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邂逅大西洋:“舍爾”號與HX-84船隊的激鬥


生死邂逅大西洋:“舍爾”號與HX-84船隊的激鬥

序章

與一戰時期龜縮於北海和波羅的海的德國海軍公海艦隊相比,二戰時期的德國海軍艦隊雖然規模小得多,但作戰行動更為活躍,尤其在戰爭前期,包括戰列艦、重巡洋艦在內的重型戰艦以及由商船改裝的輔助巡洋艦,想方設法突破英國海軍的封鎖,突入廣闊的大洋,在精明狡黠的指揮官的率領下,執行海軍總司令雷德爾元帥精心策劃的巡洋作戰。它們的任務並不是同數量上遠遠超過自己的英國海軍進行勝算渺茫的正面戰鬥,而是儘可能地襲擾與大英帝國命運攸關的貿易航線,從而阻礙英國從海外殖民地輸送戰略資源、生產生活資料以及部隊武器的運輸,遏制其戰爭機器的運轉。依據這一任務目標,執行遠洋破交作戰的德國襲擊艦都要遵循儘量避開英軍戰艦的戰鬥準則。

生死邂逅大西洋:“舍爾”號與HX-84船隊的激鬥

■ 德國海軍總司令埃裡希·雷德爾海軍元帥,他在總結一戰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了“巡洋作戰”的戰術理念。

1939年9月3日,英德宣戰,英國海軍立即對德國實施封鎖。早有準備的雷德爾在戰爭爆發前就將部分戰艦預先部署到大西洋上,在第一時間投入破交行動,留在本土和正在建造的重型戰艦也陸續潛入大洋,展開作戰。在德國海軍屈指可數的重型戰艦中,最適合遠洋破交的艦隻莫過於被外界稱為“袖珍戰列艦”的德意志級裝甲艦,該級艦是德國海軍利用戰後軍備條約的漏洞,為破交作戰量身打造的奇特艦型,採用新穎的全柴油機推進,擁有比蒸汽輪力動力艦船更遠的航程,有助於在沒有海外基地依託的情況下在遠海進行長時間作戰。同時,裝甲艦的航速高於當時英國海軍的大部分戰列艦,而6門283毫米艦炮賦予其優於條約型巡洋艦的強悍火力,從而獲得了“打得過的追不上,追得上的打不過”的獨特戰術優勢。

生死邂逅大西洋:“舍爾”號與HX-84船隊的激鬥

■ 盟國海軍艦船識別手冊上關於德國海軍德意志級裝甲艦(重巡洋艦)的資料頁,該級艦標準排水量10000噸,裝備283毫米艦炮6門,航速可達28節。

3艘德意志級裝甲艦均參加了戰爭前期的破襲戰,而表現最出彩的是二號艦“舍爾海軍上將”號,該艦在1940年10月至1941年3月間首次出擊就創造了德國水面襲擊艦最成功的戰例。“舍爾”號在提奧多爾·克蘭克海軍上校指揮下進行了一次長達161天的戰鬥巡航,在大西洋和印度洋上巡弋了46000海里,巧妙規避了英軍艦船的追捕,屢屢攻擊得手,先後擊沉俘獲了17艘艦船,登記噸位達113223噸,最後安然返回德國。

在這次萬里遊獵中,“舍爾”號的第一個目標是航行於哈利法克斯—利物浦航線上的HX-84護航船隊,在1940年11月5日傍晚時分,“舍爾”號通過偵察和果斷的行動成功捕獲了船隊。然而,克蘭克艦長大開殺戒的願望因為船隊中唯一的護航艦“賈維斯灣”號的英勇奮戰而化為泡影。這艘由客輪改裝的輔助巡洋艦儘管火力羸弱、防禦低下,依然恪盡職守,不懼死亡,在艦長愛德華·費根海軍上校指揮下向德國襲擊艦發起進攻,在實力相差懸殊的交戰中不幸被擊沉,“賈維斯灣”號的犧牲為船隊贏得了寶貴的22分鐘逃生時間,HX-84的大部分商船都得以逃脫“舍爾”號的利爪,在大西洋護航戰的史冊上留下值得銘記的悲壯一幕。

生死邂逅大西洋:“舍爾”號與HX-84船隊的激鬥

■ 描繪“賈維斯灣”號冒著“舍爾”號的炮火奮力掩護船隊撤退的畫作。

HX-84船隊之戰不僅展現了英德海軍軍人的鬥智鬥勇,同樣印證了英國商船船員的堅毅頑強。他們在強大敵手的致命攻擊下捨生忘死地挽救商船,在船隻沉沒後乘坐救生艇和橡皮筏在冰冷洶湧、風暴肆虐的大海上艱難漂泊,經歷了常人難以想象的痛苦,很多人付出了生命的代價,商船船員們的奉獻與犧牲為慘烈的海戰提供了極富衝擊力的註腳。在HX-84船隊中,油輪“聖德米特里歐”號的經歷堪稱傳奇,這艘滿載航空汽油的油輪在被嚴重擊傷、燃起大火、被迫棄船的情況下居然沒有爆炸沉沒。在漂流數日後,一小隊船員冒險重新登船,撲滅了火焰,重啟了引擎。儘管缺乏導航,他們依然憑藉經驗駕駛油輪成功抵達英國海岸。“聖德米特里歐”號的奇蹟為戰爭中的英國海員們樹立了一座勇氣的豐碑。

