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家分晋”之后,晋国国君的结局如何?

Visual_Infatuation


晋国从晋献公开始,不允许立国君的儿子及孙子为贵族,因此晋国国君的儿子及孙子们纷纷到其它国家做官,由于晋国排斥同姓王公,直接导致晋国无王公,而引起外姓卿大夫的崛起。

后来当政的晋文公搞了一个三军六卿制分享晋国的军政大权,因此晋国的军政大权逐步掌握在外姓的六卿之中,国君强有能力,尚且还能控制国政,一旦国君弱且昏庸,晋国的国政就全部被卿大夫掌握。



晋国经过近两百的发展,权力逐渐掌握在韩、赵、魏、智、范、中行氏六国卿大夫手中,晋国国君反而成为傀儡,毫无权力,被这六国卿大夫控制。

公元前557年,晋平公在位时,韩、赵、魏、智、范、中行氏六位卿大夫相互争斗,结果赵氏把范氏、中行氏灭亡,公元前453年赵氏又联合韩氏﹑魏氏灭掉了智氏,公元前403年周天子威烈王迫于形势,任命韩虔﹑赵籍﹑魏斯为诸侯,到公元前376年,魏武侯、韩哀侯、赵敬侯瓜分了晋国王室,晋国正式灭亡。



晋国最后一任国君是晋静公,公元前377年即位,在位仅2年,公元前376年被废,韩、赵、魏三家瓜分了晋国公室仅有的土地,把晋静公废除为庶民,晋国彻底灭亡。

晋孝公,是晋静公的父亲,晋国倒数第二位国君,公元前389年即位,在位12年,晋孝公在位时期,晋国的大多数领土已落入韩、魏、赵三家之手,晋孝公多次被韩、魏、赵三家迁移,先后被迁往屯留、端氏。



晋烈公,是晋孝公的父亲,晋国倒数第三位国君,公元前416前即位,在位27年,晋烈公在位期间,也就是公元前403年,发生了三国家分晋,韩、魏、赵正式成为诸侯国,而当时的晋献公被魏国控制。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为了让各位看官弄明白事情的来龙去脉,我们不妨先从那个时候的制度说起。

春秋战国及其以前的商、周时期,国家统治天下用的都是分封制。这个分封制意思就是只要是当官的都有机会获得一块土地,这个土地上的居民就是替自己干活的。低层官员向所属的高级官员上缴供奉和提供各种杂役(含兵役)。也就是说,一个国家有很多诸候在各自为政治理,而诸候本身也按照这种模式往下分封,需要钱了,下属们提供钱,需要干活的就提供干活的,需要打仗的就提供打仗的。

那么晋国在三家分晋之前采取的是六卿协助国君治理“晋”国这块土地的模式。

所谓的六卿大家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军队的前军、中军、后军,而每一军又各有正副职一名,所以就是有六个人——这六个人被称为六卿。

当时这六卿的位置又被六大家族把控,分别为:范氏、中行氏、智氏、韩氏、赵氏、魏氏,和各位在历史剧中容易看到的情况一样,当主弱的时候,特别是当打天下的主子一死,子孙年幼无能的时候,臣子们就该趁机作乱了,这六卿之间相互倾轧,暗中角力,都想把对方的土地多抢到自己手里来——大家请注意,那个时候土地就是最主要的财产,因为你拥有了土地,土地上生活的人也归你了!

六卿争夺的过程不是这个问题的答案,所以简单略过,最后晋国只剩下了四个大家族,分别是:智、赵、韩、魏,其中智氏那一家风头最猛,他联合已经臣服自己的小弟魏和韩准备吞姓赵的土地的时候,事情发生了逆转,因为姓智的太过嚣张跋扈,被姓赵的策反了韩、魏两家,最后在疏忽大意下,被韩、赵、魏联合起来干翻了,所有土地也都被这三家平分——你看事情到这儿的时候“三家分晋”的三家才开始走上了历史的舞台。

这个时候晋国姓姬的国君还在,只是没人把他当回事儿罢了,韩虎、赵斯、魏虔三家势均力敌,他们把其他家族全灭了之后,此时晋国的国君叫姬柳,史称晋幽公。这时候姬柳还是有自己能控制的土地的,就是绛城和曲沃。

韩、赵、魏三家这时候还给原来的主家留着面子没赶尽杀绝,但是姬柳自己不争气,这个人好女色,经常跑出去和女人幽会,那时候兵荒马乱的,天下又不太平,在一次姬柳出去找女人的时候竟然被强盗杀死了!

