窯變釉:獨一無二,美輪美奐!

在五彩繽紛的顏色釉中,窯變釉瓷器因其色彩斑斕,釉面光滑瑩潤而深得收藏愛好者的垂青。

窯變釉,顧名思義,就是指器物在燒製過程中由於窯中含有多種呈色元素,經過氧化或還原作用,瓷器在出窯後呈現出的意外的釉色效果。

窯變釉:獨一無二,美輪美奐!

燒造瓷器,凡在開窯後發現不是預期的形狀或釉色,以至於傳世瓷器有時發生特異的情況者,都可說是"窯變"。《稗史彙編》說:"瓷有同是一質,遂成異質,同是一色,遂成異色者,水土所合,非人力之巧所能加,是之謂窯變。"總而言之,窯變大致可分為變形、變色、變質等數種。

窯變早在唐代以前的青釉瓷器上即偶有出現。最初,窯中出現窯變曾被視為不祥,尤其是官窯中出現窯變,往往被砸碎。明代時,人們還是無法預測窯變的發生,因此窯變被認為是"怪胎",統統銷燬。清以前景德鎮窯偶爾燒製出來的窯變釉瓷也是多被搗毀。

窯變釉:獨一無二,美輪美奐!

隨著人們對窯變釉認識的深入,窯變的缺陷美也逐漸得到人們的喜愛,窯火給釉面造成的缺陷,看久後反而讓人回味無窮,甚至有了"娃娃面"、"美人記"之類的美稱。窯變釉又因其形態極美,或如燦爛雲霞,或如春花秋雲,或如大海怒濤,或如萬馬奔騰,因而被視為藝術瓷釉為人們所欣賞。如宋代河南禹縣鈞窯生產的銅紅窯變,可謂變化莫測,鬼斧神工。到了清代,尤其是清雍正、乾隆時期,窯變已被視為一種祥瑞,甚至作為著名色釉而專門生產。

窯變釉:獨一無二,美輪美奐!

據《南窯筆記》載,清代生產的窯變釉,雖入火使釉流淌,顏色變化任其自然,非有意預定為某種色澤,但已經能人為配置釉料,較好的控制火候,基本上掌握了窯變的規律。著名的如康熙郎窯紅、豇豆紅、蘋果綠等品種。

在五彩繽紛的顏色釉中,窯變釉瓷器顯得十分獨特和奇妙。近年來,窯變釉在市場上的價格也開始逐漸上漲,目前,成交價過百萬元的窯變釉瓷已達到12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