,他們身穿素袍,他們手執朴刀,他們健步如飛,他們快意恩仇。

我記得有一部劇中有這樣一句話,皇帝問侍從,江湖在哪?回答說:出了宮門,便是江湖。

金庸最大的貢獻:江湖與夢,英雄與俠

有著悠久的無縫連接的歷史,這便是中華民族與世界其他民族最大的區別,歷史的每一個組成因素,都深深烙在了這個民族的骨子裡。

而在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的人,被說成了一個名字,他們叫俠,最接近這個字的另外一個稱呼叫英雄。

但是英雄比起俠,或許還缺少那麼一點中國味道。

金庸最大的貢獻:江湖與夢,英雄與俠

俠字,在解釋中的意思是指有能力的人不求回報地去幫助比自己弱小的人.這是一種精神也是一種社會追求。

而英雄呢,有三個解釋:

1、指才能勇武過人的人。

2、指具有英雄品質的人。

3、無私忘我,不辭艱險,為人民利益而英勇奮鬥,令人敬佩的人。

通過字面意思,或許跟俠字最接近的是第三條,英雄的幫助對象是所有人,而俠幫助的對象是比自己弱小的人。

嫉惡如仇,懲強扶弱,這是中華民族意識形態層面維繫這個民族一直繁衍生息的社會追求。每個人都有弱小的時候,每個人都有期望強大的時候,所以,在自己弱小的時候渴望不受欺負,在自己強大的時候期待幫助別人,由俠而來,這便是中國人的江湖夢。

金庸最大的貢獻:江湖與夢,英雄與俠

都說崖山之後無中國,這句話有道理也沒道理。

宋之前,中國的小農經濟發展到頂峰,之後,商業開始嶄露頭腳,而伴隨著小農經濟的個人情愫在內的這種俠義開始慢慢弱化。

而金庸最大的貢獻是什麼呢?小子認為並不是貢獻了如此多的精彩小說,而是將中華民族的這種俠義繼承並發展下來。

金庸最大的貢獻:江湖與夢,英雄與俠

金庸的作品,以宋開始,代表為神鵰俠侶和射鵰英雄傳,中轉到元明,代表作是倚天屠龍記,而尾聲以清結束,代表作是鹿鼎記。

在我們學習密密麻麻的歷史之中,在曠世戰爭之於,在商業掩蓋農耕之際,個人俠義情懷重登歷史舞臺,讓我們在瞭解戰爭和王朝鬥爭的激勵,商業此起彼伏的殘酷,思想越來越開明後,社會越來越進步後,還記得小人物的大作用。

金庸最大的貢獻:江湖與夢,英雄與俠

現在的社會步伐越來越快,有幾個人還有當初這種俠義的情懷?

我希望的是,金庸雖然走了,但是這種俠義文化,永遠刻在國人的骨子裡。

江湖之中,我們任重而道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