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工資什麼時候買得起房?

我們先來看一組數據。紐約的房價是北京的2倍,而紐約的平均工資是北京的3倍。如果換算成購買力的話,北京的房價似乎比紐約還要高一點!這是不是說明我們的房價雖然是經濟快速發展的產物,但在一定程度上的確有些偏離人民收入水平?

類似的問法還有很多,而問題的核心就在於“房價收入比”。這個概念之所以如此深入人心,畢竟有收入,才能買房,沒有收入的支撐,高房價就是虛高。

你的工資什麼時候買得起房?


房價收入比這個概念確實非常重要,但是在它的計算問題上,很多人犯了一點錯誤,錯在哪裡呢?錯在“收入”的計算上。現在的房價不應該和現在的人均收入比,而是應該和“未來的中高收入階層”比。 這裡提醒大家注意,“收入”前面,加了“未來”和“中高”兩個限定語。

加“未來”,是因為目前房價是對未來收入的反應。舉個例子。你要看好一個股票,覺得這家公司未來的盈利一定是平穩較快增長,你不會等到未來再買,而是現在就買,你不買別人就會買,大家一起搶著買,股價就被買上去,你晚一步就買高了。這樣一來,股票的價值就會漲上去。所以,現在這個股票的高估值是對未來盈利增長的提前反應,不是因為現在的盈利水平高,而是因為未來的增速高。

房子的道理是一樣的。眼看著城市化如火如荼地進行,人口大規模往城裡走,未來還有好幾億人要進城,擋也擋不住,趕也趕不走,人們克服各種困難往城裡聚集,特別是往大城市聚集。進城之後,人都要住房子啊,房子需求還很大。所以,中國的大城市,就像是盈利增長穩健的大公司,這個盈利大家都看到了,於是就開始買這個“公司”的股票,這個股票就是房子。這個邏輯,很多人都看到了,早看到的,早就買了;晚一點看到的,也買了。越來越多的人看清楚了,就把這個價格買上去了。大城市房子貴,就是這個道理,就是人們看到了增長的潛力。現在的高房價,是對未來收入提前反應。


你的工資什麼時候買得起房?


第二個約束條件是“中高收入”。為什麼要在“收入”之前加上“中高”呢?因為未來不是所有人都買得起房子的,中高收入階層才買得起房,其餘人要租房住。比如說,紐約、東京、香港、首爾這些大都市的租房率都很高,分別為68%,54%,55%,60%。所以,超過一半的人是要租房住的,總體看起來就是,中高階層住自己的房子,中低收入租別人房子。所以,房價收入比中的收入,應該是高收入階層的平均收入,不是所有人的平均收入。

那麼未來的中高收入多少呢?我們來舉個例子,簡單框算一下。 比如說北京,現在北京普通的家政阿姨、快遞小哥的收入是六、七千,好一點的更高,有學位,有幾年工作經驗的年輕人,月收入通常在2萬以上,一年就是24萬。每年增速按照8%計算,10年後就是52萬,夫妻兩個就是104萬,這還是1年的家庭收入,現在北京一套小三居的均價是700多萬。所以說,現在的房價和10年後中高收入比只有7倍。

說到這裡,你可能還是有疑問:為什麼其他國家的房價收入比很低,而偏偏我們這麼高呢?


你的工資什麼時候買得起房?


這個其實不難理解,就是我們目前的收入水平低,預期收入增速比較快,因此房價收入比高;而美國、日本這些國家的收入水平已經很高,所以收入增速慢下來了,因此房價收入比低。一個城市如果預期收入快速增長,這個房價收入比,就會很高。

所以,一個城市房價收入比高,不一定說明那個城市房子貴,很可能是因為那個城市的增長潛力好。一個城市房價收入比低,不一定是房價低,更可能是那個城市的增長潛力低,收入增速慢。比如很多二、三線城市或者三、四線城市,房價收入比也不高,只有十幾倍,甚至更低,其實就是因為這些城市的發展潛力沒有那麼大。

簡單來說,房價是對未來收入的提前反應,房價收入比反映了一個城市未來的增長潛力。

本文改編自得到APP《香帥的北大金融學課》春節特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