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來混總是要還的,劉仁恭的悲劇在於把背叛當成了習慣!

公元913年,割據幽州稱帝的劉仁恭、劉守光父子被晉王李存勖擒獲後,不僅成為祭奠李克用的牲品,而且落得個屍首異處,死無全屍。

在那個城頭變幻大王旗的時代,死可能是一種常態。然而,像劉仁恭這種被當做牛羊一樣處理的死,死得毫無尊嚴,不得不說這是非常悽慘的。只是這怨不得別人,這一切都是劉仁恭自找的,無非是天道循環而已。

出來混總是要還的,劉仁恭的悲劇在於把背叛當成了習慣!

幽州

公元893年,幽州,在大唐帝國的一襟晚照中,一場惡戰剛剛結束,挑起這場戰爭的叫劉仁恭。起因非常簡單,就是一群錯過了調防日期而沒有歸家的士兵們,被他帶動了情緒,繼而跟著他造了盧龍節度使李匡籌的反。

只是這一戰讓劉仁恭大敗而逃,他不得不帶著血戰後的創傷和滿心的不甘往西退卻,他需要修養,需要喘息,需要重整旗鼓,而這一切都會在那座名叫太原的城裡得以實現。

太原的主人是大唐河東節度使,隴西郡王李克用。這是一位耿直的西北漢子,他沒有把這個落魄的投靠者拒之門外,反而給予了超高規格的禮遇。

當然這也在於河東鎮和盧龍鎮之間的矛盾,李克用也需要一個千金買骨的效應來提高自己的聲望,所以他給了劉仁恭想要的一切:田地、豪宅、錢糧、兵馬,還有信任!

李克用待之甚厚,賜田宅,拜壽陽鎮將。

李克用是充滿熱血的,這位堅持以唐為尊的沙陀族漢子,試圖用自己的熱血來捂熱劉仁恭那顆冰冷而又沮喪的心。只是他不知道的是,有些背叛會成為一種習慣,之所以一開始沒有發生,那只是還沒有找到轉身的理由。

而劉仁恭那個轉身的理由是李克用親手提供給他的。

出來混總是要還的,劉仁恭的悲劇在於把背叛當成了習慣!

李克用

在劉仁恭的軟磨硬泡下,讓李克用以為此人只是為了報先前的兵敗之仇,而他自己的內心深處也有開拓地盤的渴望,於是李克用忍不住對幽州出手了。

這一戰,因為有劉仁恭的存在,加上晉軍的驍勇善戰,李匡籌戰敗逃亡,幽州落入了河東之手。作為先鋒的劉仁恭,在進城後對盧龍府庫分文不取,等待李克用的到來。

這一刻,作為太原之主的李克用是非常開心的,一是地盤得到了擴張,二是他覺得自己終於捂熱了一顆曾經冷卻的心。

高興之餘就要做好人事上的安排,李克用毫無疑慮地把幽州交到了劉仁恭的手中,興奮地回到了太原城。而後又上書大唐天子,為劉仁恭爭取到了官身,使他的身份得到了合法化。

數以策幹克用,請步騎一萬東取幽州,且為導。克用攻匡籌,匡籌遁去。仁恭與苻存審入城,封府庫以待。克用悅,留仁恭守之,以親信分典其兵。

乾寧二年,克用擊王行瑜,表仁恭為檢校司空、盧龍軍節度使。

也就是這一刻,背叛的習慣性發酵了。

出來混總是要還的,劉仁恭的悲劇在於把背叛當成了習慣!

李克用攻打幽州

站穩腳跟、羽翼豐滿的劉仁恭露出了一口鋒利的牙齒。他先是拒絕了李克用的徵兵徵糧要求,後在李克用的緊逼下,索性翻了臉,撕毀了李克用的親筆書信外還對李破口大罵,並囚禁了太原派遣過來的所有使者。

事情到了這一步,李克用終於明白了,自己掏心掏肺的付出,居然被人給耍了,這哪裡還是自己的部下,分明是要另起爐灶和自己分庭抗禮了。

恩情根本就不值錢,尤其是在有奶就是孃的時代,翻臉成仇、挖牆腳的事也就不足為奇了。

劉仁恭的背叛還在於,他居然用厚利誘惑了太原方面的軍官,削弱李克用的實力,加強自己的勢力。

這種噁心人的恩將仇報,讓這位隴西郡王難以嚥下這口氣。於是,在自認正義的思想下,李克用帶著河東軍開始了對背叛者的討伐。可惜,這一次上天並沒有站在他這一邊。

幽州城外,木瓜澗旁,喝得迷醉的李克用被整戈以待的幽州軍打得大敗,河東軍損失大半。事實上,如果不是老天開眼,突降大雨,雷電不息,滯止了幽州軍的追擊,李克用恐怕就要交代在木瓜澗了。

燕軍已擊武皇軍寨,武皇乘醉擊賊,燕軍披靡。時步兵望賊而退,為燕軍所乘,大敗於木瓜澗。俄而大風雨震電,燕軍解去,武皇方醒。

出來混總是要還的,劉仁恭的悲劇在於把背叛當成了習慣!

