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筆記本面板市場2018年總結及2019年展望:穩中求進,穩中求勝

2018年筆記本面板出貨量約184.6M,同比增加4.5%

根據群智諮詢(Sigmaintell)數據顯示,2018年全球筆記本面板出貨量184.6M,同比增長4.5%。增長主要來自前四大面板廠BOE/AUO/Innolux/LGD,前四大面板廠出貨佔據全球出貨量的90%以上。

京東方從2017年開始,已位列筆記本面板出貨的No.1,受產能持續擴張壓力,出貨態勢積極,2018年仍位列面板出貨首位。臺系面板廠擴產策略保守,受面板價格持續走低影響,營收持續下滑,策略轉高利潤產品為主。韓系面板廠方面,由於LCD獲利艱難,並且來自陸廠擴產壓力,韓廠無心戀戰轉戰其技術更佔優勢OLED,積極探尋未來立足之地。

短期之內面板供應鏈架構看似難以撼動,但後起之秀中電熊貓、華星光電影響力不容小覷,中電熊貓8.5代IGZO技術以及華星6代LTPS技術在產品性能上更具優勢,加上一定的價格策略,群智諮詢(Sigmaintell)預測2020年開始會對筆記本面板市場現有供應鏈造成較大沖擊。

全球笔记本面板市场2018年总结及2019年展望:稳中求进,稳中求胜

尺寸結構向中尺寸段集中

從尺寸結構上看,小尺寸及大尺寸出貨量逐年減少,尺寸結構向中間尺寸集中。

其中,10.1英寸到13英寸同比微幅下滑1.3%,受移動通訊大屏幕趨勢的影響,10.1英寸下滑幅度較大;因筆記本窄邊框滲透率提高,12.5英寸逐漸被13.3英寸取代,2018年12.5英寸同比下滑23%,增長部分來自於12.x英寸3:2應用,12.3英寸同比增加83%。

其次,13.0英寸到15.6英寸為筆記本主流尺寸,佔據81.2%的市場份額,2018年出貨量增加部分也主要集中在這個區間段。

最後,大尺寸增長動能不足,一方面因筆記本近一半產能在G5代線生產,17英寸以上玻璃切割利用率低,成本和價格上並未佔優勢;另一方面來自市場的需求並不強烈,不過近年興起的遊戲本市場,尺寸主要集中在15.6及17.3英寸上,未來有望帶動大尺寸面板的出貨。

2016~2018年全球筆記本面板出貨尺寸結構走勢(單位:%)

全球笔记本面板市场2018年总结及2019年展望:稳中求进,稳中求胜

2019年展望

現有技術方面:

目前筆記本面板的生產九成以上基於a-si生產線,這也決定從技術形態上,筆記本面板短期內不會有大的技術革新。而來自於面板產能和價格的壓力,使面板廠需要積極高附加價值產品,逐漸減少或淘汰獲利較低產品。

1)HD TN逐漸萎縮,FHD IPS滲透率持續提升

2012年Windows 8的發佈,帶動筆記本分辨率從WXGA等較低分辨率升級到HD高清分辨率,自此HD慢慢成為筆記本各尺寸的標配,從而16:9成為筆記本主流長寬比。隨著面板廠技術的不斷提升,以及HD TN價格的大幅走低,FHD逐漸成為中高端筆記本主流分辨率。以2018年HD和FHD市場佔比來看,HD接近市場五成份額,FHD接近市場四成份額。

隨著面板廠技術趨於成熟及成本差異的縮小,並且根據2019年微軟發佈最新產品策略,核心產品分辨率將要求1080p及以上,FHD佔比有望持續提升。根據群智諮詢(Sigmaintell)預測數據,到2020年,FHD會超過HD成為主流解析度,而面板廠需要考慮的是如何調整產能、技術和產品佈局,來應對接下來FHD的需求紅利。

2)GOA,不斷突破的窄邊框設計

窄邊框無疑是一項面板廠與品牌雙贏的技術。對於消費者,筆記本窄邊框是最直觀的產品外觀升級從而更願意為之付費,對於面板廠,減掉Gate Drive IC可以節省成本,需要考量的是如何提升良率。目前面板左右上窄邊框3.25毫米(AA區到面板模組邊緣)已在各家面板廠大量出貨。而根據群智諮詢(Sigmaintell)調查,由於品牌對極致窄的需求,高端產品已搭配2.85毫米的設計,少數項目上甚至已經到2.15毫米或者2.0毫米以內。

