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秋橙
战国墓葬发现了现代同款玻璃杯,经专家鉴定这是战国时期打造的水晶杯,堪称与四羊方尊、司母戊鼎齐名的国宝,珍藏于杭州博物馆,成为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这件水晶杯真是战国时代的吗?还是穿越者带过去的?
战国水晶杯的发现
1990年10月,杭州市半山镇石塘村的一处战国墓葬内出土了一件国宝级的文物。
考古人员刚发现这件文物时,还以为它是一件普通的玻璃杯,因为它的形状、材质跟现代玻璃杯太相近了,甚至以为是盗墓贼遗留在墓葬内的。
但墓葬似乎没有被盗的痕迹,有的考古人员认为这可能是一件罕见的文物,于是把这件杯子送到北京进行技术鉴定。
摆在专家面前的这个“玻璃杯”高15.4厘米,、口径7.8厘米、底径5.4厘米,敞口平唇,杯壁斜直,杯身透明,表面抛光,略带淡琥珀色,看起来跟现代玻璃杯并无二致。
战国水晶杯的鉴定
经浙江省地矿部门玉石鉴定的权威专家鉴定,这不是一件玻璃杯,而是天然水晶杯,并且水晶纯度极高,在中国很少有如此高纯度的天然水晶。
这下有意思了,现代人会用罕见的天然水晶做一个相貌普通的杯子吗?显然不会。
历史和考古专家根据该墓葬出土的其他文物,基本确定这是先秦战国时代的墓葬,杭州博物馆馆长杜正贤曾介绍说:
“我们通过对木炭、原始瓷做C14、热释光等分析,测定年代基本上都是战国时期。对水晶杯中的泥土做孢粉分析,年代基本在距今2500多年左右。综合这些因素分析,我认为墓主人应该生活在战国楚灭越这个时期。”既然墓葬是战国时代的,这个水晶杯是战国时代的,似乎顺理成章。
战国水晶制造技术
人类很早就掌握了水晶制作技术,中国和外国都是如此。
我国考古发现了很多春秋战国甚至更早时期的水晶工艺品,如水晶项链、水晶环、水晶串珠、水晶杯等等,这些水晶制品都经过技术和历史专家鉴定,并非赝品,因此成为各大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而杭州发现的这件战国水晶杯是迄今为止中国出土的早期水晶制品中器形最大的一件,还被国家文物局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
战国水晶杯的疑问
杜正贤曾把这件战国水晶杯拿给国内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和宿白先生察看,两位专家都对这件水晶杯感到叹为观止,并总结了围绕这件水晶杯的“三个谜”,一个是材料来源,一个是取芯技术,一个是抛光技术,这三个谜至今也无法解答。
我比较关心的是另两个问题:
1,水晶杯的年代到底如何确定?
根据杜正贤先生的说法,他们是对“木炭、原始瓷”进行了C14、热释光等技术分析,又对“水晶杯中的泥土”做了孢粉分析,测定年代在距今2500多年左右,得出了“墓主人生活在战国楚灭越时期”的结论,可惟独没有提及“是否对水晶杯本身进行技术测定”。
水晶杯的年代一定与墓葬及其他文物同时代吗?这个疑问无人解答。
2,水晶的年代等于水晶杯的年代吗?
