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塗抹薑汁可生髮?這些12月謠言,中老年人要當心

求真|涂抹姜汁可生发?这些12月谣言,中老年人要当心

點擊上方“新策論” 可以訂閱哦!

“塗抹薑汁可生頭髮?”“吃牡蠣可以壯陽?”“男子偷電瓶車被電身亡家屬索賠20萬?”“求真”欄目根據人民網輿情中心、騰訊政務輿情部和騰訊較真平臺聯合課題組發佈的12月中老年人易感謠言榜,對其中的醫藥健康、社會事件等熱點謠言進行梳理分析。

一、塗抹薑汁可生髮?

輿情熱度125013

中老年人關注人數估計440.8萬

【傳聞】很多人面臨脫髮的困擾,網傳“謝頂的人塗抹薑汁可以生髮,只要堅持用新鮮的薑片或薑汁每天擦幾次頭皮,用不了多久頭髮就可以重新長出來”。

【真相】塗抹薑汁生髮的做法是不科學的,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皮膚科副主任醫師楊淑霞稱,現在沒有任何的證據來證明薑汁是否有生髮作用。北京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康復科主任秦麗娜稱,我們平時稱的“禿頂”,大部分都是由於遺傳因素引起的,仔細觀察頭頂的皮膚,會發現很薄很亮,毛孔很小,即毛囊大部分萎縮壞死,如果只靠塗抹薑汁來促進生髮,並沒有作用,如果力道過大或者頻次過多,反而還會加速剩餘毛囊的老化。另外,精神壓力大和營養不良引起的脫髮是可以通過均衡飲食以及合理的睡眠改變的。

二、吃牡蠣可以壯陽?

輿情熱度111110

中老年人關注人數估計321.8萬

【傳聞】網傳牡蠣含有大量的氨基酸和鋅等豐富的微量元素,其含鋅量是所有食物中最高的。鋅對生殖器官的發育和性功能的完善至關重要,所以堅持吃一段時間,就能夠起到很好的壯陽補腎效果。

【真相】從營養角度來說,牡蠣中含有的大量礦物質以及微量元素鋅,只能幫助提高系統免疫力,這對男性有好處,但是不會讓男性產生性慾。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碩士谷傳玲表示,並沒有研究表明哪種食物有神奇的壯陽效果,還是均衡飲食、適量鍛鍊、充足睡眠、放鬆心態更靠譜。

三、在臉上滾雞蛋能祛溼?

輿情熱度36520

中老年人關注人數估計251.2萬

【傳聞】網傳“在臉上滾雞蛋能祛溼”,潮溼天氣時,容易身體發癢、起風包的人,將剛煮好的雞蛋剝殼後,馬上在臉或身上快速滾動。待雞蛋常溫後,剝開會發現其中蛋黃髮黑、凹凸不平的情況,據說這就是從人體清除出來的“溼氣”“溼毒”。

【真相】“剝殼的熟雞蛋反覆滾動之後,蛋黃上出現小點”是正常的物理現象,在任何表面上滾都可以出現。蛋黃表面的小點和黑色與“溼毒”“溼氣”無關。

四、食物能排“煙毒”?

☆ 輿情熱度65748

中老年人關注人數估計108.3萬

【傳聞】網傳常吃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綠茶、含硒豐富的食物、含β-胡蘿蔔素的食物、鹼性食物、枇杷和梨,就能夠排出因抽菸留在體內的“煙毒”。

【真相】食物排“煙毒”純屬謠言,沒有任何食物能降低吸菸對人體的危害,要想真正解決這個問題,只有戒菸一條路。

五、洋蔥大蒜能淨化血液?

輿情熱度16187

中老年人關注人數估計70.8萬

【傳聞】最近一篇名為《這6種神奇食物,每吃一口都在淨化血液!》的文章在朋友圈廣泛流傳。文章稱洋蔥富含前列腺素A和硫氨基酸。其中前列腺素A具有擴張血管、降低血壓的作用,可以增加血液流通量,有效防止血栓;硫氨基酸則具有分解血脂、降低血液粘稠度的作用。大蒜是天然的抗菌素,可以殺滅血液中的多種球菌、桿菌、真菌和病毒。生吃大蒜能夠促進胰島素分泌,從而降低血糖水平,預防和治療糖尿病,同時還能降低膽固醇,促進血管舒張。

