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打倒孝和親情的是“含蓄”,是簡單

國慶放假回家時和姥姥姥爺小聚了一次,本來準備去他們那兒,聽媽媽的建議我開著家裡的小破三輪車把他們接了過來,我剛到兩人家裡,和他們說去我家吃火鍋時姥姥便開始收拾了,雖沒說開心,但表現出來小孩一樣開心。這便是親情的流露吧,我便想孝不如說是親情也可以如此簡單吧。

可能我們有時會考慮到“孝”這個問題,子欲養而親不待,告誡我們行孝要及時。然如何表達卻是問題,我們中國人比較含蓄,對於親情的表達往往及不會流露在外,只是會做大多數父母或兒女做的事,說大多數父母或兒女說的話。而在如今這個快速發展的社會,大多數人做的事演變為物質的給予,大多數人說的話越來越簡短。親情甚至變得脆弱。

然而其實孝更確切的說是親情表達很簡單的。正是因為簡單,作為兒女我們可能明白,卻不曾真正去實施。作為父母他們們理解,卻也不曾要求什麼。

所以啊,含蓄什麼的拋棄吧,父母們有時學會在兒女面前“無理取鬧”吧,簡單到一頓飯都吃不了,他們不算孝,親情這個詞不只是一個漢語詞彙。兒女們主動吧,在允許的時間主動為父母做那些簡單到可以忽略的事兒,說出來那些心裡的話。看孝看親情不如行孝行親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