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前,我軍高效粉碎越軍“地下魔鬼”

四十年前的今天,一場震撼世界的武裝行動在中國西南方向打響,為了懲戒屢屢犯邊、擴張成性的鄰國小霸,剛剛和國家一起告別動盪、撥亂反正的人民解放軍,肩負祖國和人民的重託,揚眉劍出鞘,發起正義的自衛反擊,有力捍衛了尊嚴與和平。

四十年前,我軍高效粉碎越軍“地下魔鬼”

當很多人用情懷與感悟去理解那場遠去的戰火時,我們不妨迴歸本真,瞭解人民子弟兵在經歷“十年浩劫”後如何擺脫羈絆,奮勇衝殺,就像影片《芳華》所形容的那樣:“祖國哪裡有需要,哪裡就有我們的身影!”當年在廣西、雲南邊境線南北縱深50-100公里範圍內盡是崇山峻嶺和堅固設防城鎮,尤其這個對中國戰術特別瞭解的對手早就暗地裡修好針對我們的軍事設施,尤其他們在抗美救國戰爭中廣泛應用的坑道設施密密麻麻地擺到原本和諧寧靜的中國邊城對面,成了解放軍必須拔出的“魔鬼毒牙”。

四十年前,我軍高效粉碎越軍“地下魔鬼”

(這是當年中國邊境口岸河口縣(畫面右側)與河對岸的鄰國省會老街的風貌,請注意連接老街與河口的南溪河友誼橋處於斷裂狀態,這是對方自行炸燬了己方一側橋面,並且將面朝中國一側的城鎮房屋均被改造成工事,槍口全部對準中國方向。從1976年起,像河口這樣的中國西南邊境城鎮頻繁受到槍炮襲擾乃至人員越境破壞,是可忍孰不可忍,1979年2月17日凌晨5時,中國邊防軍終於發起了正義的回擊!)

四十年前,我軍高效粉碎越軍“地下魔鬼”

(1978年,敵軍總政治部下發的《關於新形勢與新任務教育提綱》原件,裡面用“X反動領導集團”的字眼指代中國。1976年開始,對方把曾經無私幫助自己反擊法國、美國侵略的中國列為頭號假想敵,1978年1月出版的敵軍總政治部絕密文件《關於新形勢與新任務教育提綱》更是用“X反動領導集團”的字眼指代中國。在這一背景下,敵軍重兵集團逐步向北部聚集,一系列針對中國的軍事設施建設也進入高潮,尤其坑道設施佔了多數。)

“集體墳墓”

1979年2月17日凌晨5時,至少30個師的中國軍隊迅速越過邊境,與躲藏在防禦工事中、具有豐富作戰經驗的敵軍開始激烈交戰。解放軍的作戰目標是攻佔敵人北部三個省會城市老街、高平和諒山,此外還對敵人沿邊境一線的約25座較小市鎮實施襲擊或佯攻。解放軍最終攻佔上述三座城市,但敵人5個師的正規軍和地方部隊也使解放軍在人員和物資上付出一定代價。3月5日,中國在解放軍攻佔諒山後宣佈撤軍,此後的作戰行動又持續了10天,中國最終於3月16日完成撤軍。

在實戰過程中,解放軍遇到大量敵軍坑道及其附屬地下工事,並對它們有了一定了解。據解放軍參戰軍官石介昌介紹,敵軍在雲南河口當面的重鎮——老街構築了完備的地下防禦工事網,其中5號高地是核心支撐點,那裡是老街城的制高點,遠看只是一個山包,實際上卻是擁有龐大地下設施的堅固堡壘,建築面積共約1500平方米,可容納1000多人,工事頂部的混凝土防護層厚達15米,有9個水平和垂直的進出口,工事內的地下坑道全長550米,上下三層共有25個屯兵房間,有螺旋式樓梯銜接。工事內還有一個大型蓄水池,以利長期堅守。除了5號高地採用混凝土工事外,老街其他高地基本採用土木結構,大多為三層橫木加三層土,每個高地都有環形戰壕,支撐火力點形成交叉火力,高地與高地之間有交通壕銜接。老街城內面向中國一側的房屋均挖有射擊口,院落間有坑道連接。

解放軍發起老街攻勢後,把主要矛頭對準5號高地,首先派出一個營封鎖了5號高地的幾個出口,裡面的敵軍竭力頑抗,解放軍發現他們使用手中武器較為熟練,慣於近距離開火和短點射,並注意迅速變化射位,一旦火力點被摧毀和發現被包圍的不利情況,他們就分散鑽入坑道隱蔽,以防被全殲。不過,解放軍炮火之猛烈就如同當年的美軍,完全切斷了5號高地與其他據點的聯繫,戰鬥持續到第二天,5號高地的崩潰已成定局,解放軍試圖通過喊話讓敵軍出來投降,結果卻換來幾顆手榴彈。無奈之下,解放軍動用大當量炸藥,將整個高地變成敵軍的“集體墳墓”。

