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来混总是要还的,刘仁恭的悲剧在于把背叛当成了习惯!

公元913年,割据幽州称帝的刘仁恭、刘守光父子被晋王李存勖擒获后,不仅成为祭奠李克用的牲品,而且落得个尸首异处,死无全尸。

在那个城头变幻大王旗的时代,死可能是一种常态。然而,像刘仁恭这种被当做牛羊一样处理的死,死得毫无尊严,不得不说这是非常凄惨的。只是这怨不得别人,这一切都是刘仁恭自找的,无非是天道循环而已。

出来混总是要还的,刘仁恭的悲剧在于把背叛当成了习惯!

幽州

公元893年,幽州,在大唐帝国的一襟晚照中,一场恶战刚刚结束,挑起这场战争的叫刘仁恭。起因非常简单,就是一群错过了调防日期而没有归家的士兵们,被他带动了情绪,继而跟着他造了卢龙节度使李匡筹的反。

只是这一战让刘仁恭大败而逃,他不得不带着血战后的创伤和满心的不甘往西退却,他需要修养,需要喘息,需要重整旗鼓,而这一切都会在那座名叫太原的城里得以实现。

太原的主人是大唐河东节度使,陇西郡王李克用。这是一位耿直的西北汉子,他没有把这个落魄的投靠者拒之门外,反而给予了超高规格的礼遇。

当然这也在于河东镇和卢龙镇之间的矛盾,李克用也需要一个千金买骨的效应来提高自己的声望,所以他给了刘仁恭想要的一切:田地、豪宅、钱粮、兵马,还有信任!

李克用待之甚厚,赐田宅,拜寿阳镇将。

李克用是充满热血的,这位坚持以唐为尊的沙陀族汉子,试图用自己的热血来捂热刘仁恭那颗冰冷而又沮丧的心。只是他不知道的是,有些背叛会成为一种习惯,之所以一开始没有发生,那只是还没有找到转身的理由。

而刘仁恭那个转身的理由是李克用亲手提供给他的。

出来混总是要还的,刘仁恭的悲剧在于把背叛当成了习惯!

李克用

在刘仁恭的软磨硬泡下,让李克用以为此人只是为了报先前的兵败之仇,而他自己的内心深处也有开拓地盘的渴望,于是李克用忍不住对幽州出手了。

这一战,因为有刘仁恭的存在,加上晋军的骁勇善战,李匡筹战败逃亡,幽州落入了河东之手。作为先锋的刘仁恭,在进城后对卢龙府库分文不取,等待李克用的到来。

这一刻,作为太原之主的李克用是非常开心的,一是地盘得到了扩张,二是他觉得自己终于捂热了一颗曾经冷却的心。

高兴之余就要做好人事上的安排,李克用毫无疑虑地把幽州交到了刘仁恭的手中,兴奋地回到了太原城。而后又上书大唐天子,为刘仁恭争取到了官身,使他的身份得到了合法化。

数以策干克用,请步骑一万东取幽州,且为导。克用攻匡筹,匡筹遁去。仁恭与苻存审入城,封府库以待。克用悦,留仁恭守之,以亲信分典其兵。

乾宁二年,克用击王行瑜,表仁恭为检校司空、卢龙军节度使。

也就是这一刻,背叛的习惯性发酵了。

出来混总是要还的,刘仁恭的悲剧在于把背叛当成了习惯!

李克用攻打幽州

站稳脚跟、羽翼丰满的刘仁恭露出了一口锋利的牙齿。他先是拒绝了李克用的征兵征粮要求,后在李克用的紧逼下,索性翻了脸,撕毁了李克用的亲笔书信外还对李破口大骂,并囚禁了太原派遣过来的所有使者。

事情到了这一步,李克用终于明白了,自己掏心掏肺的付出,居然被人给耍了,这哪里还是自己的部下,分明是要另起炉灶和自己分庭抗礼了。

恩情根本就不值钱,尤其是在有奶就是娘的时代,翻脸成仇、挖墙脚的事也就不足为奇了。

刘仁恭的背叛还在于,他居然用厚利诱惑了太原方面的军官,削弱李克用的实力,加强自己的势力。

这种恶心人的恩将仇报,让这位陇西郡王难以咽下这口气。于是,在自认正义的思想下,李克用带着河东军开始了对背叛者的讨伐。可惜,这一次上天并没有站在他这一边。

幽州城外,木瓜涧旁,喝得迷醉的李克用被整戈以待的幽州军打得大败,河东军损失大半。事实上,如果不是老天开眼,突降大雨,雷电不息,滞止了幽州军的追击,李克用恐怕就要交代在木瓜涧了。

燕军已击武皇军寨,武皇乘醉击贼,燕军披靡。时步兵望贼而退,为燕军所乘,大败于木瓜涧。俄而大风雨震电,燕军解去,武皇方醒。

出来混总是要还的,刘仁恭的悲剧在于把背叛当成了习惯!