全球笔记本面板市场2018年总结及2019年展望:稳中求进,稳中求胜

全面屏在手機上已逐漸普及,為了實現真正的全面屏, 劉海屏、水滴屏、打孔設計、屏下指紋及屏下攝像頭是近期手機的產品開發熱點。同樣作為移動產品,筆記本業者也有著全面屏的需求,而筆記本上若實現全面屏,也同樣要解決攝像頭的問題。戴爾的New XPS13將攝像頭的尺寸縮小到2.3mm,以實現近似全面屏的設計,而華為Matebook X Pro將攝像頭放在鍵盤裡按壓彈起不失為一種解決方案。但群智諮詢(Sigmaintell)認為全面屏在筆記本上的真正普及還需要更多的創意,特別是上游面板、整機下游及周邊零部件供應商,軟件廠商的通力配合,因此,筆記本離真正的的全面屏,還有一段路要走。

3)HDR技術

HDR即High Dynamic Range, 高動態範圍圖像,相比普通的圖像,可以提供更多的動態範圍和圖像細節。自2017年底LCD VESA HDR規範發佈以來,面板廠紛紛將HDR技術作為一項重要新技術投入研究及開發。

HDR規範要求面板具有高亮度(最低400尼特)、高色域(sRGB100%)、高色階(8bit)以及高對比度(1000以上)。除了以上要求,面板也需要支持HDR功能,例如Tcon以及背光設計等。目前面板廠商普遍已具備Global Dimming及1D Local Dimming技術能力,但1.5D及2D背光架構會導致上邊框及厚度的增加,如何滿足HDR要求同時不與“窄輕薄”衝突是面板廠亟需解決的問題。

全球笔记本面板市场2018年总结及2019年展望:稳中求进,稳中求胜

除了以上技術方向外,低功耗、gaming、on/in cell touch等也是面板技術附加值增加的內容,在面板技術中滲透率也逐漸提高。

新技術方面:

1)UHD(4K)是否會迎來大幅度增長?

從FHD到UHD,分辨率面臨一個質的飛躍,以13.3英寸為例, PPI(pixel per inch)從166提高到331,可以解決FHD屏幕近距離觀看像素顆粒感的問題,表現優異的同時也帶來一系列其他問題:1)技術難度的增加;2)面板及整機成本上升;3)整機待機時間的降低。

從技術方面看,做到4K分辨率,a-si技術在功耗及其他方面表現無法同時兼顧,需要使用Oxide、LTPS甚至OLED, 存在一定的技術門檻,對面板廠綜合技術能力要求較高。預計2019年僅三星顯示SDC在6代AMOLED產線實現4K筆記本面板的量產和較大規模供貨。

從成本方面看,4K面板價格相較於FHD需要2到3倍的增加,整機各項配置也會升級,反映在終端整機售價上,我們對比各品牌同款產品從FHD到UHD,普通消費者難以多花2000到5000人民幣購買4K屏。巨大的價差,但用戶體驗並不明顯,將抑制4K在筆記本市場的滲透率增長。

因此,短期來看,4K屏幕仍屬於niche market。群智諮詢(Sigmaintell)預計4K短期內難有大的成長,2019年市場佔有率約2.1%。

2)COF能否取代COG 將成為筆記本全面屏的重要推動力

在全面屏需求的帶動下,除了三邊窄邊框要求,下邊窄邊框成為2018年比較熱門的話題。正如智能手機面板的COF設計,筆記本面板的COF設計也成為下邊框變窄的一種方案。受此推動,面板廠家在上下游供應鏈帶動下參與積極研究。搭配COF架構,同以印刷電路板背折設計(Bent type)下對比,下窄邊框可從9毫米縮小到5毫米以內;若以傳統印刷電路板平下式設計(Flat type)與COF對比,下邊框可從20mm縮小到5毫米以內,可以看出COF設計,對下邊框的改善非常明顯。

但同時COF也面臨諸多限制,材料成本、COF tape及封測產能限制就是兩個比較大的問題。

成本方面,COF Film tape成本遠高於普通FPC成本,並且,由於COF很難達到COG的輸出通道數,COF顆數需要增加,以a-si FHD或者LTPS UHD來看,COG需使用4顆Drive IC,而COF架構很可能需要增加到6顆COF,成本將相應增加。

產能方面, 由於COF產能相對穩定,智能手機COG設計大幅度轉向COF後,以蘋果、華為為代表的智能手機品牌對COF需求大增,大尺寸液晶面板的COF供應受到影響。並且芯片本身屬於面板備料交期長的部件, 因此,若從COG轉到COF, 產能供應因素也是面板廠商不能輕易跨過的鴻溝。

因此,群智諮詢(Sigmaintell)預計,短期筆記本面板COF方案無法成為主流趨勢,未來發展速度,還要觀察成本及供應鏈的完善能力。

全球笔记本面板市场2018年总结及2019年展望:稳中求进,稳中求胜

任何一項新技術,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技術的進步,終究會從藍海市場變成紅海市場。因此提早佈局,搶佔市場先機,提高產品競爭力,在紅海價格戰來臨之前,將可越早獲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