水晶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矿物,天然水晶由早期地质运动形成,形成年代久远,因此如果对水晶杯进行技术检测,发现其年代久远十分正常,但这只能证明用来制造水晶杯的天然水晶材料年代久远,并不能证明水晶杯是战国时代制成的,还要结合工艺水平、造型特点、审美特征等多方面因素进行推断。
这个时候,这件水晶杯的造型特点就成为不利因素,因为它的造型太现代了,不太符合战国时代的风格,也难怪有人提出可能是从其他年代(未必是现代)穿越过去的。
杭州博物馆馆长杜正贤也提到,这件战国水晶杯还有很多未解之谜,希望能有更多专家学者参与到水晶杯研究中来,因此我认为还不能100%确定这件水晶杯制造于战国时代。
最后说句题外话,看到这条新闻,我想起如下三条新闻:
1,曹操墓中发现的小孩头骨,经专家鉴定是曹操小时候的;
2,安禄山墓中发现英语磁带,经专家鉴定可能是穿越过去的;
3,山东广饶远古墓葬中发现5000多年前的颅骨,颅骨上有洞,经专家鉴定是做当时做开颅手术留下的,而且手术十分成功,病人又活了若干年才死。
这件战国水晶杯显然比上述三条靠谱的多,至少水晶是真的,水晶年代错不了。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狄飞惊
1990年10月杭州半山镇在整个考古学家彻底出名了,这里竟然出土了一个2000多年前战国墓,而且里面竟然有一只玻璃杯,和现代的玻璃杯相差无几。当时直接把这个杯子拿到了北京去鉴定。当时鉴定人员一看到就直接说出了:旷世国宝!几个字。这不是玻璃杯吗?还是国宝吗?
其实这个根本不是玻璃杯,也不是项少龙带过去的,这就是一个水晶杯,这个水晶杯被工作人员处理好之后,两千多年了依然是晶莹剔透,而且没有损坏,外面也没有任何的纹饰,就和现在一般的玻璃杯差不多。
一些工作人员经过鉴定也是发现了这是一个完整的水晶块制作而成的,我们都知道水晶的硬度很高,但是很脆。其实关于水晶的考古发现在很久就有了,也是发现了在远古时候人类就知道水晶这个东西的特殊性了,但是一直没有加工,因为水晶太硬了。到了商周时期的时候,水晶加工手艺是慢慢的成熟了。
但是我们要知道这样的一个杯子在我们现在来说是很常见,但是在古代水晶杯加工出一只来可能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到现在考古人员都没有给出明确的答复古人是如何加工水晶的,因为古代没有现在的那么多工具和坚硬的材料来加工水晶。所以这个杯子肯定也不是用来喝水的,很可能是王室祭祀或者一些重大场合才会用到的。
这一切的谜题都还有待解开。但是这样的工艺,让我们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还有中国古代的工艺水平到底是达到了何等的高度。现在这个杯子被收藏在杭州博物馆。
小伍讲历史
一直以来,这款杯子和西汉末的王莽合成为“穿越界”的两大铁证。而王莽已经被证明是个空谈搬照典籍的复古书生。同样,这一点不得不承认,杯子不是穿越者带过去的,我们必须承认我们老祖宗的智慧与手艺。
杯子有碎裂的痕迹,卖相大方简洁,远观是纯白色,似乎无异于普通玻璃杯。但走近一看,杯子略带淡琥珀色,抛光处理过。材料不是硅酸盐复盐,是水晶。
水晶主要是二氧化硅,在历史上也较为珍贵,别水玉,似水的一种玉,又有水碧、水精、石英、黎难、眼镜石等多个称呼。现有春秋的水晶玛瑙串饰、东晋高悝夫妇墓出土水晶饰品、唐朝的《水晶八曲长杯》、北宋的《水晶项链》、南宋的《水晶狮形佩》、明朝的《水晶环》、清代的《水晶带链花篮》等等水晶制品。
(春秋水晶玛瑙串饰)
最早出现的记录在1935年发现的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出土的所有石制品当中,水晶所制成的占百分之四点八。屈原也在他的《九章》里写道:
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同光所以杯子是水晶杯。穿越者不可能带个这样材质的杯子穿越吧?更有甚者,盗墓贼子也不可能随身携带,然后遗留下吧?这只能是战国晚期时候的工匠制作而成的。
它的主人具体在是何人?杭州博物馆馆长杜正贤猜测说是楚灭越战后,楚国遣派去的最高官员(或长官)。公元前306年,攻齐不成反攻楚的越国被楚怀王所灭,为安抚,故而遣派一个人去吴越之地。这款水晶杯就是他随身所带的。那时冰凉的水晶杯可止渴,能够实用,又有某种信仰。所以,成了陪葬品。
至今,水晶杯的制成都是个问题。水晶硬度较高,摩氏硬度7(钢锯条6,金刚石是10,差不多比肩翡翠),怎么钻的孔?怎么加工的斜壁(杯子上宽下窄)?怎么对杯子内部进行的抛光处理?
