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園慧爸爸的鼓勵式教育:我是天才,然後我得了冠軍!

最近熱播的節目《我家那閨女》中,傅園慧的生活能力著實讓人捉急。點完蠟燭忘記關火,大冬天穿著人字拖下樓取外賣,逛超市找不到家人時如孩童般的慌亂,頭髮凌亂,穿著隨意,生活用品堆積……

試想,若是將她放在一般家長那裡,無數句嘮叨已脫口而出,N道嫌棄的眼神已致人內傷。

傅園慧爸爸的鼓勵式教育:我是天才,然後我得了冠軍!


傅園慧爸爸的鼓勵式教育:我是天才,然後我得了冠軍!

然而傅園慧卻說:從小到大我父母對我的教育方式就是,你自由生長吧!他們總是告訴我,去做你喜歡的事情,想做的事情。

他們不斷地告訴我:你是最棒的,你是最好的,你是個天才!

然後我就一直告訴自己:我是最棒的,我是最好的,我是個天才!

聽起來挺傻的,但是當你遇到很多困難的時候,別人都不相信你,或是攻擊你的時候,這三句話就會成為你最重要的力量源泉。

聽到這裡再去看傅園慧自在的樣子,純真的笑臉,頓覺美好,心生豔羨。

正如節目中主持人維嘉所言:孩子要的不是全世界認可我,而是我的家人認可我,這就夠了!

傅園慧爸爸的鼓勵式教育:我是天才,然後我得了冠軍!

愛、認可、支持,無疑是我見過的最好的教育方式。

講到這裡,估計一大票家長要反駁了。

"自家的孩子,別人不知道,自己還不知道嗎?"

"天天誇獎?尾巴還不翹上天了!"

"別人不會說,當父母的不能騙他呀!時時讓他看到自己的不足,才能進步!"

……

如此,說的也不無道理。中國大部分家長應該屬於批評這類的,尤其是70年代之前的父母。中國自古以來的謙虛,到了骨頭裡。稱別人家孩子為令郎、令愛,自家孩子為犬子、犬女。雖說只是個稱謂,但幾千年的暗示早已深入到潛意識裡。使家長們有愛在心,不善表達;鼓勵在口,不敢表露。生怕誇多了,孩子一得意,忘了形。

我們這一代,有多少人是在父母的批評和指責中長大的呢?在父母的眼裡,你懶、邋遢、脆弱、不聽話、容易放棄、不夠優秀……再多的努力也只是換來父母一句:"嗯,還行!"嘴彎兒還沒來得及上揚,便緊跟一句"不能驕傲,比你強的人多得是!"瞬間把你拉入盆地。

傅園慧爸爸的鼓勵式教育:我是天才,然後我得了冠軍!


諮詢中遇到過不少有自卑感的孩子,明明臉蛋漂亮,身材姣好,明明成績不錯,工作穩定,明明周圍的人都以他為羨慕對象。奈何他自己始終堅信"我不夠好",不喜歡自己。

心理學家阿德勒認為,自卑指以一個人認為自己或自己的環境不如別人的自卑觀念為核心的潛意識慾望、情感所組成的一種複雜心理。自卑情節多是由嬰幼兒時期的無能狀態引起的。

比如一個爸爸喂嬰兒吃奶粉,嬰兒吃飽了便把奶嘴兒吐出來,爸爸看到奶瓶裡還有些奶,便又塞進嬰兒嘴裡,嬰兒再吐出來,爸爸立即又塞進去,如此反覆幾次,嬰兒發現自己的反抗無效,雖然已經吃飽了,卻不得不把餘下的奶粉吃完。這樣的失敗經驗會導致嬰兒感覺到自己對事情沒有選擇控制的能力,進而導致自卑產生。

自卑的前提是自尊,當人的自尊需要得不到滿足,又不能恰當地分析自己時,就容易產生自卑。家庭作為一個人的根,父母作為對孩子最重要的人,他們的批評和負面評價早已深入孩子的內心,促使孩子產生自卑情節。

自卑的人,要麼過於努力,追求無止境的目標,追到了也感覺不到太多的快樂,接著努力追尋下一個目標。要麼破罐子破摔,不再做什麼努力,他覺得反正也就這樣了,再努力也沒啥用。心理學講,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內在小孩。可以肯定地說不管屬於以上哪一種,他們心裡的內在小孩都不會快樂。

傅園慧爸爸的鼓勵式教育:我是天才,然後我得了冠軍!


很讓我心痛的是,有一次我詢問一個男孩是不是喜歡自己心裡那個小孩,他淡淡地說:那個小孩啊,早讓我殺死了。

的確如此,如同媽媽對他的評價一樣,他對自己滿是嫌棄與鄙視,連批評自己的口氣都和媽媽如出一轍

這個孩子在班級裡成績還不錯,也很聰明。但卻覺得自己不如同學們大方、會說話,覺得大家都不喜歡自己,說什麼、做什麼都要考慮別人會怎麼看,不敢與老師、同學近距離接觸,顯得格外孤僻,一度想要輟學。

傅園慧爸爸的鼓勵式教育:我是天才,然後我得了冠軍!


家庭教育沒有那麼簡單,你好,我好,大家好。或是你這不對,那不對,幹啥啥不對。家庭教育也沒有那麼複雜,有些搞教育的專家看到生命處處可能有傷害,便不敢再要小孩了。

一個小小的家庭,便是一個大世界的縮影,旨在找到一個平衡點與家人、孩子相處。

《菜根譚》裡有一句談教育的話,我非常欣賞。

“供認之惡,毋太嚴,要思其堪受;教人以善,毋過高,當使其可從。”

意思是:批評別人的過錯不要太嚴厲,要顧及到比人是否能夠承受;教人家做善事,也不要要求過高,要考慮對方是否能夠做到,使其感到力所能及。

人生在世,不是豹子就好,蝸牛就差,最難能可貴的是找到一個微妙的平衡點陪伴教育孩子。相信天生此才必有用!

傅園慧爸爸的鼓勵式教育:我是天才,然後我得了冠軍!


在最新一期的節目中,傅園慧披露自己一路堅持的艱辛和不易,從兒時被排擠到澳洲集訓出走,再到傷痕累累,縱然想過抽身而退,但傅園慧更願戰鬥到底。

這就是家庭的教育帶給她的勇氣與自信,將會是她這輩子最大的財富。

傅園慧爸爸的鼓勵式教育:我是天才,然後我得了冠軍!


記得以愛為基石,讓孩子知道,無論如何你都愛他。

鼓勵和建議適時給出,千萬不要鄙視孩子,如果你不想毀了他。給出建設性建議,讓他看到自己有機會變得更好。

有愛和支持的孩子有底氣和勇氣去探索、嘗試、挑戰,因為他知道,即使自己失敗了,還有愛他的家人在,他輸得起。

有人指導、提醒的孩子,不會狂妄自大,可以靜下心學習、修正、努力,因為他清楚,自己不是完美的,但可以通過方法和努力變得更好,依然可以好好愛自己。

文/月華如水(燕園心理合作心理諮詢師)


添加微信公眾號(yanyuanxinli),獲取更多資訊。

添加微信號:tjyybs2,備註:加群。即可加入“免費心理問答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