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小的孩子逼一逼就好了?瞎扯!

有人说孩子是两个陌生人之间尬聊最好的开始。是的,哪怕你再不想和旁边的人聊天,可是人家夸奖了你的孩子,你不也得礼貌性回答么。

夸奖的话我照单全收,但是,有些话比如“这孩子真老实”“这孩子胆儿真小”之类的,我会在心里冷哼,然后掉头就走,或者也有怼回去的时候。

记得有次过年的时候,我带着五个月大的哥哥去餐厅吃饭,正好外面鞭炮声大作,哥哥吓得花容失色。旁边的一个服务员随即说:这孩子胆儿真小。

我白了她一眼,五个月!你给我胆大一个来看看!

我的孩子,不需要别人武断地来做总结下定论

当然了,每个妈妈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落落大方人见人爱。看到其他表现欲强的孩子在人前又唱又跳丝毫不紧张的美好,也会有种恨铁不成钢的心情。

毕竟在这个时代,敢于展现自己意味着可以获得更多机会和拥有更好的平台。

焦虑的心思不言而喻。

胆小的孩子逼一逼就好了?瞎扯!

基于这种压力和焦虑,我们通常会选择多带孩子出去玩,将他推出去结交新朋友;给孩子报各种兴趣班,鼓励他在别人面前展现自己;逼他多参加集体活动,哪怕他不情愿……

这样真的有用吗,孩子有改变吗?有的!当挑战变成了日常,孩子看起来就不那么紧张了,也可以表现得很好。但是,一旦碰到新事物,他还是照样往回缩。一切又回到起点。

毕竟,我们不可能为了克服孩子紧张和害怕的情绪,就把能想到的场景都预练一遍。因为,生活没有彩排,也没法预演。

那么,孩子害怕冒险、拒绝新事物,这正常吗?为什么会这样,这看起来不难啊。

胆小的孩子逼一逼就好了?瞎扯!

一部分孩子天性如此,强求不来

很多孩子就是不愿意在人前展示自己,包括小时候的我自己。但这并不代表我就胆小。

上小学的时候,我就敢和同桌男生划三八线,顺便偶尔偷偷抽掉对方的凳子看他摔跤出丑。

上初中的时候,我前面的男生告状告到家里,因为我老把他背后的扣子剪下来,还给他。然后等缝好了再剪,再还……(呃,是有点过分了)

在家里扮演着小白兔角色的我,在学校绝对不是吃素的。当然了,我也是看人下菜的,绝对不会招惹太麻烦的人。

担心不够完美而干脆保持沉默

这样的孩子比较追求完美,如果做不到最好就宁愿不做。这样的想法无可厚非。虽然我们知道不用太刻意追求完美,但是,扭转不了他们的想法。

紧张导致恐惧

轻微的紧张是正常的,但如果因为紧张而到了恐惧的地步,那么抗拒新事物就是必然的了。

不要小看这一步之差,恐惧代表他非常没有安全感。一个没有安全感的孩子,是无论如何也没法放开自我的。

那,逼一逼能不能好?

如果你妄想着把他推出去,就能让他自己独立起来,那就大错特错了。

胆小的孩子逼一逼就好了?瞎扯!

那么,这个问题无解了?当然不是,虽然说这都是天性使然,但还是有办法改进的:

1、给他足够的时间观察

哥哥就是比较谨小慎微的性格,不管做什么事或者玩游戏,他喜欢先在旁边观察,内心衡量出没有危险了,或者他觉得有把握了才会投入进去。

上周天我们在公园里玩,喷泉池里有一个“曹冲称象”的雕塑,有一个小女孩爬了上去,并且招呼她的同学也上去玩。(注:攀爬雕塑不文明,请勿模仿)

她的同学有些害怕,不敢下去,说:下去了你怎么回来?你示范给我看一下。

这有何难!这个小女孩于是示范了从哪里可以爬上雕塑,又如何从喷泉池里回到地面。

我赞叹着小姐姐真厉害,然后催着他离开。没想到,在一旁观察的哥哥也要去爬雕塑。他顺着小姐姐刚刚的指引,完美的爬上了比他人还高的雕塑。

这在平时看来,是不可能的!小姐姐的亲身示范是一个契机。他先观察,然后在心里评判之后做出尝试的决定,这比什么鼓励都管用。

2、给他足够的安全感

有的孩子在面对新事物或者挑战的时候,首先考虑的不是这件事好不好玩,而是,我做砸了怎么办?或是这件事看起来有危险,我还是离远一点好。

语言的安抚是最轻最不管用的。就像别人不管怎么说这狗不咬人你摸摸吧,我都不敢伸手一样。我内心的恐惧就是所有软乎乎的会动的动物……

孩子也一样,我们仅仅安慰他说“这没有什么好害怕的,不用担心”之类的话语太苍白了。

但如果我们认真倾听,了解他究竟在担心害怕些什么,再给出建议或者示范给他看,他接受的可能性就会提高。

否则他会觉得你没有get到我在害怕些什么,这真的太可怕了,你居然没有意识到!我不能依靠你了,我只能自己保护自己。

失去安全感的人,更别提让他做什么新的尝试或挑战了。只有真正有安全感的人才会自带强大的力量,可以做到披荆斩棘勇往直前。

胆小的孩子逼一逼就好了?瞎扯!

3、难度适中的挑战机会

不要期待问题一夜之间就能得到改善,但也不要什么都不做。

没有挑战,孩子的能力和自信得不到发展,而超出孩子能力范围太大的挑战又会打击他的自尊。所以,适度很重要。

如果孩子害怕在大庭广众前演讲,赶鸭子上架只会让他更恐惧,表现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那不如尊重他的感受,先要求他在好朋友面前试试吧。

幼儿园里报餐的形式其实很不错,每天由一个孩子轮流站在前面为大家报中午的菜名。结束之后,大家一起鼓掌,说:xxx你真棒,我要像你一样棒!

这样简单又直接的鼓励非常受用,起码报餐的孩子在那一刻得到了极大的鼓舞和满足。

总之,在充分尊重他的情况下,为他创造挑战机会。能做到固然好,做不到也不用沮丧和责备,否则会给他带来更大的压力。

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成为万众瞩目的明星,也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做细致谨慎的工作。

谨小慎微没有错,不愿意尝试新事物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每个人的成长轨迹不一样,成就也会不一样。

而且,内心细腻谨慎的孩子往往思路清晰,做事有条理,爱思考又喜欢研究。多看看孩子的优点,而不是纠结一些外在的东西才是王道

---------------

(菈妈:热爱文字与生活,专注亲子教育和情感的二宝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