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的村子過年要自備年貨,快來看看和你們那有什麼不同?

很多地方的農村過年都有自己的風俗,比如過年時候會蒸饅頭、炸丸子、做豆腐等,你們那有些什麼自己的特色年貨?

農村過年,大多會自己動手,做一些有地方特色的年貨,這已經成為民俗傳承的一部分,是過大年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缺了這些年味兒都少了,就比如膠東農村;

這裡的村子過年要自備年貨,快來看看和你們那有什麼不同?

做聖蟲、大棗餑餑

老家農村過大年,掛宗譜上供是必須的,其中擺供肯定少不了的就是一對盤蟲一對跑蟲,兩摞大棗餑餑(一摞5個)。

另外還有一些小聖蟲、刺蝟、猩猩、豬頭、葫蘆和小棗餑餑(供在灶王爺面前的),各種小麵塑用來壓麵缸、窗臺、鍋臺等。

這裡的村子過年要自備年貨,快來看看和你們那有什麼不同?

這些供品啥時吃也有講究,要等到二月二龍抬頭的早上,熥了全家分食。

做年糕(現在也有人去集市買)

年糕在北方農村,也是過大年必不可少的,一般在臘月二十三辭灶過小年這天蒸糕。蒸好糕,趁熱割出兩塊整齊的長方形狀,上面摁上幾顆大紅棗,小心放置涼透至再不變形。這兩塊用於年三十掛宗譜上供,寓意新的一年步步高,越過越好。

這裡的村子過年要自備年貨,快來看看和你們那有什麼不同?

剩下的邊角,蘸了糖先供灶王爺,黏住嘴讓他上天言好事,少彙報家裡做的不好的事。然後家裡人趁熱吃一頓。

過年上供的糕,初二晚上切片用油煎,再煮了餃子一起,送神用。當然,最後還是進了活人的肚子。

這裡的村子過年要自備年貨,快來看看和你們那有什麼不同?

炸貨

這炸貨包括炸面魚,炸豆腐丸子,炸麻花,炸肉,炸魚,等等一系列炸的過年食品。基本要集中在一天,都搞定,目的只有一個:省油。炸的順序也有講究,一般炸魚在最後,就是怕炸魚以後油就腥了,再炸其他的味道不好。

這裡的村子過年要自備年貨,快來看看和你們那有什麼不同?

這裡的村子過年要自備年貨,快來看看和你們那有什麼不同?

煮下貨,煮雞,打凍

辛苦了一年,到過年時,北方農村最愛買的是下貨。家裡人口多的,買一套,人口少的兩家合著買一套。有了這套煮下貨,基本春節裡待客可以應付了。

豬頭肉可做扣肉,豬心豬肝豬肺可涼拌,豬腸可炒辣子,豬蹄可紅燒,也可打凍,豬尾巴醬好了都是道好菜。

煮只雞是為了上供,一定要全雞,頭要高昂,預示新的一年一鳴驚人,越過越好。

豬蹄凍或豬皮凍,是農村過年待客少不了的佳餚,年底打一盆凍,那是必須的。

這裡的村子過年要自備年貨,快來看看和你們那有什麼不同?

灌香腸,醬牛肉

大過年的,怎能沒有灌香腸和醬牛肉。反正在我們家,這都是過年保留節目,必須要自己動手準備的年貨。

這裡的村子過年要自備年貨,快來看看和你們那有什麼不同?

這裡的村子過年要自備年貨,快來看看和你們那有什麼不同?

春聯等

如今啥都能買到,不用像早年間,春聯都得早早找人寫或自己寫。還記得讀小學時,每到臘月,學校老師就開始給村民寫對聯,教室地上擺放的滿滿當當。

這裡的村子過年要自備年貨,快來看看和你們那有什麼不同?

做豆腐

現在也變成買豆腐了,但過年要準備豆腐的習俗依然保留下來。“豆腐”,“都福”“都富”,寓意這麼好,過大年怎能少得了?

這裡的村子過年要自備年貨,快來看看和你們那有什麼不同?

包餃子

年三十下午,一定要提前準備好大年初一早上要吃的餃子,今天仍然遵守著。

這裡的村子過年要自備年貨,快來看看和你們那有什麼不同?

這裡的村子過年要自備年貨,快來看看和你們那有什麼不同?

那麼您家鄉習俗有什麼不一樣?歡迎在下方評論區聊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