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堂云顶石城故事:方山崛起,扭转四川军事战局

1236年和1241年,成都两度遭到蒙古铁骑的疯狂屠杀。(参看上一期)

1242年,余玠[jiè]被宋理宗任命为四川安抚制置使,主持四川防线。他的到来,让四川战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蒙古骑兵擅长攻城掠地,使用包围、火攻、炮攻、水攻、地道诸多战术,北至北冰洋,南至土耳其、叙利亚,东自朝鲜,西至波兰、匈牙利,没有一个城塞能阻挡他们的马蹄。南宋城池往往建造在地形开阔、交通便捷的平原和河谷中,更是经不起蒙古铁骑的蹂躏。

金堂云顶石城故事:方山崛起,扭转四川军事战局

欧亚大陆上,几乎没有哪座城池能够抵挡蒙古的进攻。

余玠鉴于川西平原无险可守,又已经基本上失去了经济价值,余玠便决定将城池搬到山间,建立山城防御体系。

四川有一些形状特别的“方山”。“方山”平均海拔并不高,却峭壁环绕,远比人造城墙险要,有的地方甚至可以凭借天险而不筑城;“方山”山顶平坦,有田可耕,有林可用,有水可饮,适合军队长期驻守。于是,那些靠近河流交通线、蒙军入侵必经之路上的“方山”,就成为余玠首选的筑城之地。

金堂云顶石城故事:方山崛起,扭转四川军事战局

余玠主持修建的四川山城防御体系,共有方山城堡80多座,以嘉陵江、沱江等水系相连。

云顶山就是这样一座理想的“方山”,它位于金堂县淮口镇北的云顶山上,主峰海拔986米,相对高度513米,扼成都东北之门户,雄踞沱江之傍。它是联系川西平原与川中丘陵的咽喉要道,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云顶石城就建在这座山上,全城因山为势,利用天然峭壁作为城恒,中断处则以条石筑起的城墙相连,城垣处于缓坡地带时,则在城墙外再加筑一道矮墙,以防敌人接近。山城周围有8座城门,皆筑于悬崖陡坎之上,居高临下,易守难攻。

为了集中防御力量,余玠将成都各衙门、官吏全部安置于云顶石城中,常驻兵力约8000人。此后,这里就成为整个川西地区的军政中心,以及抵抗蒙古大军的最前线。

--- END ---

1243年秋,蒙军大将旭烈兀率3万铁骑直扑云顶山。蒙军先是在山下的沱江边安营扎寨,次日派人上山传话,要宋军投降。宋军知道,这些从北方杀来的游牧军队素有“屠绝”恶习,他们每战胜一座城市或部落,即便对方缴械已降,也常把他们杀光屠绝。众将士杀了来使,决心死战到底。

金堂云顶石城故事:方山崛起,扭转四川军事战局

那么,这一次成都城是否现次面临着被屠城的命运?我们下一期继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