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薅羊毛”事件,用戶應該負責還回去嗎?

近日,微博上多名網友爆料拼多多出現重大BUG,100元無門檻全隨便領,更有傳言一夜被人薅了200多億。

拼多多“薅羊毛”事件,用戶應該負責還回去嗎?


拼多多“薅羊毛”事件,用戶應該負責還回去嗎?


不少人領了全都選擇去衝話費,有人一晚上衝了3萬多。(不過拼多多已對一些涉事訂單進行“強制退款”)


拼多多“薅羊毛”事件,用戶應該負責還回去嗎?


還有人充了十幾萬的Q幣(不過拼多多已對一些涉事訂單進行“強制退款”)


拼多多“薅羊毛”事件,用戶應該負責還回去嗎?


拼多多官方在發現之後也是緊急將優惠券的領取方式全部下架,並發表聲明,同時已向公安機關報案。


拼多多“薅羊毛”事件,用戶應該負責還回去嗎?



拼多多“薅羊毛”事件,用戶應該負責還回去嗎?

有法律人士表示,在“合理自用”範圍內,普通用戶使用拼多多的這一有漏洞的優惠券,從法律實踐來說,因為現在電商促銷較多,法律上應該會認定為拼多多的促銷。但對於重複註冊賬號、使用網絡漏洞等方式來使用這一優惠券的,如果證據確實,恐會涉及不當得利乃至非法侵入計算機系統等刑事罪名。

有安全專家指出,一般情況下,優惠券會設立領取門檻,結合登陸IP、賬號等,以此來避免羊毛黨利用虛擬設備批量“薅羊毛”。而拼多多事件並未涉及虛擬設備,大量用戶都是使用常規設備領取並完成交易,直接原因可能是平臺的風控體系欠缺且能力不足所致。

警方:拼多多被薅羊毛或是涉嫌欺詐罪的刑事問題。

針對此次事件,部分媒體報告稱:上海公安部門表示,如果真的是有黑產羊毛黨惡意搞拼多多,那麼本次事件是可以被當成欺詐罪處理的刑事問題。



拼多多“薅羊毛”事件,用戶應該負責還回去嗎?


律師: 用戶領優惠券若無不法行為,不應構成刑事犯罪

對於“羊毛黨”而言,他們最在乎的是,Bug券認不認?

上一個出現類似Bug的是中國東方航空公司。2018年11月17日,東方航空官方APP、網站突然出現大量0.4折機票,當日午間,東航即發表回應,此次“白菜價”機票繫於系統維護時售出,所有支付成功並已出票的機票均為有效。東航同時解釋,是由於在進行價格維護時出現參數異常,導致部分網絡銷售平臺出現異常。

拼多多“薅羊毛”事件,用戶應該負責還回去嗎?


東航的這一回應被“羊毛黨”點讚的同時,也被認為是一波賺足眼球的營銷,雖然Bug看似讓航空公司損失機票費用,但相當於節省了不小的獲取新用戶的成本。

此前,小米、京東、蘇寧、聯想、騰訊視頻等國內外平臺也都出現過類似促銷Bug,近年來大部分公司最後都選擇了自掏腰包為錯誤買賬,但也有一些公司選擇砍單。

上海大邦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遊雲庭律師告訴記者,此次拼多多用戶領優惠券充值的行為,因為平臺本身有漏洞存在,所以法律上可能構成“重大誤解”,按照民法總則的規定屬於可撤銷民事行為,平臺有權行使撤銷權,一般而言,撤銷權要通過法院行使。

根據《民法》,“重大誤解”指的是一方當事人因自己的過錯導致對合同的內容等發生誤解而訂立了合同。誤解直接影響到當事人所應享有的權利和承擔的義務。

“如果第三方願意配合平臺的,那平臺也可以通過第三方,比如中國移動、騰訊,作廢這些使用優惠券的交易來行使撤銷權。”遊雲庭說。

不過,也有律師告訴記者,重大誤解,通常是對交易本身或者對方意思表述的誤解,對於拼多多一案,只是純粹的操作失誤而已。“把金子當銅賣了,這樣明白的事實不應該當成誤解,就是操作失誤。”這名律師供職於上海某知名互聯網公司。

“對於操作失誤,法理上寧可用顯失公平而不是重大誤解,否則這該給多少企業隨意操作留下活口。顯失公平前提是承認責任應該由失誤一方承擔,僅僅基於結果嚴重違背法律的基本公正才適用,是很嚴格的。”上述律師認為。

遊雲庭同時表示, 如果用戶覺得不服,也可以到法院起訴,認為此事不構成重大誤解,平臺的撤銷行為無效,“即便用戶領取了優惠券,只要沒有不法行為,比如黑客攻擊,或者通過不存在的手機號註冊大量賬戶領取優惠券,理論上不應該構成刑事犯罪,即便拼多多報案,公安機關也可能不予受理。 ”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浙江經濟廣播哦!

拼多多“薅羊毛”事件,用戶應該負責還回去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