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中心城市比不上地級市,這是瀋陽被黑的最慘的一次

瀋陽vs三明

前幾天,小編在某乎上注意到了一個問題:瀋陽究竟發展到什麼程度了?

東北中心城市比不上地級市,這是瀋陽被黑的最慘的一次

這個問題的題主稱,自己是福建三明人,由於高考失利,考到了東北大學,身邊家人朋友說瀋陽各方面都不如三明市,自己也考慮復讀,想問問瀋陽現在的發展程度。

小編看到這個問題,第一反應是:三明是哪...百度了一下,三明最為人熟知的是:沙縣...

東北中心城市比不上地級市,這是瀋陽被黑的最慘的一次

而且我相信,全國除了福建人,都要問出這樣的疑問。

後來翻開問題歷史,原題目其實更過分些——瀋陽究竟落後到什麼程度?是什麼原因使得瀋陽還停留在畜力車時代?

東北中心城市比不上地級市,這是瀋陽被黑的最慘的一次

如果這位題主不是強行引戰無腦黑,那麼很可能說明了一件事:瀋陽在南方人眼中,真的就是這種印象。痛心啊...

好在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幾十多個老鐵熱心的教育了一下這位小老弟,有科普瀋陽老大哥歷史地位的,有貼出瀋陽高校數量的,有對比瀋陽和三明城市規模的,還有真誠希望題主復讀的,理由是:畢竟題主這種人來東北容易被打...

不好分辨

像上述瀋陽與三明的比較,明眼人一眼就看得出,瀋陽獲勝的毫無懸念。堂堂共和國長子要去和不知名的小城市做比計較,再怎麼贏,只會自身掉價。

但有些對比,就不那麼好分辨了,甚至於被黑的太久的東北人,自己都會有些恍惚。

東北中心城市比不上地級市,這是瀋陽被黑的最慘的一次

比如這個2018年底的問題:題主是個遼寧人,有份工作要去江蘇的南通或徐州,自己也叫不準這倆城市是什麼水平,發問瀋陽、大連、南通、徐州四個城市那個更好。

以前東北經濟好,瀋陽人眼中都得同各個省會城市對比,什麼杭州蘇州南京武漢西安,自認是新一線城市。然而最近幾年經濟陷入低谷,城市GDP排名從全國十幾名一路滑到三十多名,眼看著一堆不認識的南方城市都跑到了瀋陽前面,自信心也一路跌到了低谷。什麼佛山南通濰坊鹽城,以前瀋陽人都不會放在眼裡的城市,現在在一個個都在拷問瀋陽人的自信心。以至於瀋陽人會有種恍惚:現在也叫不準有多少南方地級市比瀋陽還強。

所以這位題主才問出了這樣的問題。是啊,從GDP排名上,這四個城市的排名已經悄然變為了 南通>大連>徐州>瀋陽 ,瀋陽墊底。如果把瀋陽放到江蘇,瀋陽只能排到第八位。

東北中心城市比不上地級市,這是瀋陽被黑的最慘的一次


東北中心城市比不上地級市,這是瀋陽被黑的最慘的一次

關於這幾個城市的水平,可以打個比方:

瀋陽和大連好比老牌生意人,前幾年掙的挺多,但最近幾年生意差些;徐州和南通則是最近才開始做生意的新人,掙了不少,年收入已經超過了瀋陽和大連。

收入(GDP)的超越不代表家底(城市水平)的超越,瀋陽和大連還是有底子的,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省會、東北中心城市、計劃單列市,再如何也要比地級市要強。

如果再綜合考略房價、教育、醫療、交通、城建水平、可支配收入,瀋陽與大連的優勢會更大。

還是輸了:

必須得承認,能有人發出這樣的問題,已經是我東北輸了。東北中心城市去跟福建倒數的城市比,東北經濟第一的城市要同一個地級市相比,不光外地人不瞭解,甚至自己人也開始恍惚,這樣的對比反應出了東北的無奈。

其實對一些城市的刻板印象人人都會有,比如笑談中騎馬上學的內蒙古,瀋陽則成了經濟停滯的代表。這樣的對比表面看是黑,但民間各抒己見的答案,還原了瀋陽(或是東北)的真實樣貌,讓更多人看到了瀋陽的優勢,從結果來說,這種“黑問題”改變了外人對瀋陽的刻板印象,甚至宣傳了瀋陽。

東北中心城市比不上地級市,這是瀋陽被黑的最慘的一次

遼寧去年GDP增長5.6%,省裡表示,遼寧已走出最困難時期。在經歷了近五年的兜兜轉轉,我們終於能長出一口氣,迎來的真正的觸底反彈。被黑與否不重要,實力才是硬道理,未來會越來越好,讓我們一起用行動,擊潰所有的偏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