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允一位正直的让皇帝都敬畏的史官

中国历史上有许许多多史官,有的人虽受宫刑但忍辱负重,用生命著成伟大史书《史记》他是太史公司马迁。也有的人,虽然才学出众,但是不遵史,不敬史,以史招怨,著“秽史”《魏书》他是魏收。这次我们来说一下正面的历史人物,他是一位正直的让皇帝都敬畏史官。他的名字叫高允。

高允一位正直的让皇帝都敬畏的史官

故事发生在北魏太武帝时(公元450年),司徒崔浩奉旨率众史官编撰《国史》。他们对北魏朝廷的许多丑事直书不讳,书写成后,还把“国史”刻在石碑上,竖在郊外祭天坛前的大路两旁,任人观读议论。这一来使有些人觉得丢了皇族的面子,就向太武帝告发,说崔浩率众写国史,意在揭露朝廷的丑事。太武帝听后大发雷霆,下令速捕崔浩和所有参加编写工作中书侍郎,高允也参加了修撰国史的工作,属于应被逮捕之列。但他是太子的师傅,太子有意保护他,就在大搜捕之前,派人把他接到东宫保护起来。这时高允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为了替高允求情,第二天一早,太子亲自领他去朝见太武帝。进宫门之前,太子嘱咐高允说:“倘若皇上问你什么话,你一定要按我的口径回答。”

高允一位正直的让皇帝都敬畏的史官

见到太武帝后,太子说:“我在东宫和高允相处多年,他平生小心谨慎,我很了解他。他虽然参加修撰国史,但地位低微,主事的全是崔浩,请您赦免他罢!”太武帝于是问高允:“国史都是崔浩写的吗?”高允回答说:“不是,《太祖纪》是邓渊写的,《先帝纪》和《今纪》是我与崔浩合写的。但崔浩管得事多,只抓纲要,至于具体注疏,我写得比崔浩多。”太武帝听后大怒,说:“照这么说,你的罪过比崔浩还大,怎么能饶了你!”太子忙解释道:“高允是被吓坏了,所以胡言乱语。我以前问他,他说全是崔浩写的!”太武帝问高允是否如此,高允说:“太子是为了救我的命才这么说的,其实他未问过我修史的事,我也没跟他提过这些事。我是说的真话,并没有被吓傻。”

高允一位正直的让皇帝都敬畏的史官

高允的这种诚实,临死不惧的精神,把皇帝也感动了。太武帝对拓跋晃说:"正直,这也是人情所难,而你能临死不移,这就更难了!而且以实对君,真是忠贞的臣子。像你刚才这一番话,朕宁愿漏一有罪的人,也应该宽恕你。他终于赦免了高允。但高允并不就此而止,他又替其他参加写史的人求情,使太武帝收回了将所有写史的人夷灭五族的命令,只将崔浩夷灭九族,其余人罪仅及身,赦免了他们的家属和亲戚。

高允一位正直的让皇帝都敬畏的史官

事后,太子责备高允不知见机行事,一再激怒皇上,自寻烦恼。高允回答说:“按照历史事实撰写国史,论述朝政得失,这并没有错。我和崔浩一起编写,应当共享生死荣辱。出了事,我怎么能全推给他呢?殿下您一心想救我,我很感激,但要我为活命而说违背良心的话,我是不会干的。高允这种坚持真理,宁死不说假话勇于承担责任的精神,确实表现出一种高尚的情操。值得我们现在有些不作为的公务员好好的学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