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盈熱點:2019地方兩會進行時,代表委員都關注哪些教育議題?

農曆春節前,各省、市、自治區兩會紛紛召開,不少教育的議題成為了地方兩會代表們重點關注的話題。我們根據新聞報告,收集了十項各地方兩會提出的教育提案,涉及9個省、市、自治區,發現整治校外培訓機構、師生減負、學前教育、留守兒童與流動兒童教育等內容,成為代表委員們關注的重點。

廣東深圳市人大代表

關注校外培訓機構從業者對未成年人的侵害

2018年11月23日,深圳市檢察院對外通報了侵害未成年人權益案件相關情況。根據統計,近兩年來,幼兒園、學校和校外培訓機構的從業人員性侵未成年人的犯罪案件呈現上升趨勢。

鑑於此,深圳市人大代表楊瑞提交《關於加強校外培訓機構監管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希望深圳加強對校外培訓機構的監管力度,防止和降低對兒童的暴力犯罪事件的發生。

楊瑞在《建議》中提出多條監管意見。首先,培訓機構的從業人員入職時,需要提供無犯罪記錄證明;培訓場所需要安裝攝像頭,尤其一對一教學的培訓場所必須安裝;建立全市範圍內從業黑名單機制。對於犯有猥褻、強姦等嚴重侵犯人身安全行為的從業人員,應實施嚴格的禁止招錄製度。

雲南省政協委員

關注補習班、興趣班對學生負擔的增加

雲南省政協在前期調研基礎上,日前召開專題議政協商會聚焦這一社會難點問題。假期來臨,各類補習班、興趣班再度火熱。除了報了學業補習班,還要報各種興趣班,家長也很無奈,“孩子負擔重,學得不開心,但又不想讓孩子輸在起跑線,實在是沒辦法。”

谷盈熱點:2019地方兩會進行時,代表委員都關注哪些教育議題?

減輕中小學生過重課業負擔已成社會共識,但“想減不敢減”的尷尬局面依然存在。針對這一社會難點,雲南省政協委員們做出了討論。

雲南省政協常委陳維鏢認為:“中小學生減負問題涉及教育、市場監管等多個職能部門,單靠一個部門解決不了。” 雲南省政協副主席高峰認為:“中小學生負擔過重原因之一是優質教育資源短缺。雲南省城鄉之間、區域之間、校際之間辦學存在明顯差異,造成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不得不參與到對優質教育資源的競爭當中。”


山東青島市人大代表

提高中小學班主任津貼

中小學班主任工作負擔重,職業壓力大,除了做好日常班級管理、應對學校各項考核、配合學校做好種類繁多的檢查評估外,還需要做好家長、其他學科教師的溝通協調工作。目前,班主任的工作津貼低,激勵機制和培訓機制不完善。

為了調動廣大班主任的工作積極性,更好地保障中小學校教育的良性發展,青島市人大代表、青島嶗山三中教師林詩紅建議:合理核定班主任基本工作量,切實提高班主任工作待遇,建立健全班主任激勵機制,設立專項資金,將班主任津貼調整為每人每月不少於1000元,具體按班主任年限和工作完成的質量予以區分發放。


湖南株洲市人大代表

重視“問題少年”的教育

湖南省連續發生了3起未成年人殺人案,震驚全國。3名行兇少年被警方抓獲歸案後,如何安置他們成了一個棘手問題。因未達到負刑事責任年齡,吳某康被釋放。其家屬想把孩子送回學校,但遭到很多學生家長的抵制。

長沙市新城學校是湖南省唯一一所由財政全額撥款、主要針對有嚴重不良習慣和輕微違法犯罪行為的未成年人進行教育、矯治的公辦特殊學校,由長沙市司法局主管。但這所教育轉化“問題少年”成效顯著的學校,正面臨著生源日趨減少的困境。學校黨總支書記說“一些家長把工讀學校和少管所相提並論。認為工讀生全是違法犯罪的少年,在一起容易引發交叉感染。但實際上,工讀學校是對有輕微違法和不良行為青少年教育矯治的學校,其最大的作用是預防和矯正孩子們的不良行為,而不是對他們犯罪後的懲罰。” “工讀學生的人數並不是越多越好!”,但只要能將這個地區有不良行為的青少年教育矯治好了,那工讀學校就有存在的意義和價值。

“建議政府加快推進我市工讀學校建設,為我市青少年的健康成長營造更加良好的社會環境。”在近日召開的湖南省株洲市地方兩會上,株洲市人大代表梁天琛建議加快株洲市工學校建設步伐。他透露,由於經費、編制等各種原因,株洲市工讀學校建設一直沒有落實。去年12月,全國人大社會建設委員會來株洲開展未成年人保護法(修訂)立法調研工作時再次強調了工讀學校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河北省人大代表

重視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幫扶

留守兒童由於長期與父母分離,基本上屬於隔代撫養。從孩子的角度看,因為長期缺少父母關愛和教育引領,缺少安全感和歸屬感,心理健康問題受到極大影響。部分留守兒童性格內向,情感淡薄,不善於與他人交往,存在抑鬱自卑的心理問題。近幾年,國家加大投入鄉村教師繼續教育培訓經費,廣大的農村教師在不斷的學習中提升著自身的專業素養,但回到現實環境面對大批的留守兒童和不同家庭教育背景下複雜而尖銳的問題,仍然有太多的無力感。