【真相】洋蔥既不能降低血壓,也不能降低血脂,因為它所含有的前列腺素種類不能參與調解人體活動;洋蔥富含槲皮黃酮,有研究發現,槲皮黃酮對高血壓一期患者有輕微的降壓效果,但是這樣的效果只在41%-55%的患者中表現出來,研究進展到最後也未得出槲皮黃酮攝入與血壓下降之間的劑量關係。可見,槲皮黃酮距離成為一種普及化的高血壓治療手段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有研究員在培養基中培養細菌,發現大蒜中含有的大蒜素能抑制並消滅病菌,但其實這和“吃大蒜能消滅血液中的細菌”沒有任何關係。因為正常情況下,人體血液中不應該存在細菌、真菌等微生物,即便有少量的微生物能夠進入血液,也會被血液中的免疫細胞消滅。不能誇大培養基實驗和動物實驗的結論。

六、美德宣佈癌症疫苗大獲成功,癌細胞已擴散也可治癒?

輿情熱度60941

中老年人關注人數估計195.3萬

【傳聞】最近網傳一篇題為《最新!美德宣佈癌症疫苗大獲成功,癌細胞已擴散也可痊癒!》的文章。來自美國波士頓達納癌症研究所和德國緬因茲大學的科研團隊同時宣佈了一個消息:在他們針對黑色素惡性腫瘤患者的研究中所開發的基因定製疫苗在一期試驗中大獲成功!美國的臨床試驗中,總共有6個病人,其中4個人已經完全康復,體內腫瘤細胞含量為0,且已經跟蹤了32個月再無復發。而德國提供數據顯示,參與治療實驗的13個進展期黑色素瘤病人,其中8個病人在接種後1-2年的時間內一直都沒有復發。

【真相】網傳研究確實存在,發表在《自然》雜誌上,但獲得成功的不是癌症疫苗,而是兩個早期臨床試驗。並不像一般疫苗那樣,可以用於健康人。而且試驗中綜合了手術和其它免疫療法,不能直接說是癌症疫苗大獲成功。由於每個病人的“腫瘤新抗原”都不一樣,沒有辦法先把疫苗生產好,再加上不是所有的基因突變都能產生“腫瘤新抗原”,所以,“癌症疫苗”離正式用來治療病人還有很遠。

七、 人工耳蝸丟失後,需要再次開顱手術?

輿情熱度443927

中老年人關注人數估計167.3萬

【傳聞】12月19日,一則“小夥丟失20萬元人工耳蝸,找不到需做開顱手術”的消息上了熱搜。網民發帖稱,“弟弟的人工耳蝸丟失,目前人是全聾狀態,這個定製的耳蝸N6大概價值20多萬,通過腦部植入,如果沒找到,他可能需要再開顱,把腦袋裡面的耳蝸拿出來。跪求所有人幫轉發”。

【真相】中國聽力語言康復研究中心處長周麗君稱,人工耳蝸有體外言語處理器和體內植入兩部分。將人工耳蝸的植入部分放進體內是需要手術的,但和“開顱手術”有很大區別。“如果沒有故障,植入體內的那部分一般可以終生佩戴。” 該小夥丟的是體外機,只需要重新購買體外機,通過電腦進行匹配就可以了。價格分檔次從2萬到8萬不等,不需要再開顱手術。面對質疑,發帖人李女士20日回應稱,“開顱”是因為對醫學術語不瞭解,誤以為耳蝸植入就是“開腦袋”。

八、偷電瓶車被電身亡,小偷家屬索賠20萬?

輿情熱度102468

中老年人關注人數估計61.9萬

【傳聞】網絡上流傳一則新聞說,武漢劉先生停放在樓下正在充電的電瓶車被小偷看上了,小偷在偷電瓶車時意外身亡。小偷家屬向劉先生索賠20萬賠償金,且一分不能少。最後,經法院調解,車主賠償5萬塊錢的精神損失費。劉先生說,他住的是老舊小區,業主電動車亂停的情況比較嚴重,大家都是這樣充電的,之所以發生觸電,是因為下大雨,電瓶車漏電把小偷電死了。

【真相】12月20日,武漢市中級人民法院發佈情況通報稱,“近日我市兩級法院高度重視,立即對媒體報道、評述的‘案件’進行了認真的梳理和核查。經查,我市兩級法院近年來沒有受理過媒體所報道、評述的相關案件或類似案件。我們注意到,報道該‘案件’的首發媒體已自行刪除了相關文章。”

九、我國兩三年內要下架60%藥品由保健品代替?

