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岁留学2年花光200万,为什么孩子花父母的钱花得那么理所当然?

前几天,一则22岁男孩,出国留学两年花光200万的新闻上了热搜。两年200万,也就是平均每个月的花费就达到了8万多,这已经远超许多家庭的正常开支了。

回国后,父母将他送入一个大专院校就读,结果没两个月他就放弃回家了。如今,打游戏是他的日常生活,跟父母的交流除了要钱之外,已经没有其他话题了。

为什么那么多孩子花父母的钱,总是花得那么理所当然?如果说孩子小还不懂事的话,那么,成年人总该懂事点了吧?实则不然。

22岁留学2年花光200万,为什么孩子花父母的钱花得那么理所当然?

1、“巨婴型”选手

记得有一则新闻,一个29岁的年轻人大学毕业后就一直待在家,不但不出去找工作,还将女网友带回家一起蹭吃蹭住。父母劝他自力更生,他反而说父母有义务养自己。最后,实在忍受不了的父母只得将儿子告上了法庭,希望能通过法律手段将儿子“赶出门”。

后来如何我们不得而知,但毫无疑问的是,心智不成熟的人,哪怕年龄再大也还是个“巨婴”

而印度的一名男子,则从身体和心理上完美地栓释了“巨婴”这个词。他空有一副30岁的皮囊和健全的身体,却赖在家里不出去工作,连家务活都懒得动一下,一直让母亲伺候他而毫无羞耻感。

他除了吃就是睡,要不就躺在床上玩游戏,体重一路飙升到了600斤。时间一长,母亲受不了了,决定用离家出走来逼儿子独立。结果这个男子却以为母亲只是说说而已,也许过两天就回来了。抱着这样的心态,他还是一如既往地躺在床上等着。结果,一个月后被发现饿死在床上……

如果说年轻人还没有建立起责任感的话,那么中年人总该有点责任感了吧。实则也不然。

22岁留学2年花光200万,为什么孩子花父母的钱花得那么理所当然?

2、“骨灰级”选手

如果你对啃老的现象还仅仅停留在孩子或年轻人身上的话,那么你就out了。一名日本的堪称骨灰级啃老族,绝对能颠覆你的三观。

这位“骨灰级”的啃老选手已经69岁了,他一生只工作了两年半,然后就一直靠父母的钱过活。父母亲和妹妹相继去世之后,他将遗产进行了细致的规划,每个月的生活费都会控制在5、6万日元左右。因为遗产毕竟只有那么多,金山银山也总会有空的一天。

不得不说他还是挺自律的,而且起码还知道自己找东西填饱肚子,不至于父母不在了就会饿死。只是,不知道父母的遗产能否支撑到他离世的那一天。

前几年,中国老龄科研中心公布了一组数据,目前中国有65%以上的家庭存在“老养小”的现象,而30%左右已经成年的青年,基本靠父母为其支出部分甚至全部生活费。不知道这组数据是否还在上升。不管如何,啃老已经成为一个让人无法忽视的社会现象。

所有的父母都期盼孩子能够早日独立,但实际上很多人的年龄虽然在增长,心理年龄却一直止步不前。

22岁留学2年花光200万,为什么孩子花父母的钱花得那么理所当然?

3、授鱼,还是授渔?

著名心理咨询师武志红认为,很多中国式的家庭常常是共生的关系,边界感模糊,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这样没有边界感的家庭教育,必然导致问题和矛盾丛生。

大多数父母的想法是,自己穷极一生,为的就是让孩子过上好日子。自己的迟早都是孩子的,现在花和以后花也没什么两样,因此不管孩子有什么要求都会尽量满足。殊不知,这样的思想正是腐蚀孩子的毒药。这让孩子觉得一切都来得太容易,而不再愿意自己去奋斗。

一旦失去了奋斗的动力,孩子成为“巨婴”也就不足为怪了。

不过在《少年说》的某期节目中,却有清奇画风的一幕。有一个高中男生控诉他的父母,从小到大故意给他灌输一种家里穷得揭不开锅的思想。以至于他真的相信了这个谎言,还老是担心哪一天就真的吃不上饭了。

一直到高中,他才发现了端倪。原来家里从来就不缺钱,爸爸妈妈每天不是吃吃喝喝就是做美容护肤。所有的人都知道,就他一个人被蒙在鼓里,全家就他一个人过着穷酸的生活。

不过,即使他现在发现了这个秘密,也没有就此过上富二代的生活。因为,他妈妈说钱要花在刀刃上,不能花在刀背上。该节约的还是要节约,该勤奋的时候还是要勤奋。而且妈妈花的钱都是自己挣的,孩子想要有钱花,就一定要自己努力,自己挣钱自己花。不得不说,这位妈妈的教育观相当正。

有人说,真正的爱,是在孩子羽翼未丰满之前,给与他耐心和呵护;在他羽翼丰满之后,放手让他飞翔。

如果我们一直将孩子捧在手心里,他就会习惯依附于我们,无法成长,更无法独立。父母,不应该是孩子理所当然索取的对象,而应该是指引孩子自我成长、自我蜕变的指路明灯。

………………

(菈妈:热爱文字与生活,专注亲子教育和情感的二宝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