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民營經濟大省的浙江,民營企業已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引擎。目前,全省民營企業數量超過200萬家,個體工商戶超過400萬戶,佔所有市場主體的95.8%;民營經濟增加值從2002年的5346億元上升至2017年的3.4萬億元,年均增長13%,基本擺脫了價廉質次、以量取勝的發展路徑,成為浙江的“金名片”。但是,如何在發展質量上更進一步,在全新的市場環境中找到健康持久的發展道路,是當下擺在浙江民營企業面前的重大課題。
抓住機遇、乘勢而上是民營企業做大做強的關鍵
改革開放40年來,浙江民營企業開拓創新,勇立潮頭,對浙江經濟發展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2017年,浙江民營經濟創造了全省7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生產總值、70%以上的外貿出口、80%以上的就業崗位、90%以上的新增就業崗位。同時,也湧現了一批以阿里巴巴集團、華立集團、浙江大華等為代表的龍頭企業。這些龍頭民營企業無一例外地緊跟國家發展戰略,勇於把握市場機遇,堅持將高質量發展從目標轉化為可推行的企業管理與措施,進而實現了企業自身轉型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如阿里巴巴牢牢抓住了互聯網發展大趨勢,通過運用“互聯網+消費”、大數據、雲計算、數字媒體等技術創新,逐步成為國際領先的電商巨頭;又如華立集團緊跟國家“走出去”發展戰略,積極探索海外工業園區建設,在泰國建成了羅勇工業園區,帶動了一批企業“走出去”;再如浙江大華緊跟國家推行“平安中國”“智慧城市”等戰略,通過對安防行業未來發展態勢的深入分析,牢牢抓住視頻監控領域發展新機遇,使各項業務實現了快速發展。
特色發展、自主創新是民營企業做大做強的根本
浙江民營經濟諸多領域的龍頭企業在推行高質量發展過程中呈現出如下特點:
技術創新引領,強化品質管理。這些龍頭民營企業之所以能遙遙領先,主要源於堅持持續的高研發投入——每年投入的研發費用佔總收入的比重大部分在10%以上,基本上擁有自己的研發團隊,自身所擁有專利數也位居行業前列。可以說,真正做到了以科技創新來謀求企業發展。事實上,技術創新已成為浙江民營企業的廣泛實踐。浙江民營企業以研發和市場為主體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發展結構,緊緊圍繞提升製造環節核心競爭力的要求,立足打通“研發—製造—市場”協調發展,追求全要素、高質量發展,並在此過程中正視自己在生產製造環節存在的不足,勇於進行內部變革,朝著優化內部制度管理、整合產業鏈上下游方向不懈努力,推動企業自身不斷實現轉型升級。
持續關注主業,開拓兩個市場。這些龍頭民營企業之所以能在各自行業、各自領域擁有較高的市場佔有率,這與其堅守主業、拓寬渠道等發展戰略是分不開的。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後,許多民營企業沒有將資金向其他行業轉移,而是毅然選擇了堅守主業,並牢牢抓住全球化大趨勢,通過開拓海外市場、在海外設立分支機構、服務網點等方式,持續優化自身國內、國外兩大營銷渠道建設,逐步提升企業自身的核心競爭力,搶佔了市場份額。可以說,它們在加深市場佈局、擴容市場份額、做實客戶基礎、完善產業鏈協作上作出了不懈努力,充分發揚“工匠精神”,在自己的主業精耕細作,使得各項業務規模持續擴大,逐步發展成為各自行業的領軍企業。
完善風控體系,堅持穩健經營。面對我國經濟新常態和瞬息萬變的國際局勢,浙江民營企業在高速發展的同時也意識到有必要建立科學系統的風險防控制度,平衡好發展和風控的關係。一方面,在企業內部建立完備的風險控制體系。這些龍頭民營企業在多年風險管理經驗的基礎上建立了獨特先進的內部風險管控流程。實行業務實地勘察和客戶合作需求兩維度同時評估,進入企業風控體系後利用內部評審和外部評估雙結合機制開展刪選和驗證,並從客戶准入、交易記錄、評估模型、制度管控到黑名單管理等方面入手建立了全方位、多層次風險控制體系。另一方面,運用政策性金融手段防控風險。這些龍頭民營企業都在業內率先使用了各類政策性金融工具來防範經營風險,合理制定營銷策略和發展戰略,較好地實現了發展與風控之間的平衡。
實現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幾點啟示
浙江龍頭民營企業的發展歷程對民營經濟和其他民營企業的發展具有以下幾點啟示:
堅守主業,在創新上下功夫。民營企業要堅守主業,踐行“工匠精神”,緊貼市場需求,不斷推進產品創新、服務創新、營銷創新、技術創新,著力打造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逐步提高主業市場份額,而不是一味追風蹭熱,涉足自身不太熟悉的行業。民營企業只有在守住主業的前提下,在企業有需要、有能力、有條件的範圍內進行改革創新和多元化發展,才能走得又穩又快。
高標準、高起點對標行業龍頭。民營企業不能因為自身規模不大、機構不全等因素,而自我貶低,限制自身的思維和發展。要從成立之初就對標行業先進,學習借鑑龍頭企業先進的生產方式、營銷模式、管理方式等,結合自身實際進行消化吸收,取長補短、探索創新。只有這樣,民營企業才能少走彎路,實現加速發展。
順應宏觀要求,符合國家產業政策。民營企業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準確分析研判國家產業政策、順應國家宏觀要求,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如積極參與到“一帶一路”建設,通過“走出去”參與國際產能合作,牢牢抓住難得的發展機遇,尋求更多、更廣的發展空間,推動實現國內、海外兩個市場同步快速發展。同時,要在準確理解國家產業政策的基礎上,用好稅收、信貸、保險等扶持政策,為企業推進高質量發展套上“安全繩”和“防護欄”。
建立健全現代化選人用人機制。目前,有的民營企業難以做大做強,在某種程度上是受其用人觀念的影響。必須建立健全現代化選人用人機制,通過市場化手段優化管理團隊,並通過人才引進推動企業自身技術創新、服務創新和產品創新,進而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同時,要建立健全考核激勵機制,通過制度實現人員的優勝劣汰,讓整個企業的人力資源“活起來”。這是推動民營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制勝法寶。
著力培育獨具特色的企業文化。民營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打造企業自身文化,形成團隊凝聚力和戰鬥力是關鍵。要根據自身規模,結合自身行業特色和員工結構特點,循序漸進,逐步形成自身獨具特色、能拴心留人的企業文化,讓文化真正成為民營企業參與市場競爭的“軟實力”、組織變革的“定海神針”。
本文由“浙江大學高端培訓網”編輯發佈
閱讀更多 浙大高端研習社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