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寒冬,越容易出现伟大的企业

越是寒冬,越容易出现伟大的企业

退潮之后,才能看出谁在裸泳

对人们来说,寒冬这个词见诸媒体的频率越来越高,它的同义词可能还有至暗时刻、寒流、严冬,总而言之,在媒体有意无意的渲染下,一股悲观情绪在蔓延。

企业最直接的感受是业务越来越难谈了,融资越来越难拿了,即使走到了上市这一步,却也不得不面对破发、市值缩水的尴尬。在2018年上市的企业当中,即使是互联网新经济公司,一半以上的企业上市当天就破发,市值下跌甚至几近腰斩的企业也不在少数。明星企业小米、哔哩哔哩、蔚来汽车等就遭遇了开盘破发的状况。尽管股价波动属于正常情况,不能以一时得失来评判,但新经济企业不能再现前辈们当年上市就创立高市值壮举,人们对互联网新经济的信心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

信心的消失还在于风口过后的一地鸡毛。2018年,饿了么卖身阿里,摩拜被美团收购,ofo在风雨飘摇中挣扎求生,滴滴顺风车造成的影响还未消退,还有数不清的共享项目、O2O企业消失在人们的视线里。把视野放大,前几年火的直播、VR、AR、互联网金融,风头一时无两之后,行业进入大洗牌期。“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这句话后面接的应该就是“飞不了多久,或许摔得更惨”。追逐风口的人被搞得灰头土脸,筋疲力尽,没人能预测,当新的商业项目出现的时候,人们能以多大的热情和信心来迎接。创业维艰,相信创业者在2018年能更深刻地感受这句话的含义。

2018年是不是未来十年最好的一年,没人能下肯定判断。在众多变量之下,一个确定的答案是不好预估的。唯一可以肯定的是,无论大环境好坏,大家都要继续走下去,而且要越走越扎实。

潮退之后,才能看出谁在裸泳。O2O、短视频、共享行业、直播等行业火得太快,大家都怕错过风口而导致判断下得过早,过早进入也可能过早退出,过度投入催生了很多伪需求,行业本身可能并没有那么大的规模。寒冬的出现,可以戳破泡沫,让价值回归,使行业真正的潜能和价值得以释放。行业真正的需求才能显现出来,有价值的企业才能被人们重新认识。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欲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人如此,企业也如此。

越是寒冬,越容易出现伟大的企业

寒冬亦是试金石

寒冬说并不是2018年才出现的。2008年寒冬,2010年寒冬,很多年份都称为寒冬。2000年对互联网行业来说,也是真正的寒冬。当年以科技股为主的美国纳斯达克综合指数遭遇重挫,互联网危机全面爆发。股票市场损失惨重,失业潮也波及数十万人。对那时的互联网企业来说,孤立无助或许是最直接的感受。当时阿里巴巴在召开“第一届西湖论剑”没几天之后,马云就宣布“未来半年是非常严峻的半年,随时做好加班准备”,紧接着阿里巴巴的资金链就面临断裂的危险。但在危机之后,中国互联网公司却开启了自己的新道路。网易和搜狐借助短信业务翻身,百度、阿里巴巴、携程等如今的头部互联网企业也开始寻找转型之路。

2000年泡沫四起,对尚未成气候的互联网产业来说,影响广度和深度都不能与现在相提并论,但当下的新兴创业者和当初的创业本质上都是一样的。

2010年千团大战时,互联网寒冬说也不绝于耳。好多拿到风投但上市未遂的企业被拍在了沙滩上。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迅速成长为独角兽的企业也迅速衰落下去。到如今,只有成功上市的美团点评一枝独秀,成为坚持到最后的那个。

在2010年左右,唯品会、小米、陌陌、京东这些创业公司有的开始崭露头角,有的加速成长,到如今,它们已经成为明星企业。寒冬之下,该成长的企业还是在加速成长,大环境的恶劣并没有阻挡它们成长的步伐。

