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杖芒鞋輕勝馬”,古人都是如何旅行的?

李白:仗劍走天涯

蘇東坡:竹杖芒鞋輕勝馬

杜甫:仰天大笑出門去

徐霞客:走走走,走天下

秦始皇:儀仗威儀,天子駕七

.....

“竹杖芒鞋輕勝馬”,古人都是如何旅行的?

步行——秀麗山川,怎捨得望而卻步

對於現代人而言,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是多少人年初的願望,年底的遺憾;然而在古代就算是步行,一些文雅之士也不願錯過這大好河山、秀麗美景。

比如徐霞客,看似遊山玩水,探幽尋奇,卻是寫出了《水經注》等不朽地理專業書籍。考察華夏大地的秀麗山川,並以文字記錄當時的原始風貌,流傳後世。步行的想法,或許是當初朦朧的決定。路途的艱險,並沒有使他望而卻步,反而激發了他濃厚的興趣及漸入佳景的喜悅感受及成就感。踏遍名山大川,親臨自然雄奇。

有人說“接風洗塵”這個詞就是這樣來的。古人徒步旅行,一路風塵,所以都要“接風洗塵”後再吃吃喝喝,後來就把招待遠道而來的客人的酒宴,稱為“接風宴”,招待客人就是“接風洗塵”。

“竹杖芒鞋輕勝馬”,古人都是如何旅行的?

輕舟已過萬重山

唐朝著名詩人李白曾經寫過一首膾炙人口的詩句,“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就古人而言,水上交通彷彿更加的便捷,如果你有一艘輕舟,那你便可以瀟灑的前往任何你想去的地方。無論是短途還是長途,千里江山,四處為家。

“竹杖芒鞋輕勝馬”,古人都是如何旅行的?

物質條件的旅行

在古代,人的貧富等級區分的尤為明顯。對於一些等級高的官員,他們的外出可以騎馬、乘坐馬車。

“竹杖芒鞋輕勝馬”,古人都是如何旅行的?

如果,真想來一次真正的旅行,不如讓我們鼓起勇氣、放開心情、邁開雙腳,去收穫感悟,領略祖國的大好河山。

所謂最好的旅行,就是在一個陌生的地方,發現一種久違的感動。

“竹杖芒鞋輕勝馬”,古人都是如何旅行的?

歡迎在【評論區】分享你看完後的想法或經驗~

來喲,帶您重新認識這個世界!

聽說喜歡旅行的人都關注了“來喲(ID:Laiyo8)微信公眾號,你還沒關注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