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年飯攻略之“喜氣洋洋”——枝竹羊肉煲(廣東版)

團年飯攻略之“喜氣洋洋”——枝竹羊肉煲(廣東版)

《宋史·仁宗本紀》裡記載宋仁宗:“宮中夜飢,思膳燒羊。”

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皇帝晚上餓了,想吃烤羊肉。羊肉之美味,連皇帝都免不了“思膳”,魅力之大,不是豬狗牛一類可以媲美的。

羊肉的烹飪方法,每個地方各有不同。

比如成都的熬羊肉湯、北京的涮羊肉、新疆的烤羊肉串、內蒙古的手抓羊、寧夏的烤全羊等等,每一款都美味十足,讓人食指大動。

團年飯攻略之“喜氣洋洋”——枝竹羊肉煲(廣東版)

烤全羊

兩廣地區,山多海多,沒有大片的草原,兼且一年中大部分時間都是潮熱夾溼的天氣,這種地理氣候條件,是不可能大規模養殖羊的。適合養殖的大概只有山羊了,山羊可能因為經常爬山覓食的緣故,在口感上比其他品類的羊肉要堅韌一點,也更香一點。

團年飯攻略之“喜氣洋洋”——枝竹羊肉煲(廣東版)

山羊

廣東人做羊的材料也大多選用的是新鮮宰殺的山羊(廣東人不大喜歡冰凍的羊肉),在做法上,也秉承了廣東人做菜的一貫風格:或者加藥材熬製成滋補老火靚湯,或者採用“砂鍋”的形象,做成香味濃郁的砂鍋菜。比如廣東人喜慶筵席都喜歡的菜:紅燜羊肉,並美其名曰

“喜氣洋洋”。由紅燜羊肉發展出來的美食,還有一款極受廣東人喜歡的冬季名菜:枝竹羊(腩)肉煲,材料當然以羊腩最佳,買不到靚羊腩,用羊肉也一樣可以。

團年飯攻略之“喜氣洋洋”——枝竹羊肉煲(廣東版)

帶肋骨的羊腩最佳

做法是:枝竹(腐竹的一種,但現狀上不像普通腐竹一樣呈薄片狀,而是呈條形像一枝竹子,故名枝竹)用水洗淨瀝乾,用油炸至金黃;羊肉(腩)切塊,飛水去血沫除羶味。

調料汁:柱候醬、海鮮醬、蠔油、南乳(少許)、生抽、鹽、糖適量。

團年飯攻略之“喜氣洋洋”——枝竹羊肉煲(廣東版)

調料

薑切片(稍厚)、紅蔥頭對半切開,下白鍋,出香後下油爆,下羊肉炒至羊肉微微焦黃;下調料,繼續炒至醬料出香,加水燒開,放入砂鍋,加上剝好的馬蹄一起慢火燜煮。燜至汁水過半,下枝竹,繼續燜至收汁;熄火,加蒜白、香芹、紅椒片蓋蓋燜兩分鐘即可。

此菜上桌,往往最早被消滅的是枝竹和馬蹄。吸收了羊肉料汁精華的枝竹和馬蹄,味道十足,枝竹軟而不爛,帶有一點韌性;馬蹄爽口,鹹中帶有本身的清甜味,最受大家歡迎,尤其是小孩,簡直是欲罷不能。

羊肉色澤豔麗,醬香味濃,沒有羶味,淋而不柴,實在是宴會年飯的必備菜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