寒冬亦是试金石。经得住考验的企业才有可能成长为参天大树。企业不是温室的花朵,能无风无浪地安稳度日,只有在竞争和挑战中,企业的战斗力才能体现出来。

越是寒冬,越容易出现伟大的企业

越是寒冬,越容易出现伟大的企业

在中国影响力日益扩大的当下,中国企业有了更多底气和信心。很多创业型公司一开始就具备国际视野,而不再是关注于一城一池的得与失。中国企业的格局和梦想也越来越大。放眼全球,那些伟大的企业愿景都很宏大。通用电器要使世界更光明,三星电子要为人类社会作贡献,IBM要带动人类的进步,惠普的使命则是要为人类的幸福和发展做出技术贡献。伟大企业的立足点都是人类进步,全球发展,为社会进步作出贡献。

中国企业也不例外。马云的“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已经流传甚广,腾讯在努力成为“最受尊敬的互联网企业,通过互联网服务提升人类生活品质”,而更多中国初创企业在为成为“全球最XX”的企业而努力。从一开始,它们就立足全球,放眼世界。

和宏伟梦想相匹配的应该是超强的能力和意志。没有一家伟大企业是没有经历过寒冬和困难的。已经被封神的乔布斯和苹果,也曾遇到过各种困难。但即使2008年金融危机,苹果还是强势崛起了。自第一代苹果手机面试后,苹果每年的新品发布,成为科技行业最受瞩目的大事。iPhone也拥有众多拥趸。

百年企业迪士尼一路走来,也经历了不少寒冬和困境。1966年沃尔特·迪士尼去世后,公司就陷入一个混乱期。在1984年,迪士尼还遭遇恶意收购。收购方想要卖掉电影图书馆和主题公园周边的优质地产等核心资产。但被叫停。因为这些事情,迪士尼想办法改变,由此才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期。华特曾说,如果你能梦想,那么你就能做到。迪士尼做到了,所以成了百年企业,为一代又一代的人打造梦想,为他们创建梦幻世界。

历史总是会告诉我们,梅花香自苦寒来,伟大诞生于逆境,成长于寒冬,崛起于不断出现的障碍之中。

越是寒冬,越容易出现伟大的企业

价值回归

如何度过寒冬?当然不是凭借一腔孤勇,只靠梦想和使命这些嘴上说的口号就行。最重要的是,将所有的愿景和战略落到实处,认真走好每一步。寒冬中把泡沫挤破,沉淀下来的就是真正有用的、对人们有价值的东西,是能满足人们真正需求的产品和服务。O2O、直播、共享产品都是如此。

与其说什么逆势飞扬,不如说寒冬中的创业是一场价值回归。撇去浮躁和短视,真正专注于创造价值。忽略估值和融资,专心于用户和产品,把价值落实到实处,把愿景体现在业务的方方面面。寒冬之中,命运会偏爱厚道的人。因为厚道的人诚实,对自己也对用户有诚意,诚意不是虚浮于公关稿和媒体宣传中,也不是流于为员工和外界画的大饼中,而是在客观可感的实实在在的业务当中。

就像苹果一样,在经历低潮后,用一款款亮眼的产品征服用户。就像迪士尼一样,在动荡和混乱过后,持续输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电影、主题公园,被一代又一代观众津津乐道。若没有实际产出作为支撑,梦想也会摇摇欲坠,经不起风吹浪打。

价值回归,在于理性、在于克制,从极端狂热的全面创业的情绪中冷静下来,重新审视业务、产品和服务。当一家公司不再依赖高估值来吸引投资,不再依赖烧钱来吸引用户,互联网创业或许才能实现真正的价值回归。

寒冬下,一路躺赢的神话可能不复存在,各种庞氏骗局、为梦想窒息的谎言立不住脚,而真正有梦想有担当的企业能成长起来,这样才有助于行业发展。

没有人喜欢寒冬,但不得不面临寒冬的时候,你只能选择,战或者不战。

尔要战,为何不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