等等,不得不说,古人的智慧是伟大的。
史小二记
一件穿越了2000多年的神器,一只出土于杭州市半山镇石塘村战国墓的水晶杯震惊了世界,咱们下面先还原一下这件水晶杯的出土过程:
那是在1990的某一天,在杭州的半山镇石塘村工农砖瓦厂,几个工人和往常一样在取土做砖坯,在挖土的过程中,突然镐头“当”的一声,工人们发现在泥土中有一件样貌非常奇怪的物件,虽然这些人不认识此物到底是做什么用的,但他们知道,肯定可以拿到附近的文物市场上卖个好价钱,结果他们趁着其他人不注意的时候溜出了厂子,很快这件器物被一家古玩店老板看上了,随后变现了不少“银两”。正当这几个工人喜滋滋的喝酒庆祝之时,公安人员却找上了门,他们卖宝之事原来是被举报了。
随后,随着他们的招供,考古队和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很快的来到了出土地点进行勘察,就这样,一处战国的贵族墓葬被发现了,随着考古的深入,从古墓的形制和规格上看,考古队员推断墓主人应是战国时期杭州本地的行政长官,由于级别较高,其随葬品也是琳琅满目,不少珍贵的瓷编钟,玛瑙饰品,鎏金器物均有出土,当然最牛最匪夷所思的文物还是今天的主角“战国水晶杯”,笔者曾经专程到杭州博物馆探寻到了它,下面是实拍的照片。
很多人看了此物后,都不相信这是一件来自战国的水晶杯,都以为他是现代的产品。其实笔者第一眼看到此物时,没看文物标牌前也误以为是宜家的水杯呢,当年这个水晶杯出土后,也确实被怀疑成盗墓者的遗留物,为了科学的鉴定它,将其送至北京科学研究所测定年代,最终被证实它是来自于2500年前的战国,是由一整块天然水晶制造而成,至于古人是如何打造出来的,至今还是一个谜团。
老猪的碎碎念
首先,杭州战国墓出土的是一件水晶杯,不是玻璃杯。怀疑这件水晶杯是穿越者带过去的,无非有几种理由:一是认为战国时期雕刻能力不够高,人们制作不了这么漂亮的水晶杯;二是认为这个杯子与现代的杯子造型相似,战国时期人们的审美不应该与现代相近。其实,这件水晶杯确实是战国的,理由如下:
上图为杭州市半山镇石塘村出土
一是战国时期具备雕刻这件水晶杯的能力。水晶在古代属于玉石的一种,早在新石时期人们就已经开始制作水晶饰品了。殷墟妇好墓出土过一件绿水晶箍形器,说明至晚到商代,水晶雕刻已经具备制作筒型器物的能力。春秋时期墓葬中经常可以看到大量精美的水晶器物,雕刻水平一点也不是这件水晶杯逊色。汉代墓葬中出土过雕琢精美的立体圆雕水晶动物。这些,足以说明战国时期已经具备雕刻这件水晶杯的能力。
上图为殷墟妇好墓出土的绿水晶箍形器
上图为山东临淄郎家庄出土的春秋水晶玛瑙串饰
上图为山东临沂吴白庄出土的汉朝水晶神兽
二是战国时期具备制作这样水晶杯的审美需求。战汉时期玉杯造型样式较多,已经发现过多件与这水晶杯比较接近的玉杯。比如西安秦阿房宫遗址出土一件战国玉高足杯,与此比较接近。西汉初期的南越王墓出土一件铜承盘高足玉杯,与阿房宫出土的玉杯相近但又不相同,说明战国时期的确有与这件水晶杯相似的器型,并且造型与纹饰并不固定。