輿情熱度23177

中老年人關注人數估計45.2萬

【傳聞】12月,一條關於“我國兩三年之內要下架60%藥品”的消息稱,“國家食品藥品管理局提出,在未來兩三年之內要下架60%的藥品,將由保健品和食品代替,全民養生時代已經到來”。

【真相】12月21日,中國互聯網闢謠平臺稱,“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網站以及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網站,均未發現有這樣的正式文件,文中提到的‘國家食品藥品管理局發佈’等細節純屬瞎編,並且存在一些不法商家虛假宣傳某些‘保健食品’功能及效果的導向”。早在2018年3月,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就對類似謠言進行闢謠,要求發佈此不實消息的網絡媒體平臺進行處理。

十、男子將艾滋病傳染給大二女孩?

輿情熱度15654

中老年人關注人數估計12.1萬

【傳聞】網上熱傳的一張微信對話截圖中,一名字為“動物無常”的男子炫耀“成功傳染艾滋給一名大二女孩”,不僅貼出女生照片,還講述了細節。一些自媒體熱轉的《千萬不要拿生命去發生性關係!》文章中,也將這張截圖作為“心裡扭曲、變態”的例子進行分析,引起網民關注和熱議。

【真相】12月7日,公安部網站通報,經查,21歲男子孟某某曾於今年6月在名為“全國大型**俱樂部”的微信群裡發佈信息,自稱患有艾滋病,並以發生性關係的方式故意向一名女大學生傳播,還配發了一張自己女友背影的照片。12月3日,經天津市濱海新區大港疾控中心檢測,孟某某血液中HIV抗體呈陰性,未感染艾滋病毒。同日,孟某某因尋釁滋事被濱海公安大港分局處以行政拘留15日。

【月度點評】擦亮雙眼,識破偽科學,遠離謠言

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人民網新媒體智庫助理研究員朱美娟認為,謠言猶如叢生雜草般生生不息,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方面,部分謠言既是輿論熱點,又是中老年群體關注的焦點,在熱點話題被廣泛傳播的過程中便實現了謠言的擴散。例如“北京地鐵站小夥丟失人工耳蝸事件”熱度極高,而與聽力相關的話題本身就容易引起中老年群體的關注,兩者結合,“植入人工耳蝸需要開顱”的謠言也便不脛而走。

另一方面,謠言也非常容易滋生於一些偽“常識”,以一些廣為人知的生活常識為基礎,輔以科學的外衣,從而達到混淆視聽的效果。例如“吸菸對人體有害”是常識,“多吃蔬菜水果有益健康”也是眾所周知,於是“食物能排‘煙毒’”的化學邏輯聽上去似乎比較合理,但是煙的物理危害源於在肺的沉積,指望食物排毒並沒有確切的科學依據,因此“食物能排‘煙毒’”是一個偽常識。

此外,保健品話題一直躋身於謠言行列,“保健品=養生”本身就對比較重視身體健康的中老年人有著強烈的吸引力,加之表述上採用具體“兩三年內”“60%”更增加了信息的可信度。

提醒網民朋友,對待網絡上一些不明來源的“醫學奇蹟”“生活小百科”消息,不要輕信,應從權威官方渠道獲取信息,避免成為謠言的傳聲筒。(孝金波 曹佳慧)

*“輿情熱度”系媒體、網民就相關案例謠言及闢謠文章報道、討論情況。數據來源於微信公眾平臺、QQ空間、微博、新聞報道及新聞跟帖評論等公開場景報道、討論總量。“預估關注人數”是基於上述不同場景的輿情熱度,結合各場景中老年關注用戶關注佔比情況,以及不同媒體渠道文章的平均曝光量,綜合加權計算得出。

來源|人民網新媒體智庫“新策論”微信公號

新策論athinktank

人民網新媒體智庫,依託人民網和人民在線重點打造的高端互聯網智庫,主要從事互聯網與國家治理重大課題調研、突發公共事件危機應對、政治傳播績效評估、國際輿論場、“一帶一路”輿情與智庫觀察等研究。人民網新媒體智庫定期出版智庫期刊讀物、藍皮書報告、學術著作,舉辦高端智庫論壇,成為公共外交、資源整合、國際交流和人才培養的重要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