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阜内大街改造后什么样?规划设计师先带你走一圈

继续推进阜成门内大街的片区更新,这一规划春节前又出现在了西城区两会和北京市两会上。阜内大街,既是一条车水马龙的重要道路,也是守着白塔寺、历代帝王庙等文物和老北京胡同的景观街。

路边开墙打洞的奖杯铭牌店一家家减少,宫门口西岔胡同里少了鱼腥味,公交车站变得更人性化,诸如此类的细节,逐渐让这条老街变得面目清晰。作为“阜景街”的西段,这条道路的改造计划,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就曾提出,经过近年来的改造,至去年年底,阜成门内大街的一期工程已基本完成,今年开始,这条大街的二期工程也将紧张开展。

这条大街已经和即将发生怎样的变化?春节长假刚过,规划设计师带着记者沿途走了一圈。

北京阜内大街改造后什么样?规划设计师先带你走一圈

改造中越来越重视细节

阜成门桥畔大街街口,曾有不少乱放的自行车和有桩公共自行车位,而今这些占路的设施全都不见了。“挪到里面啦”,负责阜成门内大街规划与改造的北京华融金盈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负责项目规划设计的苏秋鹏说。

北京阜内大街改造后什么样?规划设计师先带你走一圈

绕到桥西北角的地铁站后面,可以看到两座新建设的存车棚,其中一座下面是有桩自行车,另一座下面则是电动自行车和普通自行车。这里是拆违后修整出来的空地,但与普通车棚不同的是,这里已经预留了电源设备,如果有需要,未来随时可以通电给电动自行车充电,或是增加其他用电的车棚管理设施。

走在路边,沿街小店的大门、窗棱皆是八角形的连续图案,为了在这一点上做到简洁与整齐,工作人员也做了一番研究。“传统的卷帘门方案曾经是使用最多的,但是并不美观,而且与这条古香古色的大街不配。”但看似漂亮的图案,又未必能达防盗的效果。最终这里兼顾美观与坚固,选择了“龟背锦”形式的铁质防盗门窗。

通往鲁迅博物馆的阜成门内北街街口旁,有着不少临街店铺。之前一些餐饮类店铺门口的垃圾箱时常“爆满”,而拐角处的垃圾箱却常空着大半。如今,垃圾箱的摆放也重新做了规划。“用鲁迅的话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用现在的话说,既然那些地方能形成道路,那么它便是需求,在这样的地方摆设垃圾桶,也就是所谓的‘人性化’。”苏秋鹏说。

沿街店铺的门牌号旁也增加了一块牌子,上面印着二维码,名叫“共治码”。扫描二维码可以跳到商户介绍的界面,这里不仅可以获取商户的基本信息,还可以对商户门前三包差、乱摆乱放占用道路等情况进行举报,接到来自这条渠道的举报后,从胡同街区物业到执法部门都能收到信息,可以实现迅速处理。

在苏秋鹏和设计规划师同事眼里,“细节”是让这条大街更美的关键。

除了绿化尽量都做减法

路灯杆、电线杆的减少,也是这条街边最明显的变化之一。在调查街边状况使设计师们注意到,一期工程所涉及的这条年代久远、人流量颇大的道路边,680米内竟有着183跟杆子,换算下来路一侧平均每七八米就有一根电线杆,在一些路口,甚至两米内就有多达四五根电线杆。整合路灯杆、让一根杆子发挥电车线路架设、路灯、交通标识等多种功能的想法随即提出。

看似简单有效的想法,执行起来着实费了一番力气。除了少数废弃杆,每根杆子都有自己的用途和产权。工作人员花了不少时间,跑遍各个单位、与产权管理单位一起一起实地查看并将部分功能合并。如此一来,183跟电线杆竟减少到了55根,“实现了街区整理‘减量’的理念。”苏秋鹏说。

街边的变电箱小型化后又挪到了角落里或是腾退的房屋里,重新安装时根据使用需要进行调整,也是这种理念的体现。

临近赵登禹路口,路边的奖杯、铭牌店铺多了起来,这里曾是相当有名的这一类产品集散地。只有少量店铺用房是登记注册过的商用门脸房,其它很多店铺都是开墙打洞后才变成店铺。这一情况将在今年逐渐改善,目前已有一些店铺腾空并改回以前的样子。

胡同里的煤棚、违建房也都拆除了,老城里腾退出越来越多的公共空间。在老城中不断做“减法”的时候,临近阜成门桥的路口处却多了一排树木,这也是设计师为这条街度身打造的一条绿化隔离带。大街本是双向四车道的建制,随着金融街高楼大厦的拔地而起,宽阔的大楼前广场和渠化的辅路使道路变得更加开阔,但在设计师眼里,“街道失去了边界,街景失去了平衡”。街面变得整洁之后,尤其凸显出这里过于开敞。老街中心对称的平衡感和尺度感消失了,过去树影斑驳的老街印象找不到了。于是设计师在这里增加了一排北京土生土长的大槐树。

