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云的珍惜相对论

《连城诀》第一章以《乡下人进城》为题目,描述戚长发师徒三人到荆州给万震山拜寿的经历。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作者以服饰作为引导点,引出本书主人公狄云,并且推动故事情节不断展开。故事展开中,狄云对新衣服的珍惜是他跑出来死拼吕通的心理动因,也因此向读者抛出了他的珍惜相对论。

狄云的珍惜相对论

故事先写服饰的对比性。卜垣受师父万震山差遣,向戚长发师叔发出贺寿邀请,同时转交师父所赠的锦缎面羊皮袍子,一只汉玉腕镯,一顶毡帽,一件黑呢马褂。戚芳看到这些服饰,说道:“爹,爹,你从来没穿过这么漂亮的衣衫,穿了起来,哪还像个庄稼人?这可不是发了财、做了官么?”是啊,城里人的服饰与乡下人的服饰肯定截然不同。

怎么去给万震山拜寿呢?穿着原来的破破烂烂的衣服肯定不行了。戚长发要卖了黄牛置办新衣去给师兄贺寿,对不愿意卖牛的女儿说:“爹爹也舍不得大黄。可是咱们空手上人家去拜寿,那成么?咱们三个满身破破烂烂的,总得缝三套新衣,免得让人家看轻了。”

可以看出,戚长发他们平时穿得就是乡下人的普通服饰,有点破破烂烂,布的质量应该比较差,而且肯定还打着补丁。这要是去荆州给大户财主万震山拜寿,就会显得很没有面子。于是就得弄几身新衣服。可是没有钱啊,该咋办?就用最近的水解最近的渴,卖大黄牛吧。

大黄牛那可是庄稼人的命根子啊,耕田拉耙播种都得它。如果手里有钱,谁舍得卖大黄牛啊?狠狠心,卖了它。戚芳很舍不得,泪眼婆娑地看着老爹去卖大黄牛。

狄云的珍惜相对论

戚芳舍不得,狄云就舍得吗?金庸在书中没有说狄云在师父卖大黄牛时的心情。通过后来他的表现,可以反推出他当时肯定也很舍不得,但又没办法,因此很无奈。

因为平时穿不上新衣服,这次又是卖了大黄牛才置办了三件新衣服,所以狄云对这三件新衣服特别珍惜,因为他知道,那不仅仅是新衣服,更是老黄牛的命。

这种发自内心的珍惜感,使他有了后来的各种表现。吕通闹寿场,害得戚长发新衣脏污。狄云看到师父的新袍子被弄脏,要求来闹场的吕通赔他们袍子。狄云说:“我师父这件新袍子,花了三两银子缝的,咱们卖了大牯牛大黄,才缝了三套衣服,今儿第一次上身……,你快赔来!”

这些话在见惯场面的人看来,显得特别幼稚,甚至有些愚蠢。为什么呢?他在大庭广众之下说师父的新袍子是三两银子缝的,本身就是在公开告诉大家,他们师徒三人非常穷酸。而且又说是卖了大牯牛大黄才缝了三套衣服,今儿第一次上身,意味着他们一路走来的过程中,都没有舍得穿新衣服,一直都是在穿旧衣服,可见他们多么害怕新衣服被弄脏了,也由此更加表露出他们的乡下人本色。

狄云的珍惜相对论

他为什么说出这样暴露自己低位身价的话呢?傻吗?从后来他的表现去看,他肯定不是真傻。那是什么?

无独有偶,他在与吕通打完以后,“一低头,只见自己新衫的衣襟上点点滴滴的都是鲜血,不禁大急,道:‘糟糕,糟糕!我……我这件新衣也弄脏了。’”

后来万门弟子在围攻狄云的过程中,刺破了狄云的新衣服。书中这样描述:“狄云对这件新衣甚是宝爱,平白无端的给他刺破,再也忍耐不住,喝道:‘你刺破我衣服,要你赔’。”从中大家可以看出,狄云对于他们的新衣服多么上心。

可见,狄云之所以有后来的诸多行动,说出了看似傻瓜的话,真正的原因是珍惜,是只有高度珍惜内心才能产生的急迫感。

狄云倍感珍惜的新缝的衣服,其他人珍不珍惜呢?这就得分人了。同样穷的人家,肯定也会比较珍惜,因为这是他们的大黄牛。但是,在那些达官贵人或者乡绅富豪的眼中,几件新衣服又算个屁呢?

