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回家戳到教育痛点 万变未来谁主孩子内心

过年回家戳到教育痛点  万变未来谁主孩子内心

过年回家戳到教育痛点  万变未来谁主孩子内心

面对世界千变万化,

什么才会成为

孩子内心直面未来的

定海神针?

过年回家戳到教育痛点  万变未来谁主孩子内心

过年回了趟老家,遇到不少人和事,感触颇深。那天在亲戚家吃饭,大家围坐桌边,有说有笑。席间,大家免不了相互嘘寒问暖。桌子上,一位长辈问亲戚的儿子最近工作怎么样?二十来岁的他说:工作嘛,就那个样。这位长辈又问:那个样是什么样,好还是不好?亲戚的儿子接着说:没啥好与不好,社会就这个样,大家都在混呗。听到这样的回答,识趣的人赶紧岔开话题而言它。后来听说,这个小子的工作还是托别人给介绍的,是在一个公司开车运货,仅此而已。……。
过年回家戳到教育痛点  万变未来谁主孩子内心

同样还是过年,在另外一个亲戚家吃饭。他家的儿子和前面那位差不多大。不同的是经过他自己的努力,现在已经开始在一家汽车销售4S店里负责一个销售团队。席间,聊到过年,他的父母说:这孩子过年都不安生,放假7天,他给自己规定只休息两天。……。
过年回家戳到教育痛点  万变未来谁主孩子内心

那天晚上,儿子玩累了,早早睡了。我和妻子边看电视边聊天。我问妻子:将来咱们的儿子长大了,过年回到家里,坐在饭桌上与我们聊天。你是希望听到儿子出口就是抱怨这个抱怨那个,还是希望看到他不停地为干好自己喜欢的事情想办法,忙来忙去?妻子看我一眼,沉思片刻,说:当然是后面这个状态。我又问妻子:为什么都是同样年龄的孩子,差距却越来越大?到底是什么决定着孩子们面对未来的态度?……。
过年回家戳到教育痛点  万变未来谁主孩子内心

毫无疑问,我们都生活在同一个世界中。

可对于未来,我们每一个人把握自我的能力却走向了不同。

事实上,每一个人在他出生的那一刻的起点几乎都一样,不同的却是——

他们生在不同的家庭,遭遇了不同的教养环境,被不同的观念体系裹挟,建构了不同的生活信念,却又不能自觉反思与自拔,继而走向了不同的方向。

举个例子,更能说明这个问题——

假设你我就是一台台“高级生物计算机”,生产出来时“硬件”都一样,却因为在初始化时预装了不同的“操作系统”,导致运算能力大不相同。这套“操作系统”参杂着家庭的教养的观念与方式、生活习惯和行为处事态度、行为模式和相处方式等等。对于一台刚刚下线、具有自我学习能力的“高级生物计算机”来说,我们对他所做的一切就意味着“指令输入”。假设我们的“指令输入”具有自我觉察和纠偏功能,我们就会不断纠正“输入的内容与方式”,孩子们也会根据我们的调整改变自身。更重要的是,他们会从这些“指令输入”和实际感知中汲取经验,
形成自己的思考,最终实现自我检测与纠正。……。
过年回家戳到教育痛点  万变未来谁主孩子内心

就现实而言,这也仅仅是一个简单抽象的比喻,实际情况要比这复杂的多。

孩子们在经过不同家庭教育的洗礼之后,最终走向不同的道路,还有很多其它因素。

但是,家庭教育就像一颗定海神针,决定着孩子们面对未来这个千变万化的世界的态度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认为我们只需要向每一台“高级生物计算机”发出指令、输入道理和观念即可,然后他们就会自动执行。

现实情况当然不是这样。

试想一下你自己,在我们小时候父母老师每天都会告诉你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教室的黑板上方也贴着这八个大字,结果大多数人依然没能进入清华北大。

事实证明,单纯的说教和讲道理并不能完成教育的使命,原因在于这种做法意味着我们亲手剥夺了孩子们感知和总结这个世界的权利。

谁都不愿意吃别人嚼过的馒头,孩子亦然。

事实上,对于孩子们来说,只有经历过自己尝试、感知和思考的人生,才是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人生

教育孩子,亦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