秦阿房宫遗址出土的战国高足玉杯
西汉南越王墓出土的铜承盘高足玉杯
三是这件水晶杯为后世盗墓者遗留的可能性很小。这件水晶杯在古代无疑十分珍贵,并且容量小、不能防灰、装水容易撒,盗墓挖土带着它并不实用,所以从情理上推测盗墓者带着它的可能性很小。另外,考古工作对盗洞、土层差异等有一套专业的知识,能够排除它为后世盗葬遗留物的可能。
战汉古玉
2011年,河北省挖掘安禄山墓,就曾在盗洞中发现了一卷80年代的英语磁带,盗墓贼在实施盗窃行为时,还在努力学习英语,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哪怕处于人生最低谷,也不要放弃学习,更不能放弃希望O(∩_∩)O对于盗墓贼丢三落四的毛病,估计考古工作者们在痛惜古物流失的同时也习以为常了吧。当然,摸金校尉们丢三落四,只是发现玻璃杯后人们的一种猜测,我们拉回主题。
玻璃杯,一般是用多种无机矿物(如石英砂、硼砂、硼酸、重晶石、碳酸钡、石灰石、长石、纯碱等)为主要原料,另外加入少量辅助原料,经过600多度的高温烧制而成。
而还有一种外观上较为相像的材质就是水晶杯,本题所说的就是这个杯子,它是禁止出境参展的。
这只水晶杯出土于战国墓,在抢救性挖掘进行中,考古工作者们发现了反光物,继而发现了一只玻璃杯,疑似盗墓遗失物,但现场缺乏检测条件,所以交由专家对实物进行考证。最终证实,这个杯子的材质为水晶,此水晶杯的既非穿越,也不是盗墓贼的遗失物,他是真正的古物。
上图为,现代工艺两种杯子的对比图,大家稍作观察就能判断出真正的水晶杯。
我们可以看出,水晶杯相对玻璃杯来说,在颜色上更为饱满,说的再简单些就是看着就那么漂亮,这个杯子的工艺高超至极,因为以其表面抛光的技术来说,现代工艺也很难达到!
于技术而言,中国曾经出现过,有实物,但技术本身失传的东西非常多,比如武则天赐予法门寺的金丝帕,专有的名字为,
法门寺簇金绣,其金丝的细度,超过现代日本工艺3倍多,超过中国现代工艺12倍左右。西安出土的铜戟,其铜防锈技术,到1950年,才由英法科学家合力研发出来。再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越王勾践剑,吹发立断,我就不再过多占用篇幅了。所以不必过度迷信所谓现代工艺,让古人做个电视机他是不行,但是古已有之的物件,现代工艺未必就行。
在大家惊叹古代工艺的同时,仅就这个水晶杯而言,他其实并不是个例,年代也说不上早,因为在周口店北京人的发现过程中,就有水晶制品的存在了......看来我们中国,从来就不缺乏工匠精神,文化更是博大精深。
注:所谓安禄山墓是一种预先假定性质的简略称呼,曲阳田庄大墓是安禄山墓的说法是没有实证支持的,这个称谓是根据河北省博研究员和综合大多数学者、专家的考证意见,推测出来的,所以安禄山墓的说法,仅仅是一种观点,并没有被官方认定。
古今通史
战国墓葬发现了现代同款玻璃杯,是穿越者带过去的吗?