唐末藩镇

这一战,背叛者刘仁恭暂时安全了,也摆脱了太原的控制。然而他的内心还是充满恐惧的,他知道晋军的这次攻击仅仅是一个开始,自己的后半生恐怕都会纠缠在来自太原怒火的报复中。

为此,他一边用河东战死的军士首级结交宣武节度使朱温,另一边又给处于盛怒之中的曾经恩人李克用写了一封致歉信,以求得到谅解。

很快,他就收到了李克用的回信。这封回信中,受到伤害的李克用单刀直入,直指背叛者的灵魂深处:

“今公仗钺控兵,理民立法,擢士则欲其报德,选将则望彼酬恩。己尚不然,人何足信!仆料猜防出于骨肉,嫌忌生于屏帷。持干将而不敢授人,捧盟盘而何词著誓!”

你今天依仗着手中的军队不顾我当年的恩情,恩将仇报,但这没关系。你现在也是一方豪强了,选用文人后希望他能够感激于你,选用武将后希望他能够忠诚你,但是你自己都做不到,又怎么去要求别人!

我今天就放句话在这里,你刘仁恭一定会遭受背叛的,而且还是祸起萧墙、骨肉相残的那种!

既然你已经选择了背叛,那么不能信任,不被信任也将会伴随你的一生,吞噬你的灵魂,让你不能安生。

义正严词下虽然透露出信任被辜负的伤痛,但李克用还是冷静地指出了背叛者今后人生会遭遇的一切,也发出了对所有忘恩负义者振聋发聩的吼声!

不得不敬畏先人,李克用是如何断定背叛者一定会遭到背叛,而且还是祸起萧墙,骨肉相残呢?

出来混总是要还的,刘仁恭的悲剧在于把背叛当成了习惯!

幽州

事实上,他真的一语成谶,刘仁恭的结局被他说中了。

刘仁恭根本没有把李克用的喝问放在心上,他并不以为意。也许在他的心里,这只是李克用扰乱他的心智而已,挑拨他和属下的关系。

所以他仗着河东和宣武之间的互相征伐不休,依靠幽州军事力量的雄厚,而且远离中原的是非之地,根本就无所忌惮,自顾作威作福,享受着人生的乐趣。

从方士王若讷学长年,筑馆大安山,掠子女充之。又招浮屠,与讲法。以堇土为钱,敛真钱,穴山藏之,杀匠灭口。禁南方茶,自撷山为茶,号山曰大恩,以邀利。

只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背叛他的不是别人,而是他的儿子刘守光,夺了幽州不说,还把他给囚禁了起来,当真是“猜防出于骨肉,嫌忌生于屏帷”,一点都不假。

守光引兵出战,思安去,因回攻大安,虏仁恭,囚别室,杀左右婢媵,遂有卢龙。

然而这一切都是有前兆的,只是没有引起刘仁恭足够的重视,也许在他的心里,背叛只能是外人,自己生自己养的儿子怎么会做出这样事情呢?

出来混总是要还的,刘仁恭的悲剧在于把背叛当成了习惯!

朱温称帝后的北方形势图

只是,他似乎忘了,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榜样的力量是伟大的,背叛的习惯性也是可以遗传的。

子守光烝嬖妾,事觉,仁恭谪之。

只是刘仁恭再也没有了挽救的机会,陷入了深深的懊悔之中。也许在这一刻,他才对李克用那封剑指灵魂的书信感到了颤抖,才能理解当年的李克用内心深处的痛苦了吧?

但是这种懊悔不会太久,很快,太原的新主人李存勖怀着对父亲遗愿,完成了对两代背叛者的最后一击,攻下了李克用临死前都念念不忘的仇恨之地,幽州!

而刘氏父子也以自己的结局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教训,当你把背叛当做了习惯,那么就要承受被他人背叛的滋味。

做人,还是有点底线的好!其实,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并不是什么丢人的事,反而还会增加个人的魅力!

只可惜刘仁恭并不懂得这个道理,那么历史也给出了一个最公平的答复,轮回也就这么简单,仅此而已!

【我是江东汪郎,带给你不一样的历史视觉!坚持原创,喜欢我就请关注我吧!】

出来混总是要还的,刘仁恭的悲剧在于把背叛当成了习惯!

李存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