四十年前,我軍高效粉碎越軍“地下魔鬼”

比尼炮臺的末日

與老街5號高地的情況相似,位於廣西平而關以西1000米對方境內的比尼炮臺也是附帶大量地下設施的據點。它海拔195米,東臨奇窮河,與中國平而關隔河相望,原為法國修建的混凝土炮臺,表面積土1米多厚。1976年對方以中國對敵後,敵軍第123團一部在比尼炮臺加修了坑道、暗堡、蓋溝等,組成以炮臺為中心的永備防禦體系。為防止中國軍隊進攻,敵軍在炮臺山腰到頂部構築了兩道環形塹壕,一道斷續塹壕,構築土木結構的地堡和掩蔽部,塹壕、地堡和掩蔽部以交通壕連接,前沿設置有密集的雷區、竹籤及蛇腹鐵絲網,敵軍配置有82毫米迫擊炮、60毫米迫擊炮、DShK-38型12.7毫米高射機槍、RPG-7型40毫米火箭筒等,火力配系較嚴密,構成直射、曲射、斜射、側射交叉火力。

為了拔掉這個“釘子”,同時又避免部隊正面進攻所帶來的傷亡,1979年自衛反擊戰開始後,中國第54軍決定以炮擊這一“非接觸方式”摧毀比尼炮臺。3月1日7時,該軍第161師炮兵團9連連長隨南寧軍分區副司令員到現場偵察敵情,給各炮位劃分射擊區域和任務,明確射擊方法與陣地位置:一、二炮在272高地東側佔領陣地(編為2號陣地),負責摧毀比尼炮臺左側坑道工事,壓制敵軍側射火力,阻敵潰逃;三、四、五、六炮在191高地北側佔領陣地(編為1號陣地),負責摧毀正面敵軍工事和地堡。同時,9連在191高地南側無名高地開設觀察所,與兩陣地間溝通無線電聯絡,統一指揮兩個陣地戰鬥,同時明確此次戰鬥中不出動步兵。

四十年前,我軍高效粉碎越軍“地下魔鬼”

2日11時,9連主力由巴丘出發,為隱蔽接敵,特意用布條、橡皮包捆容易發出響聲的部件。17時30分,一、二炮在離2號陣地約1公里處,三、四、五、六炮在離1號陣地約550米處停車摘炮,利用夜暗和中國邊防部隊正常廣播做掩護,在民工協助下將火炮推上山丘。至3日凌晨4時,一切射擊準備完畢。3日8時,9連開始對比尼炮臺展開破壞射擊,一、二炮首先摧毀炮臺南側的敵軍兵營,為摧毀炮臺掃清了射界。接著,一、二炮向坑道口打出了16發炮彈,切斷了敵軍退路。同時,其他各炮先後摧毀了已發現的敵軍地堡,然後集中火力炮擊比尼炮臺和地下工事群。為加大射擊效果,9連採取榴彈與穿甲彈相結合的方法,先用榴彈瞬發、短延期引信將敵軍地下工事的表層積土炸開,然後用穿甲彈破壞混凝土部分,再用榴彈炮殺傷內部的敵軍有生力量。至15時,比尼炮臺被完全摧毀,長達170米的地下工事群成為廢墟,約80名敵軍葬身其中,而9連共耗費炮彈526發。

搜剿藏身洞

當戰鬥進入後期階段,被解放軍打散的敵軍部隊(尤其是精銳的特工隊)往往隱蔽到戰前城鎮村落四周修築的許多藏身洞裡,伺機出來襲擾。這些藏身洞既有單獨設置,也有2-4個為一組,間隔10-30米。如果解放軍搜剿部隊靠近居民點時,他們要麼藏身洞裡,等待解放軍離開,要麼個人和成組實施襲擾,埋設詭雷,觀察解放軍動向,遇有追趕時就立刻藏起來。據解放軍參戰官兵回憶,敵軍藏身洞的數量要比實際作戰人數還多,藏身洞一般可容納1-6人,大多分佈在建築物廢墟、竹林灌木叢裡、溪澗和溝渠岸邊、豬圈裡、肥料堆下、墳地中,或者解放軍本不想搜索的地方。解放軍曾在東溪附近發現過一種奇特的敵軍藏身洞,它就建在池塘的河壩中,裡面能容納1-8人,洞口略高於水面,其坑道與水面持平或低於水面。

四十年前,我軍高效粉碎越軍“地下魔鬼”