首先,在战国墓葬里,发现的现代同款玻璃杯,有可能真的是一个现代玻璃杯。
当然,这并不是代表着出现了什么穿越者,这极有可能是一个盗墓贼,在盗墓的过程中,不小心遗失的真正的现代玻璃杯。
这个是有先例的,比如说在墓葬中,发现的所谓的现代英语磁带,虽然人们很希望他是穿越者留下的证据,但是很抱歉,这就是盗墓贼留下的作案证据。
排除了穿越者所携带的现代物品,还有一种可能,就是这是一只水晶杯。
在我国古代,人们很早就发现了水晶,并称之为“水精”、“水玉”、“白附”、“玉晶”等。当然了,虽然叫法不同,毫无疑问,它们都是统一物品“古水晶”。清朝之前发现并使用的水晶,都称之为“古水晶”。
在没有文字记载的石器时代,“北京人”就已经发现了水晶,并将水晶做成了器具,并且现存考古发现的,时尚的“水晶玦”,可见,“北京人”也是爱美的。
如果是真的参加考古的朋友,在墓葬中发现了形似现代玻璃杯的古代陪葬品,可千万不要当成真的玻璃杯扔掉了,因为这可能是一只,价值连城的“战国水晶杯”。
1990年,我国杭州市,在一个战国时期的墓葬里,考古人员就发现了,一只与现代玻璃杯,极为相似的,战国年代的水晶杯。
虽然经过清洗,但是,这只“战国水晶杯”与现代的玻璃杯相比,还是有很多缺点。看起来就像,没有洗干净的玻璃杯。但是,它真的是一只价值连城的水晶杯。
首先,一个极为巨大、极为珍贵的水晶原矿,已经非常的难得。再加上,用古代的技术,打磨成现在的玻璃杯的样式,难度可想而知。最关键的是,这只水晶杯,还被打造成了现代玻璃杯的样式,可见古人的审美观,与现代人的审美观,还是有极大的关联的
当然大家,也可以想象,这是一个穿越者,因为怀念现代社会,刻意打造出来的水晶的“玻璃杯”。
甚至于,非常珍贵的、美丽的水晶,在李时珍的眼里,成为了《本草纲目》中的一味药材。
不止是我国,在外国也有很多美丽的水晶,得到了古人的利用。
极为著名的,玛雅人水晶头骨,在缺乏审美的我看来,这真的只是一个玻璃制品。但是,在古代,古人们能够利用当时的技术,打造出这样的难以想象的水晶物品,真的是一个奇迹。
我是春秋百晓生,和大家共同分享不一样的历史人物。想了解历史人物,学习历史知识的可以关注我,感谢大家支持。
历史公元
90年代的时候,杭州的地界上出土了一个在现如今人们看来非常惊奇的杯子,这个杯子放在现如今来说,绝对可以称得上是平平无奇,是烂大街到处都可以看到的普通玻璃杯子。
如果把它随随便便放在一个餐桌上,都不会有人觉得有什么稀奇。
但是如果把它所处的环境改变一下、放在一个战国权贵墓中的话,那意义就有所不同了。
因为这个杯子是在一个战国陵墓中出土的原因,所以在这个杯子刚出土的时候,瞬间就吸引了无数人的关注。
现如今我们明面上去查这个杯子的话,我们会发现公开资料上显示这个杯子是一个战国的水晶杯,由战国时期工艺精湛的工匠将一块硕大无比的水晶慢慢研磨而成。
在那个工艺落后的年代,工匠们是慢慢用坚硬的沙子一点点把水晶杯磨出来的。
其中蕴含了古代匠人们的无尽心血以及高深工艺,是真正意义上的国宝级文物。
不过因为这个杯子的造型实在太过于现代化的原因,就使得很多人对这个杯子的实际出处产生了疑惑。
在疑惑之中,人们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猜想,接下来我们就来说一下这个战国水晶杯的三个可能出处,有脑洞大开的地方,希望大家不要介意。