这就产生了狄云的珍惜相对论。

大家都知道,同样的东西在不同人的眼中,会有不同的观感。借用爱因斯坦的时间相对论的概念,称之为珍惜相对论应该是合适的。

一般来说,我们会珍惜什么样的东西?首先要看你重视什么。重视名誉的,会把名声看得比生命还要重要。守财奴则不会看中名声,只要能获得财物就好。世间人生百态莫测,不同的看重造成各异的珍惜。狄云作为乡下孩子,没有那么远大的追求,能穿上新衣就特别高兴,更特别珍惜,衣服被弄坏了,就要这个赔,要那个赔的。

其次,要看你得到这个东西所要付出的成本的大小。如果在得到你所看重的东西的过程中,你付出了极大的成本和努力,你可能就会倍加珍惜。如你想名垂青史,在几乎要付出生命的代价和家人的幸福之后才终于可以名垂青史,你就会特别珍惜这种名垂青史的机会。相对来说,你没有怎么特别用心地努力,就已经可以名垂青史了,你可能会比较不太珍惜。

狄云为什么这么宝贝他们的新衣服?就是因为新衣服来得太不容易了,是卖了大黄牛才置办的。所以,获得难度相当大,他就更加从心里珍惜这个东西。

再次,要看你现在最缺少什么。快要饿死的人,一块红薯皮他都会倍感珍惜。而同样一块红薯皮,富人都不会拿来喂狗。一般来说,越缺少越珍惜。狄云作为乡村孩子,平时穿得破破烂烂,非常缺乏体面的新衣裳。正因为这种缺乏,所以狄云心中对缝制的新衣服才倍感珍惜。

金庸在书中说道:“他是农家子弟,最是爱惜物力,眼见师父卖去心爱的大牯牛缝了三套新衣,第一次穿出来便让人给糟蹋了,叫他如何不深感痛惜?他也不理吕通跟万震山之间有什么江湖过节,师父这件袍子总之是非赔不可。”从中可以看出,狄云对于自己缺乏的新衣服是多么地在意。

最后,如果珍惜的东西可能失去,就会在心中加倍激发愤怒。你特别想要这个东西,但是因为外力等原因,使你失去这个内心非常看重的东西,你会非常愤怒的。这是人之常情。狄云看到师父的新衣服被玷污,后来他自己的衣服又被刺破,内心积累出极大的愤怒,就要他们赔新衣服。

狄云特别珍惜新衣服的这种情感,卜垣等平时过惯豪华生活的万门弟子是不可能知道的。你珍惜的,人家视若粪土。这就产生了以不对等珍惜为基本表现的珍惜位差。不对等珍惜的人之间,往往容易出现矛盾乃至对立。狄云与卜垣等万门弟子的冲突,表面上看是为了争名,实际上是不同的珍惜价值观之间的冲突。他们都无法理解对方,进而导致他们各自站在本位立场上必然发生冲撞。这个冲撞的过程中,狄云处于弱势地位,等待被卜垣等人宰割恐怕已经难以避免。

对狄云来说,卜垣这些人根本不可能成为他的好朋友。要想得到好朋友,需要从那些与他有对等珍惜的人中去寻找。当然,因为每个人的个体修养各有差异,即使对方与你的阶级地位截然不同,如果他能懂得你的心情和珍惜,就仍然可以成为你的朋友。不幸的是,这样的可以跨越阶级或者阶层而能理解弱势群体的珍惜的人,实在太少了。

金庸在第一章用大量笔墨描写服饰内涵的人际差别,通过这样的笔触引出矛盾冲突,给故事增添了悬念,也进一步为后续的故事发展埋下了伏笔。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狄云的珍惜相对论所引发的冲突线索。

【作者简介】赵泰融,写作爱好者。写作目的:探索思想并努力用通俗方式介绍给读者,希望对他们的思维有所启发。写作方向:学术、评论、小说和感悟。按照写作方向,将逐渐撰写“闻道”、“治国学”、“我读金庸”、“思想家说”、“理论小说”和“社会奋斗者”等系列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