这个事儿发生在公元前402年,那时原属于晋国的三个小国就数魏国实力最强,魏国的大当家魏文侯就出兵剿灭强盗,扶持姬柳的儿子姬至做了晋烈公。

那时候周天子一看,这三家已经实际控制晋国,而且好歹还延续着晋国的祠堂香火,所以就下了个任命书,把韩、赵、魏三家正式任命成诸侯了。

也许是感念周天子的恩德,韩、赵、魏三家还真是消停了几年,没太为难姓姬的,公元前395年,晋烈公死了,三家接着扶持烈公的儿子姬欣继位,是为晋孝公。

晋孝公在位期间韩、赵、魏也是没有动他,直到公元前377年,姬欣也死了,他的儿子姬静继位,这时候韩、赵、魏分晋之后家主之位都已经传到了孙子辈,这三个孙子觉得姓姬的没什么用,地盘还是大家分了的好,所以就在晋静公继位的第二年,也就是公元前376年,把绛城和曲沃也分成三份大家平分了,至于晋静公则干脆被流放成了平民,自此晋国香火断绝!


抚剑听琴


在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里,晋国也是实力很强的,不过最终晋国却走向了衰亡,这其实和一件事有着密切关系,此事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三家分晋。



当时晋国有四大家族掌握着大权,分别是智氏、赵氏、韩氏和魏氏。当初这几家里实力最强的是智氏,不过智氏却想一家独大,消灭其他几家,这样一来引起晋国内乱,最终在智氏的逼迫下,其他三家不得不联手,智氏最终败了,韩、赵、魏三家平分了晋国,不过他们却不敢完全取代晋国,毕竟曾经都是晋国的臣子,所以为了安抚百姓,为了不背上叛国的骂名,他们最后立了晋哀帝为傀儡,晋国的疆土也一点点变小了。

在三家分晋之后,晋国还是存在的,经历了多位君主,这些君主中也有不少想要恢复晋国往日的辉煌,只可惜他们手中并没有大权,所以那些越是有能耐的君主,越是受到打压,有些甚至下场很惨,所以后来继位的晋国君主,大多装聋作哑,装作什么也不懂,来保护自己,保护那个名存实亡的晋国。

不过晋国在众多国家之间的日子也并不好过,周边的国家都不断侵占晋国的土地,在晋哀帝以后两位君主过后,晋国就损失了一大半的土地。

狼烟起,尘飞扬,在群雄并起的时代里,一个国家的强盛是很难的,但是想要衰败,就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晋国往日的辉煌最终还是没能恢复。


紫禁公子


春秋末期,晋国国君权利就衰落了,实权由六家大夫把持。他们各自为政相互攻打,后来有两家被打败,只剩下智家、赵家、韩家、魏家。其中又以智家实力最大。

智家智瑶在位间专权晋国,智瑶想侵占其他三家土地,对其他三家大夫赵襄子、魏桓子、韩康子说:晋国本来是中原霸主,后来被吴、越夺去霸主之位。为使晋国强大起来,我主张每家拿出一百里土地和一万家户口来归公。

三家大夫知道智瑶居心叵测,想以公家名义迫使他们交出土地,可是三家心不齐,韩康子和魏恒子先后割了入口和土地。只有赵襄子不答应,说土地是上代留下的产业,不能送人。

智瑶大怒马上联合韩、魏两家,一起攻打赵家

赵襄子知道寡不敌众,就带兵退守晋阳。

晋阳城坚固,赵兵弓箭又多,死守两年多,智瑶始终没有把它攻下来。

一天,智瑶到城外察看地形,看到晋阳城东北那条晋水时,突然想出一个主意,把晋水引晋阳城来,就可以水淹晋阳城。于是,吩咐士兵挖河将河将水引到晋阳城下,又在上游筑起大坝,挡住上游河水。

此时正是雨季,上游水坝的水满了,智瑶命令士兵挖开大了坝,河水就灌进晋阳城里去了。

城里房子被淹,老百姓就跑到房顶上避难灶头淹在水里,人们就想办法把锅挂起来做饭,晋阳城里的百姓对智瑶恨之入骨,宁可淹死也不投降。

智瑶乘战车巡察水势,魏恒子驾车,韩康子在旁边保护。智瑶得意地指着晋阳城对两人说,我早先只知道水可以像城墙一样挡住敌人,现在才知道水也可以灭掉一个国家的。

韩康子和魏恒子听了,心里暗暗吃惊。因为他们两家封地旁边也各有一条河,智瑶的话让他们想到,晋水既然可以淹了晋阳城,说不定哪天他们也会遭到和晋阳城一样的命运。

晋阳城里每况愈下,赵襄子心急如焚,对门客张孟谈说,民心固然没变,可是水势再涨 晋阳城就不保了。

张孟谈说,韩、魏两家并不是甘心把土地割给智瑶,我想办法对他们进行由说 于是张孟谈偷偷出城,找韩赵两家说明齿亡唇寒的道理,劝说他们一起反攻智瑶,韩魏两家正对智瑶心存余悸,经张孟谈一说就同意了。