唐末藩鎮

這一戰,背叛者劉仁恭暫時安全了,也擺脫了太原的控制。然而他的內心還是充滿恐懼的,他知道晉軍的這次攻擊僅僅是一個開始,自己的後半生恐怕都會糾纏在來自太原怒火的報復中。

為此,他一邊用河東戰死的軍士首級結交宣武節度使朱溫,另一邊又給處於盛怒之中的曾經恩人李克用寫了一封致歉信,以求得到諒解。

很快,他就收到了李克用的回信。這封回信中,受到傷害的李克用單刀直入,直指背叛者的靈魂深處:

“今公仗鉞控兵,理民立法,擢士則欲其報德,選將則望彼酬恩。己尚不然,人何足信!僕料猜防出於骨肉,嫌忌生於屏帷。持干將而不敢授人,捧盟盤而何詞著誓!”

你今天依仗著手中的軍隊不顧我當年的恩情,恩將仇報,但這沒關係。你現在也是一方豪強了,選用文人後希望他能夠感激於你,選用武將後希望他能夠忠誠你,但是你自己都做不到,又怎麼去要求別人!

我今天就放句話在這裡,你劉仁恭一定會遭受背叛的,而且還是禍起蕭牆、骨肉相殘的那種!

既然你已經選擇了背叛,那麼不能信任,不被信任也將會伴隨你的一生,吞噬你的靈魂,讓你不能安生。

義正嚴詞下雖然透露出信任被辜負的傷痛,但李克用還是冷靜地指出了背叛者今後人生會遭遇的一切,也發出了對所有忘恩負義者振聾發聵的吼聲!

不得不敬畏先人,李克用是如何斷定背叛者一定會遭到背叛,而且還是禍起蕭牆,骨肉相殘呢?

出來混總是要還的,劉仁恭的悲劇在於把背叛當成了習慣!

幽州

事實上,他真的一語成讖,劉仁恭的結局被他說中了。

劉仁恭根本沒有把李克用的喝問放在心上,他並不以為意。也許在他的心裡,這只是李克用擾亂他的心智而已,挑撥他和屬下的關係。

所以他仗著河東和宣武之間的互相征伐不休,依靠幽州軍事力量的雄厚,而且遠離中原的是非之地,根本就無所忌憚,自顧作威作福,享受著人生的樂趣。

從方士王若訥學長年,築館大安山,掠子女充之。又招浮屠,與講法。以堇土為錢,斂真錢,穴山藏之,殺匠滅口。禁南方茶,自擷山為茶,號山曰大恩,以邀利。

只是讓他沒有想到的是,背叛他的不是別人,而是他的兒子劉守光,奪了幽州不說,還把他給囚禁了起來,當真是“猜防出於骨肉,嫌忌生於屏帷”,一點都不假。

守光引兵出戰,思安去,因回攻大安,虜仁恭,囚別室,殺左右婢媵,遂有盧龍。

然而這一切都是有前兆的,只是沒有引起劉仁恭足夠的重視,也許在他的心裡,背叛只能是外人,自己生自己養的兒子怎麼會做出這樣事情呢?

出來混總是要還的,劉仁恭的悲劇在於把背叛當成了習慣!

朱溫稱帝后的北方形勢圖

只是,他似乎忘了,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榜樣的力量是偉大的,背叛的習慣性也是可以遺傳的。

子守光烝嬖妾,事覺,仁恭謫之。

只是劉仁恭再也沒有了挽救的機會,陷入了深深的懊悔之中。也許在這一刻,他才對李克用那封劍指靈魂的書信感到了顫抖,才能理解當年的李克用內心深處的痛苦了吧?

但是這種懊悔不會太久,很快,太原的新主人李存勖懷著對父親遺願,完成了對兩代背叛者的最後一擊,攻下了李克用臨死前都念念不忘的仇恨之地,幽州!

而劉氏父子也以自己的結局給後人留下了深刻的教訓,當你把背叛當做了習慣,那麼就要承受被他人背叛的滋味。

做人,還是有點底線的好!其實,擁有一顆感恩的心,並不是什麼丟人的事,反而還會增加個人的魅力!

只可惜劉仁恭並不懂得這個道理,那麼歷史也給出了一個最公平的答覆,輪迴也就這麼簡單,僅此而已!

【我是江東汪郎,帶給你不一樣的歷史視覺!堅持原創,喜歡我就請關注我吧!】

出來混總是要還的,劉仁恭的悲劇在於把背叛當成了習慣!

李存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