第一种猜想,穿越论
在第一个猜想中,人们觉得这个杯子是穿越过去的。
话说有一天,一个小伙子正在家中拿着玻璃杯喝水,突然的,周围的空气扭曲了起来,然后他就失去了意识,当他醒来时,他来到了看起来非常原始的战国时代。
正所谓匹夫无罪,怀璧其罪,虽然他手中拿着的是一个普通的玻璃杯,但是在古代人看来,这却是一个价值连城的珍宝。
于是他就被人给拿下、抢走了水晶杯,这个水晶杯在经过长时间的更换辗转之后,就被送到了战国时期楚国一个将军的手中。
最后这个将军带着这个水晶杯来到了杭州,在这里为楚国国王坐镇起了杭州。
在他去世后,他的家人按照他的吩咐,把这个水晶杯掩埋进了他的坟墓中。
第二种猜想,盗墓论
在第二个猜想中,人们觉得这个水晶杯是盗墓贼留下的,实际上是一个玻璃杯。
话说在80年代的时候,一伙盗墓贼鬼鬼祟祟来到了杭州,他们通过一手极好的看风水手段找到了这处战国时期的将军墓。
打开这处将军墓的他们非常兴奋,很快从里面搜刮走了很多珍贵的金银财宝。
在临走之前,有个盗墓贼忘记把放在陵墓地宫中喝水用的水杯给拿走了。
就这样丢在墓中保存起来,一直到90年代这个将军墓被人们挖掘出来,它才再度现出了世间。
第三种猜想,文物论
第三个猜想是比较符合现实的,在第三种说法中,水晶杯确实是水晶打造的杯子。
在战国时期,那位楚国权贵不知道从哪里获得了一块硕大无比的水晶,他对这块水晶非常喜爱,但是又总不能就这样天天摸着这么一块石头一般的水晶。
于是他就找到了手艺精湛的工匠,让他们帮自己把这块水晶研磨成了一个杯子,或许是因为巧合,他们研磨出来的杯子和我们现如今市面上流行的杯子非常类似。
这位权贵在杭州去世前,他让人把杯子和自己一同埋葬到了陵墓中。
水晶杯最终出处的确定
这三种说法都各有特点,不过接近实际真相的应该就是第三种。
在这个杯子被挖掘出来后,考古人员一共通过了两种方法来鉴定这个水晶杯。
首先他们带着这个水晶杯找到了文物界的泰山级大佬苏秉琦,让这位老人家帮忙鉴定起了这个杯子。
在老人家通过肉眼和多年的经验看过这个杯子后,他当即得出了一个结论,说这确实就是战国时代的水晶杯子,而不是现代人遗落下来的普通玻璃杯。在这位大佬鉴定完之后,相关人员又把杯子拿到了地矿部门鉴定,确定了这个杯子确实是水晶材质的。
因此通过种种鉴定求真之后,相关人员才彻底安了心,把这个杯子的真实出处确定了下来,并将其捧到国宝的荣耀位置上。
其实古代不仅仅是这个杯子,很多杯子都是有着类似模样的,这点我们通过一些图片就可以看出来。
所以说这就是战国墓葬中发现的水晶杯,通过相关大佬以及相关材质部门的鉴定,笼罩在这个杯子身上的谜团才彻底被吹散,拨开云雾见天明的人们,这才确定了这是一个水晶打造的杯子。
孤客生
1990年,在杭州市半山镇发现了一座战国时期的古墓,被称为杭州市半山镇石塘村战国一号墓。在古墓的考古发掘中,人们发现了一只玻璃杯,和现代人平常喝水的被子几乎一模一样。于是,这件事引起了人们无限的猜想。
1,第一种猜想:穿越者带到战国的普通玻璃杯。
试想一下这个场景,一群小年轻正在山上野餐,吃着烧烤撸着串,喝着啤酒吹着牛,忽然一声霹雳,正在举杯庆祝的小伙伴们消失了。他们穿越到了战国时代的楚国,穿越之后发现,自己身无长物,唯一有用的就是手中拿着的玻璃杯。只有把玻璃杯卖出去才能维持生活,这支玻璃杯被卖出去后,辗转到了某个贵族手中,爱不释手,最终带进了杭州半山的墓穴中。