第二土夜里,智瑶正在营里睡觉,猛然被一阵杀喊声惊醒,四周战鼓轰鸣,赵、韩、魏三家士兵一起冲杀过来,智瑶全军覆没自己也被杀了。

赵、韩、魏三家灭了赵家,不单把智瑶侵占的土地收回,连智家的土地也平分了,此后他们又把晋国留下的其他土地也瓜分了。

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派出使者,见周威烈王,要去周天子把他们三家封为诸侯。

至此韩、赵、魏三家立国,晋国灭亡


人到中年


“三家分晋”,并非一场你死我活的决战,而是一场持续数十年的猫鼠游戏。有意思的是,韩赵魏这三只猫,大约因为彼此利益分配不均,并未一招制敌,晋国公族才得以苟延残喘五十余年。

其实,在晋国公族内部经历了“曲沃代翼”,“骊姬之乱”等内乱后,公族力量越发衰弱,国公更怕公族再次内乱,大量任用外族子弟。这些家卿经过漫长的政治争斗,终于在春秋末期,形成了六卿控制晋国的局面。

六卿中,范、中行两家最先败落。剩余四家中,势力最强的智家挑起了事端,最终被赵韩魏三家合灭,直逼晋出公。晋出公出逃病死途中,后来继位的晋哀公、晋幽公都是傀儡,蜗居绛、曲沃这点地盘。

晋烈公时,赵韩魏三家上奏周天子,封为诸侯。烈公死后孝公继位,此时晋国公族已无任何存在的必要了,毫无立锥之地。孝公死后,静公继位第二年,被三家废为庶人,后又被谋害,晋国至此完结。


茱萸DD


亮出答案:晋哀公死后,晋幽公即位。韩、赵、魏瓜分晋国土地,绛与曲沃两地留给了晋幽公

公元前403年,周天子封韩、赵、魏三家为诸侯,战国时代开始,晋国名存实亡。

公元前349年,韩、赵两国杀晋君,晋国绝嗣


威廉一懒众衫小


大家应该知道,晋国乃是春秋五霸之一,在后期的战国七雄里,秦、楚、齐、都曾经是春秋五霸之一,但是同为春秋五霸的晋国消失了,由于晋国内部卿大夫作乱,赵韩魏三家将晋国瓜分,可就算是这样,这三家依然成为了战国七雄之一,可见分裂前的晋国是多么强大。



但是如此强大的晋国依然灭亡,分裂成了三个国家。那么他是怎么灭亡的,三家分晋之后,晋国的国君又有着怎样的结局?

晋国的灭亡主要是由于六卿制度,为了压制其他的晋国公室,晋公采取六卿制度来治理国家,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卿大夫们的权利越来越大,晋国国君的权利越来越小,最终导致了赵韩魏三位卿大夫,先是打败了其他的卿族,继而将国君的权利逐渐剥夺,最终形成了三家分晋的局面,连周天子也将三家封为诸侯。

晋出公时期,国内权利几乎全部落去卿族手中,他们甚至互相攻伐,来占领对方的地盘,六卿中的两个卿族,便被击败,其土地被其他卿族占领,晋出公本想削弱卿族,却被卿族联合进攻,最终失败公元前433年,晋幽公即位,这个时候真正属于晋国的土地只有绛、曲沃两城,其他土地则完全落入卿族手中。



晋幽公身为晋国国君,因惧怕韩赵魏三卿,反而要去向他们朝拜。晋幽公被盗贼所杀后,其子晋烈公为国君。

在公元403年,周天子赐封赵韩魏三国,承认其诸侯国的地位,晋国名存实亡。烈公死后,孝公即位,这时晋国已经完全丧失了地盘,赵韩魏三国也不愿意接受晋孝公,等到了晋孝公二十年的时候,赵韩两国将其迁到了屯留,后来赵韩两国分割地盘的时候将晋孝公又迁到了端氏。

孝公死后,静公立,韩赵魏将晋国土地彻底瓜分干净。在晋静公二年(公元前349年)赵国将晋国最后的立足之地剥夺,将静公赶回了韩国治下的屯留,韩昭侯表面欢迎,暗地里却命令韩姬将静公杀害。自此晋国公室彻底断后,晋国灰飞烟灭


历史如酒


被消灭的政政,他们的后裔,只要无复国之事件,都会默默无闻,无从智晓。但从山东临沂汉墓出土竹简记载吴王同孙武的对话;王问,晋六卿谁先亡,武答:范氏,中行氏先亡,其次是智氏,再其次是韩魏,只有赵氏来统一晋国。王问;何据,武答:范氏,中行氏是一百六十平方步一亩,魏是一百八十平方步一亩,赵是二百四拾平方步一亩。孙武看赵氏对人民的让步,确定了他们的兴衰。三家能善待百姓,以此推测,他们也会善待晋国后裔的。


浅石82209282


三家分了后,原来晋国国君彻底没戏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