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飛馳人生》,我覺得韓寒真不適合做導演

韓寒,80後這一代的文學寵兒。

年少成名,順風順水,集多種身份於一身,甚至某一段時間,他就是一大票年輕人的偶像和意見領袖。

韓寒身上有三個重要的身份,單獨拿出那一個來看,也都是處在世俗的成功範疇之內。

高中畢業當作家,寫出了好幾本暢銷書,絕對算是國內的一流作家,而後又是做賽車手,拿到了三個年度冠軍。

韓寒無疑就是作家裡面最會開車的,開車的裡面最會寫書的。

看完《飛馳人生》,我覺得韓寒真不適合做導演

2013年的前後,國內的電影行業,興起了跨行做導演和IP改編的大風潮,郭敬明的《小時代》那麼爛,還能有那麼多票房。

韓寒要是自己拍電影,那估計也不錯吧。

2014年的暑期檔,韓寒的處女作電影,《後會無期》終於上映了。現在大家可能記不起那電影講了一個什麼故事。

但肯定記得起那首歌曲。

“我曾經跨過山河大海,也穿過人山人海,我曾經擁有著一切,轉眼就飄散如煙”。

也可能還記得那句經典臺詞。

“喜歡就是放肆,但愛就是剋制”。

看完《飛馳人生》,我覺得韓寒真不適合做導演

我說句公道話,《後會無期》的藝術意境,遠遠不及這幾句歌詞和臺詞,或許韓寒真的只有寫金句的能力,而沒有完成大架構作品的能力。

《後會無期》有著強烈的作者氣質,有著一股獨特的藝術韻味,而到了韓寒的第二部作品《乘風破浪》時,就有了向商業電影靠攏的意思。

《乘風破浪》,韓寒的第二部電影長片,2017年春節檔口碑最好的國產電影,上映之後也是獲得了較大的票房收入。

但是要說起這部電影的藝術追求,還真是一時難以開口,表達不明的主題思想,以及一些模糊的情節,甚至是在模仿,反正就是很一般的電影。

兩年之後的又一個春節檔,韓寒的第三部電影長片,《飛馳人生》也如期上映了。

看完《飛馳人生》,我覺得韓寒真不適合做導演

這一次的韓寒徹底放飛了自我,完完全全和商業電影妥協了,淪為了為資本拍電影的商業導演。

那些韓寒式的金句沒有了。

最多就是有一點結尾處的中心思想總結,這是韓寒個人要表達的主題思想,但是個人的這點東西又和電影整體的商業氣質不是很搭。

《飛馳人生》的主演是《夏洛特煩惱》的班底加《紅海行動》的班底,沈騰、尹正、王老師這是一夥人,黃景瑜、尹昉這又是一夥。

看完《飛馳人生》,我覺得韓寒真不適合做導演

很明顯沈騰這夥人是負責搞笑的,而黃景瑜是負責耍帥的,一個收割笑聲,一個收割花痴,各司其職,兩不耽擱。

其實,搞笑的這夥人裡,沈騰這次並沒有發揮出自己的喜劇天賦,應該是人物的設定限制了他的發揮。

沈騰演得是一位過氣車手,他想再次飛馳在賽道上,於是忍辱負重,挑擔前行,所以你讓這麼一個人物怎麼演出沒心沒肺的搞笑段子。

沈騰弱了,尹正就上來了。

看完《飛馳人生》,我覺得韓寒真不適合做導演

尹正這次的表現確實很亮眼,在沈騰的光環之下,依然展現了自己的喜劇才華,創造了全片一半以上的笑點。

尹正也是一出場就自帶BGM男人,猶記得當年他一出場就會響起《一剪梅》,那時候感覺他演得油膩。

萬萬沒想到,這哥們去演完“海王”之後,回來竟然好像換了一個人似的,跳得了鋼管舞,開得了大貨車,還騎得了摩托。

看完《飛馳人生》,我覺得韓寒真不適合做導演

韓寒這次讓沈騰他們加盟,明顯是出於商業上的考量,想讓喜劇演員成為票房的最大買點。

但是,有了優秀的喜劇演員,而沒有優秀的喜劇段子,依然是玩不轉了,依然是在尬演了。

沒有優秀的喜劇段子,這是編劇的責任,而韓寒就是他自己的編劇,他給自己寫了一些很尷尬的段子。

這些段子很無聊,甚至有些媚俗,只能逗笑三歲小孩,而對於成年人來說,就顯得特別尷尬,同場的小朋友都在笑,而我們這些成年人是真笑不出來。

這些強行搞笑的尷尬段子,不僅沒有給電影帶來實質性的改變了,反而和電影想要表達的最後主題起了氛圍上的衝突。

看完《飛馳人生》,我覺得韓寒真不適合做導演

前者是幽默輕鬆,後者是隱忍持重,前者玩砸了,後者還可以,前者一玩砸,和後者就不搭。

一旦搭不上,就是爛電影。

《飛馳人生》還有一個大毛病就是節奏不對,尤其是商業電影節奏一旦不對,就會嚴重的影響觀影感受。

商業電影對電影的節奏要求非常之高,就是要在120分鐘之內,完成故事的起承轉合。

電影的四分之一處,該是什麼就應該是什麼,不可或慢或快,慢了就拖沓,快了就跳戲。

看完《飛馳人生》,我覺得韓寒真不適合做導演

《飛馳人生》顯然就是慢了,本來就是一句話就能概括的故事,偏偏要拍成大長片。

故事撐不起內容,就用強行尬演的段子來湊,最終是段子也沒演好,故事也沒講好,雜亂無章,不倫不類。

《飛馳人生》故事是順暢的,之所以感覺節奏慢了,是因為這故事的結構框架不對。

韓寒寫的劇本,像他寫的小說,隨性而來,不理劇本的章法,感覺只要他自己把最後主題表達寫出來,就已經算成功了。

看完《飛馳人生》,我覺得韓寒真不適合做導演

《飛馳人生》最後的主題表達是。

“獻給你所熱愛的一切”。

我喜歡這個表達,但我不喜歡韓寒表達的方式。電影應該被尊重,已經試了三部了,沒有一部好電影。

該收手了,你是個體面的上海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