河北省人大代表、邢臺市第十九中學教師劉淑貴提出,建議教育行政部門重視幫扶鄉村學校引進專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及時做好學生心理輔導工作。增加鄉村學校美育教育課,補充壯大鄉村教師中美術、體育、音樂教師的力量,併發揮三大學科教師的力量做好美育教育,開展陽光有氧運動。組織專家教師團隊,送教到村,幫扶到家,進行家庭教育指導和義務教育宣傳,同時增加傳統文化教育,讓更多家庭因為對教育的懂得而更加的重視教育。


廣西政協委員

加大特殊教育扶持力度

“發展特殊教育,有助於改變殘疾人的命運,提高他們的生存質量,從而更好地融入社會。”

來自來賓的自治區政協委員張雪玲,呼籲我區加大對特殊教育的扶持力度。她建議,強化各級政府對於創辦特殊教育學校的標準要求,出臺《特殊教育學校的標準化建設和評估驗收辦法》;從福利彩票行業收入中留出對特殊教育領域的預算,多渠道籌措經費,保障特殊教育事業,並增加對特殊教育教師培養培訓經費的安排。

浙江杭州市政協委員

杜絕中小學盲目引進過多課程

減負始終是近年來的熱點教育話題。在國家規定的基本課程之外,現在不少學校都熱衷於在義務教育階段增加“所謂的特色課程”。“其中有些是對當下學校教育的有益補充,但有些卻並不符合兒童認識特點和教育規律,不應盲目引進。加上課程實施的時間、場地和師資難以保證,如果把所有具有學習價值的課程都加入進來,就成了新的‘繁難偏多’。”

杭州市十一屆三次會議政協委員、杭州市時代小學校長唐彩斌的提案關於減輕師生負擔、健全學校課程准入機制。可以成立地方課程教材委員會負責審查課程內容准入,嚴格把關學校的學習課程,也是從源頭上減輕學校、學生和教師過重的負擔。

北京市政協委員

學前教育資源緊缺的問題應得到充分解決

谷盈熱點:2019地方兩會進行時,代表委員都關注哪些教育議題?

2019北京市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繼續實施第三期學前教育行動計劃,加強普惠性民辦園教師工資指導,強化幼兒園監管,繼續通過新建、改建、擴建及鼓勵引導社會資本舉辦幼兒園等多種方式,新增幼兒園學位數量3萬個,讓孩子們在家門口都能上到好學校,解決“就學難”問題。

關於學前教育資源緊缺問題,北京市政協委員馬慧娟提出,應從構建多形式、廣參與的托育服務體系,增加幼兒園學位供給等方面解決學前教育學位不足難題。一方面從制度上保障幼兒園用地和建設。另一方面,要加快公辦幼兒園建設。北京市政協委員許豔麗表示,目前北京市公共托育服務面臨托幼事業缺乏總體規劃、政策扶持不夠、托幼事業責任主體不明、服務管理缺失、托幼機構數量不足等問題。應合理推進北京市構建托幼服務體系建設,完善托幼事業發展。北京市政協委員王緋玲建議,相關部門要特別關注民辦學校幼兒教師與公辦學校幼兒教師享有同等權利、同等社會待遇的落實情況;完善落實民辦幼兒園教師社會保障機制。


河北省政協委員

建議在中小學開展性別平等教育

2018年11月18日,“2018年11月18日,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在2018年學習力大會中聲稱‘現在中國是因為女性墮落導致整個國家墮落’的觀點在網絡上引發熱議。”

省政協委員、省政協常委王冬梅說,該事件說明了對婦女的歧視和偏見依然存在,在中小學校開展性別平等教育很有必要。根據《中國婦女發展綱要(2011-2020年)》中“性別平等原則和理念在各級各類教育課程標準及教學過程中得到充分體現”的目標要求,全國各地陸續開展了開設中小學生性別平等課程的工作。性別平等的完全實現仍然任重道遠,建議在全省中小學開展性別平等教育課程。


四川省政協委員

擴大民族地區教師隊伍編制

在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喜德縣,彝族小女孩吉瑪阿呷曾因聽不懂漢語,不願意與外人交流。後來,在村裡村幼教點就讀後,她學會了日常的普通話,為融入小學教育打好了語言基礎。2015年,四川省委、省政府在大小涼山彝區啟動實施“一村一幼”計劃,以村為單位建幼教點,普及以雙語教育為主的學前教育。3年多過去了,該計劃在實施中的運行情況怎樣?遇到了哪些困難?

1月13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四川省第十二屆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在成都開幕。這次,涼山州人民政府副州長、民革四川省委副主委肖春帶來了3份提案,其中之一便是聚焦涼山州的教育問題。在一份名為《關於加強民族地區“一村一幼”輔導員隊伍建設的建議》的提案中呼籲,繼續加大對民族地區“一村一幼”經費投入力度,不斷提升輔導員能力,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並建立有效的考核激勵制度。

2019年3月3日、3月5日,全國政協、全國人大兩會即將召開,來自全國的代表、委員們將帶著這些提案,齊聚人民大會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們帶來的地方聲音,對新一年教育改革的決策有著重要的推進作用。我們將持續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