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老爷误判豆腐案

那天一大清早,董老爷在县衙刚升堂,于老汉就来喊冤,状告二姑爷郭五不孝。

董老爷一听,火冒三丈,本县民风淳朴,岂能容这不孝之人!当即命人去抓郭五。

“老人家,郭五如何忤逆了您?你放心,本官定会为你做主。”董老爷问。

于老汉抹了把眼泪说:“我们全家在村里开了个豆腐坊,我年岁大了,大姑爷何二为人厚道,又会说话,我想把豆腐坊传给他,让他养我的老。二姑爷郭五是个愣小子,我烦他,让他出去单干,他不同意!俗话说,好儿不争家产,他这不是不孝吗?”

衙差将郭五带到,大姑爷何二也跟来了。

“爹,您可别气坏了身子,咱们有理,大老爷会给咱做主。”何二笑着说。

董老爷一拍惊堂木:“大胆郭五,父母命不可违,老人的家产,留给你是你的造化,不给你,也断然没有争讲之理!"

郭五一见老爷动怒,急忙拱手说:“大人,我不是争家产,只是家里做豆腐的事大姐夫不懂,我要是走了,担心这买卖一时做不下去了。”

“就你自己会做豆腐?老爷,你快打他几板子,替我解气,我姓于,他姓郭,这是惦记着要炖我这条鱼啊!"于老汉吵闹到。

“郭五,莫再争讲,本官限你三日内退出,否则定要严惩!退堂!"董老爷心说,家务乱事听着就心烦,早早收场为好。

郭五只得遵命,何二和于老汉都满意地笑了。

一晃时间过了大半年,这一天,董老爷外出办事,回县衙时,路过东街集市,看到有个卖豆腐脑的小摊,正巧腹中饥饿,就停了下来。

董老爷下轿,坐下一看,卖豆腐脑的挺眼熟,仔细一想,这是争豆腐坊案的郭五。

“郭五,你如今不再争家产,自食其力,我看也不错嘛。”董老爷边喝边笑着说。

郭五点点头,没说什么,可是郭五媳妇,也就是于老汉的二女儿,却在一旁开了腔:“老爷,那豆腐坊本就是老郭家的祖产,我爹只是郭家伙计,公婆无福相继仙逝,就托付给了我爹,怎么说,也不应该给老何家啊!”

“哦?果然如此?"董老爷诧异道。

“确是如此。"郭五回答。

“郭家豆腐坊,乡亲们都知道啊!"一些食客们也嘟囔着。

董老爷叹了口气:“看来是本官失察了,本官立即派人查明真相,还你公道。”

“不必了,老爷,大姐夫何二好吃懒做,又爱赌钱,豆腐坊早就易主,如今家道中落。再说,我们现在虽没了铺面,私下做些豆浆、豆腐脑,也可温饱,我们还打算把爹接过来,免得他跟着大姐夫受饥寒。”郭五平静地说。

“人算不如天算,这也算公道,你竟有如此胸怀,实属不易。”董老爷赞道

后来,经董老爷资助,郭五在县里又开了一间比当初更大的铺面。百姓们不但认可郭五的手艺,更感念他仁孝的品格,生意越来越兴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