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效學習”正在拖垮你的人生(下)

“無效學習”正在拖垮你的人生(下)

正如《“無效學習”正在拖垮你的人生(上)》文章中的張先生一樣,太多的人在工作之餘學管理、學各種技能,上英語課、演講課、溝通課,讀各類名人傳記、科學理論、西方哲學,好像所有人都是未來的政治家、企業家、心理學家,都會成為企業管理精英、科學達人、藝術大師,可偏偏事與願違,看過的書、學過的手藝就和聽過的道理一樣,它們無法真正改變你的人生。

“聽過很多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往往不是失敗者的口頭禪,失敗者連道理都不聽。它大概率是一個追求上進的人,歷經千辛萬苦,被現實不斷的摩擦後的真實感悟。很多人想不通,明明付出了這麼多努力,學習了這麼多技能,依然無法達到心中的榮耀。他們開始懷疑,道理、知識和成功沒有關係,開始抱怨機遇,開始對自己喪失信心。他們從此變得保守、壓抑、膽小怕事,對外界變化不在敏感,對自己不再抱有任何幻想。

直到他們把自己活成了名副其實的“失敗者”, “知足常樂、活在當下、選擇大於努力、接受你能接受的、改變可以改變的”便成了永恆的座右銘。

無論你對人生多麼不爽,剛出生時,你一定是滿懷期待與好奇。你對周圍的一切那麼的驚喜,你的感覺如此靈敏,閉上眼睛都能體會媽媽的氣息。你不會在意誰是誰的老闆,不會顧慮一個個毫無生氣的規矩。你滿腹熱情,只對你的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發出最真實的反應。你是如此的幸福,如此的無憂無慮。

當你懂了些人事,開始學習。一天天過去,你滿腦子都是書中的道理,你活在一大堆信條中。知識告訴你,應該這樣想,不應該那樣做。你越學越沒有活力,越學越沒有興趣。你強忍著貪玩的本性,數十年寒窗,一路過關斬將,最終殺入名校,闖入名企,從此你便用一套“成功的標準”安排著你的工作、生活、餘下的人生。

你是這些問題的高手:如何與人溝通?如何戰略分析?如何差異競爭?如何進好公司?在哪裡買房?去什麼城市?股市何時買入?何時賣出?和誰戀愛效率最高?和誰結婚風險最低?如何談薪?如何選擇跳槽的時機?如何讓客戶滿意?

滿滿的都是套路,你讀了一本又一本書,聽了一節又一節課,你用幾十年證明你是一個好學生,你從來不是死記硬背。你學的都會實踐、都能應用。更厲害的是,你用小學課外書封皮寫的“舉一反三”完整的書寫了自己的人生信條。你在外人看來是那麼的優秀,那麼的成功,那麼的完美。

不對,你終於發現了問題。你從來都沒有看到過這樣的人,一個用“外在成功標準”要求自己幾十年,學習無數本領,直到過上成功又幸福的人生。這樣的人得多麼的自律,多麼的完美。從最好的小學、最好的中學、top10名校、最知名的企業、最快的升職路線、最美好的伴侶、最合理的工資回報、最理想的社會地位。

你還可以無限延伸下去,最出色的孩子、最健康的身體、最有邏輯的思維、最會領導團隊、最會投資、好丈夫、好爸爸、好兒子等等。

你看書、聽課,難道不是想通過學習提高自己?難道不是想達到某種優秀的標準?就算你沒有讀名校,沒有進名企,你依然希望自己能夠有一個看起來成功的人生,你依然會為了自己的虛榮心偷偷的努力學習,你依然會在意每一個有用的技能和套路。

可是你知道這個世界的真相麼?

現實對於所有人(不是大多數人,而是所有人)都是骨感的,從來都沒有一直成功的常勝將軍。高收入和好身體大概率會是矛盾體,事業的成功通常會面臨家庭極大的壓力,最有邏輯最會談判的人可能沒有一個朋友敢對他真心。

那麼你怎能保證你會持續不斷地學習?不怕任何艱難阻力,克服各種人性。

在你面對一個又一個生活的不確定,一個又一個工作的打擊時,你如何挺起胸膛,如何堅持學習手中管理學、心理學、營銷學、科學思想、溝通技巧、邏輯思維、各類技術等等知識體系呢?你如何依然高效率的聽課、反思、實踐呢?

無效學習就是用別人寫下的“成功標準”指導自己,看起來路徑清晰,看起來每學一個技能,就離“成功”越來越近。可實際上,在你一次次栽跟頭的時候,你寧願選擇逃避,選擇放棄,而不是依然理性的學習。這才是人性,才是世界的真相,不要以為你能絕對的理性。

什麼是有效學習,借用一句心理學大師武志紅老師的觀點:請你努力記起兒時最真實的感覺,最原始的自己,按照自己的內心感受去任意的閱讀和學習!有效學習只有一個標準:傾聽內心真實的聲音,然後貪婪的扎進去。

方法論和技能是為內心真實感受服務的,絕不能本末倒置。想造一條船,想當一名船長,絕不是學會如何找一群人,如何把木頭切好,如何把縫隙填滿。最重要的是你真的對大海的深處充滿好奇,打心眼裡嚮往在大自然中探尋奧秘、乘風破浪的原始人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