有的客官要问了,胡说八道!那里有穿越这回事啊!永远不要轻易否定某件事,这才是科学的态度。在埃及金字塔的发掘中,人们第一次发掘金字塔地宫,居然发现了一枚美国刚刚设计成型尚未大规模发行的2.5美元金币。因为第一批金币还在美联储金库,尚未发行,所以考古人员不可能携带,那么这个金币怎么进入金字塔了?也许穿越也不能解释这个神奇的现象。
2,第二种猜想:盗墓者带入墓穴的普通玻璃杯。
试想一下这个场景,一群盗墓贼,经过千辛万苦终于找到战国墓葬,在地宫中,这几人举杯庆祝,就用到了我们最常见的玻璃杯。庆祝完之后,粗心的盗墓贼把玻璃杯放在墓室角落,忘记拿了。多年之后,我们在墓葬中就发现了这个玻璃杯。
其实考古人员最害怕的情况是,在陵墓地宫中发现矿泉水瓶、烟头、火柴棒等物,因为一旦发现这些东西,说明这里已经被盗墓贼洗劫过了。盗墓贼洗劫过的墓葬,最珍贵的文物可能已经被带走,很多墓葬原貌被破坏,甚至有可能破坏了墓葬结构,增加考古人员发掘过程中的危险程度。
当然,这种说法很明显有漏洞,那就是盗墓贼根本没必要带玻璃杯,更不可能在地宫里面庆祝喝酒。玻璃杯占用空间、不实用还易碎,不如直接带瓶装水;与其在地宫庆祝,不如先离开阴森森的古墓,出去到酒吧好好喝一杯。
3,第三种猜想:古代人用水晶雕刻而成的玻璃杯。
真实情况很有可能是,这是古人用水晶雕刻而成的玻璃杯。唐诗中有“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诗句,说明古人对饮用茶酒的杯子还是很讲究的。所谓夜光杯,其实是祁连山的老山玉、新山玉、河流玉等雕琢而成。既然可以用玉石雕刻被子,水晶自然也不在话下。
图上就是酒泉夜光杯,因为一首唐诗,他成了酒泉特产,到酒泉旅游的人,都会买一套作为收藏。
我们今天提到的这一只水晶杯,就叫做“战国水晶杯”,现藏于杭州博物馆,迄今为止中国出土的早期水晶制品中器形最大的一件。战国水晶杯高15.4cm、口径7.8cm、底径5.4cm,整器略带淡琥珀色,局部可见絮状包裹体;器身为敞口,平唇,斜直壁,圆底,圈足外撇;光素无纹,造型简洁。
这支“战国水晶杯”,用一整块水晶打磨而成,经过细致的抛光处理,在战国时代,能做出这样精致的器皿,实属不易。水晶的莫氏硬度达到7,需要用金刚石才能进行雕刻和打磨,可见这个杯子的制作难度。另外,在我国境内,也尚未发现能产生这样大水晶的矿床,水晶的来源,也是一个谜。
(带着这些玻璃球穿越回古代,绝对能让你富可敌国)在古代的工业条件下,制造出玻璃,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及时制造出了玻璃,也无法作成玻璃杯。在以色列的所罗门王墓葬中,人们发现了很多玻璃球,所罗门是中东最富有的国王,他把财富换成当时最珍贵的玻璃球带入坟墓。没想到今天的小孩,一块钱能卖一打,随便丢着玩。
历史知事
近来对考据古代生活有些兴趣,不妨来回答下这个问题。
古人的智慧在很多方面都是出人意料的,就像这问题问的,相信大家伙都有同感,玻璃这玩意感觉上应该是近现代产物,战国古墓中怎么会有玻璃杯呢?