但这是否与“减量”的原则矛盾呢?“对于北京来说,绿色不仅不能减,还要继续增加。腾退出来的小块空地,我们都在想尽办法增加绿色,做成景观小公园,这里增加树木不仅实现了这个目的,还增加了视觉的层次感和协调感,正是一个优秀的细节。”苏秋鹏说。

而减少后的一些与民生相关的店铺,将遵循市场选择的原则,如主食副食、蔬菜店铺,若店主仍然有意经营,则可在街道新设置的便民服务中心中重新设立,保证民生。

临街胡同变宽了

北京阜内大街改造后什么样?规划设计师先带你走一圈

宫门口东岔、西岔这两条小胡同里,几年前还是居民们的“菜市场”,街边连排的小商店、小饭馆还要把摊位、垃圾桶摆在路边,在这里生活了半辈子的居民李老先生,对此记忆犹新。“西岔路口那曾经有过一个卖鱼的店,每到夏天都得捏着鼻子才能走过去。到了冬天乱七八糟的东西都往下水道里倒,路口经常结冰。”而商户们的小三轮车常常锁在路口电线杆上,也让过往的车辆头疼不已。

不久前,包括华融金盈、清华同衡等专业规划设计机构和街道、社区工作人员刚刚在白塔寺街区会客厅里,举行了一场专门针对宫门口东西岔两条胡同的讨论会。这里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两条小巷中居住、通行的老年人格外多,像路边停放自行车这样的问题,在年轻人看来不过是不美观,而对老人来说,则是非常明显的出行障碍。规划部门计划,在这里设计更合理的自行车存放区域,充分利用空间的同时,为老年居民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

李老爷子的一句话更能概括居民们对大街、胡同变化的感受:“看上去更好了,但需要一段时间适应。因为以前的变化慢,这次变化快。”

二期比一期更细致

北京阜内大街改造后什么样?规划设计师先带你走一圈

阜成门内大街的改造,从2015年开始,经规划、施工、收尾,至今一期工程、从阜成门桥至赵登禹路口提升改造基本完成;春节假期刚刚结束,工作人员又在为二期工程忙碌了。二期工程是从赵登禹路口至西四路口,全长713米。

苏秋鹏和记者走到了大兴隆胡同口。这里的景致挺特殊,不过六七米宽的小胡同,其西侧是历代帝王庙的红墙琉璃瓦,东侧则是商业设施的仿古灰色外墙,也是胡同摄影师甚至婚纱摄影师格外喜欢的一条小巷;然而现在,小巷里面沿着墙根儿停了一溜汽车。

胡同内外的停车问题,也是这条老街在经历近些年的发展后,需要面临的问题,这个问题不仅影响着这条街的通行能力,甚至也影响着整个白塔寺地区的历史风貌。“受壁街下面正在建设着地下立体停车场,可以容纳480辆汽车停放,这个工程预计将在2020年完工。据我们调查,整个白塔寺街区一共有700多辆机动车的停放需求,这个停车场加上一些附近单位共享的停车设施,就足够容纳了。”

届时阜成门内大街路边、白塔寺周边的许多小巷将不再停车,通行能力和风貌均得到保障。

从一期规划到二期,跨越了从过去到未来,至今已5年。一期工程增设绿化、优化公共设施的理念将继续推广,整合路边路灯杆、电线杆的成功经验也将继续发挥作用。不过,一期使用的地砖可能会更换,“一期的地砖非常漂亮,但是实际使用我们发现它透水性稍差,二期将会使用透水性更好的地砖。‘海绵城市’更贴近大地、贴近自然,可以让大地发挥调节局部气候的作用,走在街上会更舒适。”

整洁的街区、小巷,是否会缺乏了生活的味道呢?这些年苏秋鹏也注意到,有不少老居民报怨老城区的生活缺少了“过去的味儿”。他从生活和技术等层面思考过这个问题,“一方面,过去城市建设者对‘修旧如旧’理解并不透彻,有些地方的修缮,只不过是贴一层灰色的外墙砖;而现在,我们讲究要按照不同时期、不同建筑风格等具体要求,来恢复某一个建筑的外观,保留住这些建筑的个性。”比如不久前修缮的西四缸瓦市商店,这个商店的外墙是六七十年代普遍使用的水刷碎石,多年过去外墙多次重新装修,把老店面盖在了下面,这次修缮时发现包括牌匾在内的商店老样子保存得不错,便决定继续使用这一工艺将商店面貌复原。“不再是机械式的翻新的修缮啦。”

另一方面则是人们对城市生活充满着怀旧的情感。“对于现代科学理念的规划来说,我们既要照顾大家的情感,也要做到理性,让居民们生活得更舒服、出行更顺畅安全,这才算是最好的效果。”

摄影:张硕

监制:童曙泉、马佳

美编:李丽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