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全球天然氣市場不確定性加劇

近50年來,全球能源利用一直在向低碳化、清潔化方向演進。其中,石油和煤炭消費在全球一次能源消費中佔比總體呈現下降趨勢,天然氣佔比穩定擴大,由1967年不足15%增長至2017年的23.4%。

2019年全球天然氣市場不確定性加劇

整體看,天然氣因具有低汙染、低排放、高利用效率和利用可實現性強等特點,在世界能源清潔轉型中已佔據主導地位,未來市場潛力巨大。但近中期,在全球天然氣供給持續增長、需求增速放緩疊加地緣風險預期增強的背景下,2019年市場發展不確定性或將加劇。

從需求側分析,一方面,全球宏觀經濟走勢是決定天然氣需求增長的根本因素。

現階段,世界經濟存在三大不確定風險:一是全球性孤立主義、新重商主義甚至民粹主義衝突,在2019年內惡化失控或者短期內獲得新平衡與共識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對國際貿易穩定發展和全球經濟增長態勢影響較大。

二是全球性債務風險凸顯,大幅增加了世界經濟下行的可能。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幹事拉加德指出,當前全球債務總額超過180億美元,部分發達國家和新興經濟體均存在債務風險,大幅增加了世界經濟下行風險。

三是區域性政治治理風險可能向經濟領域轉移,英國“硬脫歐”或將對歐盟乃至全球經濟增長產生明顯負面影響。可見,2019年全球天然氣市場需求增長可能受經濟增長放緩甚至衰退的較大沖擊。

但另一方面,全球能源利用清潔轉型將繼續引領部分國家和地區天然氣消費需求增長。

在中國,儘管政府在2018年提出冬季清潔取暖要“以氣定改”,對國內天然氣需求快速增長有抑制作用,但國內天然氣消費市場總體仍處於增長態勢。伍德麥肯茲等機構預測,2019年中國天然氣需求總量將較2018年有約20%的增長。

在韓國,新的電力法案預計於2019年中期頒佈,或增加對煤炭進口與發電的稅費徵收,有利於該國天然氣消費市場進一步擴大。

在印度,其“國家大氣清潔行動計劃”提出,未來5年以PM10和PM2.5等指標降低20%至30%為目標,提高國內空氣質量,將天然氣作為主要替代發電能源加以利用。

在德國,國家煤炭退出委員會將於2019年2月1日宣佈減少煤炭利用的時間表和路線圖,也將促進該國天然氣消費量的增長。

從供給側分析,首先,2018年部分國家和地區獲得了多處規模較大的天然氣勘探突破,為全球天然氣市場供給奠定了較好的資源基礎。其中,諾瓦泰克公司在俄羅斯鄂畢灣地區發現約合9.6億桶油當量的大型氣田;埃尼和道達爾兩家國際石油巨頭在塞浦路斯西南海岸6區塊發現資源量超過1500億立方米的巨型天然氣田;道達爾還在英國北海格倫羅納赫地區發現了資源量接近30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田。

其次,估測2019年有來自美國、澳大利亞、俄羅斯、加拿大和卡塔爾等國合計超過4000萬噸/年的新增LNG供給投放,較2018年增加13%,將進一步擴大全球天然氣市場供給規模。

此外,預計2019年將成為全球天然氣項目通過審查的又一個“大年”,預計總投資超過270億美元的俄羅斯北極LNG二期、莫桑比克及美國等多個投資規模較大、前期準備相對成熟的LNG項目能夠在今年獲得最終投資決定。此類項目儘管距正式投產有較長時間,暫時不形成實質性產量,但能通過供給寬鬆的預期影響市場。

從地緣政治風險角度分析,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和烏克蘭國家石油公司關於天然氣過境轉輸及供給合約將在2019年到期,雙方就新合約特別是天然氣過境費金額爭議較大。烏克蘭國家石油公司認為,現有天然氣過境費率已較為合理,但俄氣認為烏克蘭國家石油公司應降低對過境天然氣的稅費徵收。

儘管北溪二號和土耳其溪兩條連接俄羅斯和歐洲的新建天然氣管道將於2019年建成投產,但短期內仍難以完全消納過境烏克蘭的85億立方米/年的天然氣輸送量。而在去年年底,俄羅斯和烏克蘭兩國關係因“刻赤海峽衝突”事件再度惡化,在軍事、經貿等多個領域產生衝突,未來也存在向能源特別是天然氣領域擴散的可能,極端情況下再度出現斷供情形,將對區域甚至全球天然氣市場造成巨大沖擊。

總體來說,僅從供給和需求兩個層面判斷,2019年世界天然氣市場出現“供大於求”概率相對較大,可能抑制全球天然氣特別是LNG價格增長,這也與大部分機構的預測較為一致。

伍德麥肯茲預測,2019年歐洲TTF天然氣期貨平均價格約為6.9美元/百萬英熱單位,大幅低於2018年的8.1美元/百萬英熱單位;亞洲LNG平均價格也將由2018年的10.3美元/百萬英熱單位降至8.5美元/百萬英熱單位。但地緣政治因素是2019年全球天然氣市場上最大的不確定因素,如果地緣事件衝突升級,短期內可能對全球天然氣市場均衡態勢及價格產生顛覆性影響。

對中國石油企業而言,為防範全球天然氣市場發展不確定性可能帶來的風險,應加強對左右市場發展各類要素的動態跟蹤和科學研判,突出戰略研究工作,為合理決策提供依據。

同時,對內要加大國內天然氣勘探開發資金投入與技術研發力度,保障國內天然氣產量規模穩定增長;對外要進一步加強與相關資源國在天然氣勘探開發及貿易方面的合作,努力實現海外經營並提高資源進口多元化水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