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的小行星撞击坑都去哪了?那么多卫星为什么都看不到?

格陵兰岛位于北美洲东北部,北冰洋和大西洋之间,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屿。格陵兰岛上81.7%的面积被冰川(或称冰盖)覆盖,冰层的平均厚度达到2300米。如果格陵兰岛的冰雪全部融化,全球海平面将上升7.5米。这些冰川非常古老,最早形成于三百万年以前。人们通常以为,在这些古老的冰川之下很难发现撞击坑,这是因为冰川对所覆盖的地面长时间的侵蚀,会抹去古代撞击坑的大部分特征。然而,大自然带给人类的奇迹显然比预想的要多。

地球上的小行星撞击坑都去哪了?那么多卫星为什么都看不到?

格陵兰岛位于北美洲东北部

近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宣布,在格陵兰岛一处800米厚的冰川之下,发现了一个直径为35公里的撞击坑,这个尺寸在地球上已发现的170多个撞击坑中,排名第22位。研究人员分析说,这是距今约8万年前,一颗小行星撞击地球时形成的。

地球上的小行星撞击坑都去哪了?那么多卫星为什么都看不到?

格陵兰岛上81.7%的面积被冰川覆盖

地球上有一些圆形洼地是火山口塌陷形成的,与撞击坑形状类似,但是科学家已经初步排除了这种可能性。原因是,格陵兰岛距离最近的火山活动区域,少说也有数百公里远。此外,火山口应该有明显的磁场干扰信号,但在这个坑附近并没有发现这种信号。

地球上的小行星撞击坑都去哪了?那么多卫星为什么都看不到?

撞击坑的直径为35公里,目前是全球第22

这是地球上发现的第二个被冰川覆盖的撞击坑。上一次是在2018年11月,NASA在格陵兰岛上海瓦沙冰川(Hiawatha Glacier)下的另一处地方,发现了一个直径为30公里的撞击坑。尽管这两个撞击坑之间的距离很近,只有180公里,但是研究人员认为,这两个撞击坑并非来自同一次撞击事件,也不是在同一个时代形成的。第二个撞击坑上方的冰层比第一个的更加古老,而且,第二个撞击坑被冰川侵蚀的程度更加严重,起码是第一个撞击坑的两倍。

地球上的小行星撞击坑都去哪了?那么多卫星为什么都看不到?

撞击坑没有完全被冰川侵蚀,保存较好

这么快就又在冰川下发现撞击坑,离不开高科技卫星,也离不开科学家的想象力和执着精神。NASA戈达德航天飞行中心(Goddard Space Flight Center)的冰川学家乔·麦克·格雷戈(Joe Mac Gregor)兴奋地说,在发现了上次的撞击坑之后,研究人员根据从陆地、大气和太空获取的数据,认为在这附近很有可能还有其他的撞击坑。基于这样的推测,冰川学家分析了两颗卫星Terra和Aqua上的中等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的图像,以及NASA“冰川行动”(Operation IceBridge)获得的地形图,发现了隐匿在冰川之下的这个撞击坑的迹象。

地球上的小行星撞击坑都去哪了?那么多卫星为什么都看不到?

地球上已探知的撞击坑多分布在大陆上

结语

地球已经存在了45亿年,撞击坑其实非常多,但是现在能看见的并不多。这是因为,古老的板块运动、地质构造运动、火山、地震等,都会抹去撞击的痕迹。即使是现在的地球上,不只是冰川,还有海洋、沙漠,甚至密林,都会掩饰撞击坑的痕迹。

人类对地球了解还不多,有很多奥秘有待去探索。

我国境内也有撞击坑,位于辽宁鞍山的岫岩坑直径1.8公里,是陨石撞击而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