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北汝河许昌襄城县段因为下游大坝施工,该河水位大幅下降,使得这条河上一座建于元末明初的石桥重建天日,引来无数人参观凭吊。也让这座历经风雨的千年古县的文化魅力再次展现。
襄城县,位于中原腹地,隶属于许昌市。古称氾地,公元前636年,周襄王为避叔代之难曾居于此,公元前540年,楚灵王在此地筑城,取名襄城。此后,历史变迁,岁月更迭,襄城一名一直沿用至今。
由此可见,襄城县的历史不可谓不悠久,相信很多现在已经成年的大人们都会记得小时候经常爬上去摘杏花的古城墙,是始建于春秋,成规模于汉,之后历经修缮的全国重点保护文物。
都知道首山之前叫做南寺山,因为山下有座寺,就是现在修缮后的乾明寺,是建于唐武德年间,曾经拥有规模超过少林寺的塔林。被誉为中州第一禅林,寺内那颗银杏树已经成活了上千年。
曾经的襄城县“一完小”是很多襄城人的母校,它的校园就是建于唐贞观二年的文庙……
类似这样动辄上千年的历史遗迹实在太多了。
而曾经名满中原的襄城八景,汝水虹桥,乾明晓钟,紫云残雪,灵武秋风,龙池晚钓,阳台暮雨,青冢愁云,高桥夜月。如今,仅有乾明晓钟,紫云残雪,灵武秋风尚有遗迹可寻,汝水虹桥只能在秋冬枯水季偶尔露出水面,其余大部分已经淹没浩瀚。
明朝中期襄城文风鼎盛,曾经涌现出李敏、辛自修、姚继可、许廓、世家宝、古起都、张鹤鸣七位尚书,另外还有50多名进士,137位举人在朝和各地为官,被称“襄半朝”。这是襄城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代。位于襄城县西南的紫云山上,时任户部尚书李敏回乡守孝期间所建的紫云书院。更是当时中州学子竞相求学的理学中心。是中原程朱理学的重要弘扬地。对以后襄城县文化的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时至今日,襄城县教育事业依然位列许昌市之首,襄城高中是河南省第一批师范性高中,升学率曾经连续多年畏惧平顶山许昌两市高中之首,涌现出多位省、市文理科状元。是平顶山、许昌两市学子心中的圣地。
如今的襄城县,不管是经济总量还是人均收入,即使在许昌市也不靠前,交通除去一条兰南高速和311国道亦无亮点,曾经呼声很高的郑万高铁也最终确定西线而与襄城失之交臂。但从这些数据上看,襄城县算不得一个实力雄厚的大县。但是,作为有着上千年历史的古城,她却有着独特文化魅力。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襄城县开始日益重视襄城历史文化的发掘弘扬工作,一大批历史遗迹在经过重新修缮后重新焕发生机。
现在的紫云书院,四周风景如画,院内墨香阵阵,盛世文风映照出当年的无限风光。
现在的乾明寺,历经修缮,中州第一禅林风采依然,大唐盛世的辉煌隐隐若现。
位于县城西部的明清古街,已经成为襄城的名片,胡辣汤,羊肉锅盔,丸子汤,王洛猪蹄,焖面等襄城名吃汇聚其中,每日热闹非凡,依稀再现着历史的车水马龙。而连接这条古街的北城门也成为来襄游玩的必去景点。
流淌千年的北汝河边上,位于古城墙脚下的古城公园已经成为襄城人民休闲娱乐的首选去处,而建设中的北汝河国家湿地公园,未来将为襄城旅游增添亮点。
閱讀更多 話說傳說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