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内向是被家长逼出来的

有一种内向是被家长逼出来的

有一种内向是被家长逼出来的

再不要认为

所有的内向或外向

都是天生的。

有一种内向是被家长逼出来的

过年走亲访友,会见识到不同家庭的不同教养风格,使孩子发生的奇妙的变化。

我的一个朋友的孩子,超级外向,是个典型的人来疯。

可是今年到他家里去做客,却发现这个原本活泼好动的小男孩尽然变了——变得内向了。

这让我再次感受到“环境‘改写’基因”的力量

故事还要从头说起。

早就知道朋友一家家教甚严格——

比如,家里吃饭时,大人没有上桌前动筷前,如果孩子敢伸出手夹菜,必然会遭到父母横空劈来的一筷;

比如,家里大人说话时,孩子如果插嘴,就会有人告诉他——大人说话,小孩少插嘴;

比如,家里来了客人,如果孩子没有主动问好,爸妈就会说——怎么不叫叔叔阿姨好,见人要懂礼貌啊;

比如,客人落座之后,爸妈就会“催促”孩子——怎么不给叔叔阿姨把瓜子端来,要有眼色;

比如,家里来了小朋友,因为玩具产生冲突,父母就会主持公众——你是主人,要照顾好客人;

比如,大人聊到孩子的才艺,爹妈会忽然要求孩子来个即兴表演——讲个故事,或是跳舞,或是唱之歌等等;

比如,……;

后来,如果孩子在这些过程中做得不好,虽然父母不会当着客人的面严厉批评教育孩子,但在客人走后,爸爸妈妈一定会给孩子补上一课。

就在这种看似风平浪静的“家庭教育体制”之下——

原本那个活泼开朗的孩子渐渐学会了闭嘴,

然后习惯于只讲父母喜欢听得“体制内”的语言,

再然后渐渐在“体制内”失去了自我,

再再然后“基因”就这样消无声息地被“体制”改写。

就这样,一个原本开朗的孩子渐渐表现出一种“内向”的行为特质。

于是,觉察到这种变化的父母疑惑不解,会问——

你说这个孩子怎么变成这样了!!!

有一种内向是被家长逼出来的

有一种内向,是被家长逼出来的。

与之相反,还有一种外向,是被家长养出来的。

比如,你的孩子可能不太爱主动给客人打招呼、端茶倒水、与人交流等等,你并没有因此着急上火,而是在客人走后,依然鼓励你的孩子说——

刚才叔叔阿姨还问爸爸妈妈,你是怎么记住那些字的(或者是问问孩子那个玩具怎么玩等等),他们的宝宝也想像你一样,下次你能给叔叔阿姨说说不?

于是,下次客人来时,孩子相当有成就感,甚至会主动与客人交流。

潜移默化之下,孩子就会在社交中建立起成就感。

其实,不同的“家庭教育体制”会催生出不同的孩子。

但是,在这一过程中,父母如果能够将过去数年如一日的“说教式家教体制”转为毫不吝啬的“鼓励式教育体制”

,并且坚持下去,那些奇妙的变化注定会向积极的方向生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