一定是穿越穿过去的。
其实不然。
玻璃算不上近现代产物,它是个挺古老的东西。
关于玻璃的起源,有个古老的传说。说三千多年前,地中海沿岸的贝卢斯河旁边,有一块美丽的沙洲。一天,一艘腓尼基人的商船满载着大块的天然苏打经过这里,由于海水落潮,商船搁浅在了河口沙滩上。
无奈,船员只好等海水涨潮以后再启程。中午,有个船员提议在沙滩上做饭,于是他们从船上扛下来几块天然苏打,支锅用。
就是这不经意的一个举动,奇迹出现了。吃饭时,一个船员猛然间发现刚才拿来支锅的苏打变成了晶莹剔透,从未见过的东西。
这东西就是玻璃。
它是怎么变出来的呢?支锅用的苏打(碳酸钠)和沙滩上的石英砂在高温下发生了化学反应,这个化学反应就是玻璃诞生的过程。
无意间发现这个秘密后,腓尼基人便开始用特质的炉子,把石英砂和苏打放一起熔化,炼出玻璃液。
有了玻璃液,再制玻璃球、玻璃珠,乃至玻璃器具就不难了。
后来,这个秘密传到了古埃及,古埃及人开始用这个办法制造玻璃,玻璃制品就这样相继出现了。
据考古学家证实,最古老的玻璃出现在古埃及,时间在公元前3000年至4000年。
透过这一段小传说、小历史,我们能看到什么?熔炼玻璃根本不是什么近现代高科技,本质上它没什么技术含量,仅仅需要几样常见原材料和一个巧合,人类就能掌握这种工艺。
无比聪明的中国古人发现不了这个?
根据考古发掘资料证实,我国最迟在3000年前的西周时代就已经掌握了玻璃制造技术。1974年在河南洛阳一座西周早期墓葬中发现的白色料珠和1975年在陕西宝鸡茹家弓渔夫墓中出土的上千件西周早中期的玻璃管、珠,经专家鉴定,它们是一种铅钡玻璃,这与西方的纳钙玻璃属于两个不同的玻璃系统,但原理一样,原材料不同罢了。
战国古墓中出现玻璃杯,似乎惊掉了我们的下巴,其实我们发掘出的战国玻璃物件远远不止一个杯子。
越王勾践剑上就镶嵌有玻璃饰物。
随县曾乙侯墓中也出土过上百颗玻璃珠,这种玻璃珠氧化钾含量很高,在同期西方的玻璃中也是十分少见的。
另外,在河南固始、山东临淄、湖南长沙等地也都有类似玻璃出土。
从中国烧制陶瓷器的悠久历史看,中国古人鼓弄出玻璃更不是什么难事。
因为在陶瓷器上上釉时所用的天然原料,和熔炼玻璃的原料是相同的。
腓尼基人发现熔炼玻璃的秘密是一次意外,中国古人鼓弄陶瓷器是家常便饭,眼皮子底下的小秘密,聪明的中国人能发现不了。
目前,我国公认的最古老的玻璃是长沙楚墓出土的玻璃壁、玻璃印章。
本问题提到的这个杯子,据说最后经专家考证是水晶的,但说不准哪天就冒出个玻璃的。
但有一点也必须承认,年代久远一点,中国的玻璃器具的确罕见,这主要是因为中国的古玻璃以铅钡为主,这种玻璃烧成温度低,虽具有绚丽多彩、晶莹剔透的优点,但易碎、不耐高温、透明度差、不适应骤冷骤热,因此在装饰品、礼器、随葬品中能见到,但作为生活器具用的不多。
可是随着水上交通的日益发达,以及丝绸之路的不断繁荣,西方的纳钙玻璃器具很快就传入了中国。
魏太武时,大月氏 商人到山西大同来传授烧制玻璃的技术,这是外国人来华传授玻璃技术的最早记载。
晋时著名制丹家葛洪在《抱朴子》中也说过:“外国作水精碗,实为合五种灰以作之。”
所以说呀,一个玻璃杯,根本不用穿越,古法做出来的东西很可能比现在的还牛叉。
好像马未都也展示过一个古代玻璃杯,据说他找玻璃厂仿制,因为工艺难度大,很多都不敢接这活,也不愿费这个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