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僧人随意作画被讽“粗俗”,却被日本人奉为“国宝”

今天要讲的是南宋画家法常(俗姓李,号牧溪,约1210年至1269年?),是我国13世纪的佛教禅宗画家 。他可以算得上是一个谜一样的画家,具体生活细节不太为人所知,他在作品《观音、猿、鹤》中署名“蜀僧法常瑾制”可知他是来自四川的僧人,师从径山寺住持

无准师范佛鉴禅师。后来牧溪搬到了南宋首都杭州,并积极参与寺院活动,包括改造西湖区附近的六通寺。如今,牧溪的纪念肖像被放置在六通寺所在的长祥巷,纪念至今。

南宋僧人随意作画被讽“粗俗”,却被日本人奉为“国宝”

老子图

值得一提的是,牧溪在他的年代以至于之后的几百年都没被国人重视过,尤其在元代因与赵孟頫所提倡的复古主义相违背,并被夏文元等元代评论家批评为“粗略,简单,粗俗”,“不适合在寺院中展示”。然而,墙内开花墙外香,牧溪的画作被留学南宋的日本僧人看中,并广泛收集带回日本,他在艺术上的成就和价值被日本人发掘并奉为至宝,对日本画坛和美学思想的影响力至今不衰。

南宋僧人随意作画被讽“粗俗”,却被日本人奉为“国宝”

朝阳图

日本作为中国文化的忠实传播者,自14世纪以来,牧溪被一大批日本画家(例如禅宗画家莫坎雷恩)崇拜和学习,他被日本奉为最著名的禅宗画家,被称作“Mokkei”或“牧师”。牧溪和他的风格深深地影响了整整一代日本画家的笔触和图画样式,在十四世纪,牧溪的三联画《观音、猿、鹤》以及他的没骨风格被日本画坛广泛推广学习。他的风格被定为“牧溪模式”,被14世纪以来的日本画家大量沿用,并将自然主义、启蒙的思想与禅宗艺术的本质联系在一起。

南宋僧人随意作画被讽“粗俗”,却被日本人奉为“国宝”

《观音、猿、鹤》,13世纪,三件丝绸挂轴,Daitokuji,京都,日本

如今,牧溪也被我们公认为是历史上最伟大的禅宗画家之一。他的水墨画,如《观音、猿、鹤》三联画和《六柿子》,被视为必不可少的禅画。《观音、猿、鹤》三联画被公认为是牧溪的标志性作品之一。他从四分之三的侧面描绘了白袍观音,作为三联画的核心主体。观音坐在悬崖上,双手和双腿被折叠的长袍所覆盖,穿着装饰华丽的头饰和珠宝,显示出菩萨高洁的地位。

南宋僧人随意作画被讽“粗俗”,却被日本人奉为“国宝”

六柿子图,13世纪,南宋(中国),Daitokuji,京都,日本

《六柿图》可以说是一件历史上最让人烧脑的作品,图意深远不可思议的作品,画面既朴素又扑朔迷离。在日本被奉为国宝,对此画的解释也耗费了不知多少人的笔墨和心思,仅仅是一张看似闲来的小画竟然有人花一本书的篇幅来解释和参悟。此中的解释也是五花八门,有的认为是与吉祥数字“六”有关,也有人认为每个柿子的笔墨差异呈现出“随处皆真”的禅宗境界。

如果你还有其他的想法和见解欢迎在下方留言哦。

以下是传谓牧溪的其他作品:

南宋僧人随意作画被讽“粗俗”,却被日本人奉为“国宝”

南宋僧人随意作画被讽“粗俗”,却被日本人奉为“国宝”

布袋和尚

南宋僧人随意作画被讽“粗俗”,却被日本人奉为“国宝”

布袋和尚图

南宋僧人随意作画被讽“粗俗”,却被日本人奉为“国宝”

达摩图

南宋僧人随意作画被讽“粗俗”,却被日本人奉为“国宝”

东叟元恺赞

南宋僧人随意作画被讽“粗俗”,却被日本人奉为“国宝”

二祖调心图

南宋僧人随意作画被讽“粗俗”,却被日本人奉为“国宝”

丰干寒山拾得图

南宋僧人随意作画被讽“粗俗”,却被日本人奉为“国宝”

罗汉图

南宋僧人随意作画被讽“粗俗”,却被日本人奉为“国宝”

鸟荷图

南宋僧人随意作画被讽“粗俗”,却被日本人奉为“国宝”

山水(约1250年)东京 根津美术馆

南宋僧人随意作画被讽“粗俗”,却被日本人奉为“国宝”

水月观音,明初复制,保存在日本京都的Daitokuji寺

南宋僧人随意作画被讽“粗俗”,却被日本人奉为“国宝”

乌鸦图

南宋僧人随意作画被讽“粗俗”,却被日本人奉为“国宝”

五祖荷锄图

南宋僧人随意作画被讽“粗俗”,却被日本人奉为“国宝”

蜆子和尚图

南宋僧人随意作画被讽“粗俗”,却被日本人奉为“国宝”

月夜读书

南宋僧人随意作画被讽“粗俗”,却被日本人奉为“国宝”

猪和尚图

南宋僧人随意作画被讽“粗俗”,却被日本人奉为“国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