我軍俘虜越軍特工

1979年2月24日,解放軍第41軍順利佔領高平後,敵軍第346步兵師(又稱“高北師”)主力被殲,但大批散兵遊勇仍在市區活動,特別是敵軍第246團特工隊依託高平機械廠既有的地下藏身洞設施,採取晝伏夜出的方法,經常對守護市區橋樑的解放軍分隊進行襲擊。不久,解放軍第54軍接替第41軍的防務,著重加強高平地區搜剿敵軍殘餘的力度。

3月5日凌晨4時30分許,兩名敵軍特工故伎重演,趁夜進至平江左岸1號橋橋頭偵察,被第54軍第480團第7連哨兵發現,他們倉皇逃向高平機械廠方向。高平機械廠位於當地1號橋西北300米平江北岸,江邊長滿竹林和香蕉林,看上去倒像是一片廢棄的爛尾樓,孰不知敵軍特工隊卻在機械廠內構築了一條以竹木和積土掩蓋的地下蓋溝,成“丁”字形,東側、西北側和南側各有一個洞口(解放軍地圖編號為1、2、3號洞口),1、3號洞口分別隱藏在兩座堅固的小磚房裡。

天明時分,解放軍第7連副指導員和2排長率領4、5班對機械廠展開地毯式搜剿,當5班搜到電焊房東南側時,發現小磚房下有一蓋溝洞口,5班長為偵察洞內是否有敵,即令機槍向洞口射擊,不料躲在小房內之敵突然以步機槍射擊,導致5班長陣亡,全班被壓制在洞口附近。4班聽到槍響後,立即趕來增援,當進至電焊房東側時,發現有一條長約15米的A形蓋溝,4班長進蓋溝偵察,當場斃敵兩名。此時,敵軍特工持續從1號洞口向4、5班射擊,2排長斷定藏在洞內的敵人較多,遂一面控制洞口,一面派人向連部求援。

四十年前,我軍高效粉碎越軍“地下魔鬼”

7時50分,7連長率1、2班和3具火箭筒、3部火焰噴射器趕到廠房北側,他發現廠辦公室南側和宿舍東西側小磚房內還各有一個洞口,連長遂決心“先圍後殲”。8時10分,連長組織攻擊2號洞口,先以一挺機槍在宿舍北側佔領陣地,用火力封鎖洞口,爾後以火焰噴射器向洞內噴火,並親自向洞內投擲兩顆手榴彈,完全摧毀了2號洞口。接著,連長又攜帶一具火箭筒在宿舍南側向3號洞口和小磚房進行攻擊,由於地勢低窪,火箭彈未能打進洞內。此時,連長髮現3號洞口左上方約10米處有一段蓋溝突出,並有部分木棒和竹竿暴露在外,即令火箭筒向該地段射擊,接連發射4發火箭彈,將蓋溝頂部打塌,爾後令火焰噴射器向炸塌的蓋溝內噴火。此時,4班對1號洞口也發起了攻擊,但洞口比較堅固,未能摧毀,連長立即向團部申請82毫米無後坐力炮支援。

四十年前,我軍高效粉碎越軍“地下魔鬼”

8時30分,兩門無後坐力炮到達廠區,為防止誤傷,解放軍各步兵班後撤40米,恰在此刻,一名敵軍特工從3號洞口向西北逃竄,被一班戰士擊斃。無後坐力炮班佔領陣地後即開火射擊,將3號洞口和磚房摧毀。8時50分,解放軍炮火停止射擊,各班在火力掩護下以炸藥包將所有蓋溝和洞口全部炸燬,敵人被活埋在洞內。至9時10分戰鬥結束。

戰後銷燬

在達成既定作戰目標後,解放軍於3月初開始撤回國內,為防止敵軍繼續用原有軍事設施,解放軍對敵人重要軍事設施和各種戰備倉庫進行集體銷燬,其中地下設施是主要銷燬對象。

1979年3月2日至11日,解放軍第54軍第160步兵師工兵連相繼對設施敵軍省會城市高平的軍事設施展開全面破壞作業,原法國殖民軍修建的長約2000米的鋼筋混凝土永備坑道及其火力工事成為爆破重點。據當事人回憶,根據目標多少與分佈情況、地形條件,中國工兵連編成警戒組、爆破組、運輸組,警戒組負責打擊敵軍特工隊襲擾,防止己方人員進入危險區,兵力多為一個班;爆破組負責裝藥點火,由熟練作業手擔任;運輸組負責運送炸藥、火具或其他爆破器材,其兵力視任務而定,一般為1-2個班。對敵軍坑道爆破,裝藥點選擇在口部和通風口位置,由於裝藥位置正確,解放軍既節約了炸藥用量,又取得了較好的爆破效果。

(感謝田聿先生供《聯合防務》專稿)

四十年前,我軍高效粉碎越軍“地下魔鬼”

《聯合防務》紀念呈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