HX-84船隊之戰是二戰大西洋海戰中的經典戰例,參與其中的每一個人都在戰爭舞臺上奉獻了自己獨特的演出,給後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讀者朋友們接下來將要讀到的是以此次海戰的歷史記錄為基礎創作的戰史小說,其歷史背景和主要情節、人物都源於史實,也有部分人物是基於藝術加工的虛構,並不影響整體的真實性。筆者希望以這種特別的方式講述78年前發生在大西洋深處的那場生死邂逅……

新艦長

1939年10月1日,歐洲自一戰結束後再度陷入戰爭旋渦已經有一個月時間了。當天,一位四十多歲的海軍軍官登上了“舍爾海軍上將”號裝甲艦的甲板,他中等身材,表情鎮定從容,眼神中透著精明,舉手投足間處處流露出一位職業海軍軍官的獨有氣質。他就是提奧多爾·克蘭克海軍上校,“舍爾”號的新任艦長。

克蘭克是馬格德堡人,出生在1893年3月30日,在他的童年和青少年時代,德國正在威廉二世和提爾皮茨的推動下躋身海軍列強,整個德意志民族都在為打造一支比肩英國皇家海軍的龐大艦隊而痴狂。在那種氛圍下,克蘭克在成年後將成為海軍軍官作為自己的職業選擇就顯得非常自然了。

生死邂逅大西洋:“舍爾”號與HX-84船隊的激鬥

■ 提奧多爾·克蘭克,後來官至德國海軍西方集群總司令,晉升海軍上將。

從1912年穿上海軍士官生制服算起,克蘭克已經在德國海軍軍旗下度過了27年時光。在他加入海軍兩年後,一戰爆發。然而,德皇陛下那陣容壯盛的公海艦隊難以在更強大的英國大艦隊面前討到便宜,只能無奈地接受被封鎖在北海的現實。克蘭克在魚雷艇部隊經歷了一戰全程,他在這些百十噸的小鐵皮船上飽嘗了北海凜冽刺骨的海風和鹹澀寒冷的海水,也錘鍊出堅強的體格和剛毅的個性。在1916年5月31日的日德蘭海戰中,英德主力艦隊列陣對射的壯麗場面在年輕的克蘭克海軍少尉心中植入了大艦巨炮主義的種子,他渴望有朝一日能夠指揮一艘戰列艦向目標猛烈開火。遺憾的是,他的這份夢想隨著1919年6月公海艦隊主力在斯卡帕灣的自沉而灰飛煙滅了,但是,希望依然存在。

生死邂逅大西洋:“舍爾”號與HX-84船隊的激鬥

■ 1919年6月在斯卡帕灣自沉的“興登堡”號戰列巡洋艦。

在《凡爾賽和約》的束縛下,德國海軍的實力跌落到三流水準,只能保留6艘老舊的前無畏艦和6艘輕巡洋艦以及數量有限的輕型輔助艦艇。已經晉升海軍中尉的克蘭克有幸進入僅有15000人的魏瑪海軍中服役,這一事實本身就足以說明他的優秀品質,只有最出色的軍人才能留在軍中。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的漫長歲月裡,克蘭克擔任過掃雷艦艦長、魚雷艇艇長、魚雷艇支隊司令等職務,也在魚雷學校拿過教鞭,緩慢而穩定地向上晉升。

1935年3月,阿道夫·希特勒領導的德國政府宣佈廢除《凡爾賽和約》,實施普遍義務兵役制,重建德國武裝力量。這一震驚世界的決定給克蘭克的職業生涯帶來了嶄新的轉機。同一年,克蘭克被調入海軍參謀部工作並晉升海軍中校,兩年後又晉升海軍上校,出任海軍軍官學校校長,他在這個職位上迎來了第二次世界大戰。

生死邂逅大西洋:“舍爾”號與HX-84船隊的激鬥

■ 從海上遠眺米爾維克海軍軍官學校,該校是德國海軍培養初級軍官的基層軍校,克蘭克曾任該校校長。

在德軍坦克的履帶碾過波蘭國境線後不久,克蘭克接到了一份多年渴望的調令:接任“舍爾海軍上將”號裝甲艦艦長。在戰爭爆發時,“舍爾”號是德國海軍中僅次於2艘沙恩霍斯特級的重型戰艦,雖然其體量、火力和防護相比真正的戰列艦還有明顯差距,但能夠指揮一艘萬噸級大艦對於克蘭克而言也算是夙願得償。不過,這項任命更意味著全新的挑戰,畢竟在克蘭克的履歷表上他從來沒有指揮過巡洋艦以上的大中型戰艦,而且他已經多年沒有在海上服役。現在,他不僅要儘快熟悉這艘戰艦的諸多部門及其運作,詳細瞭解艦上官兵的技能和訓練水平,更要指揮它深入兇險莫測的大洋,與佔據絕對優勢的英國海軍周旋,抓住一切機會撕裂約翰牛的血管,建立每一名軍人都熱切向往的功勳。在克蘭克能夠做到這一點之前,他首先要贏得麾下上千名官兵的信任和愛戴,這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議論紛紛

在克蘭克上任之前,有關這位新艦長的話題就已經在“舍爾”號的艦員中間聊開了。在甲板上,在住艙內,在餐桌旁,總有水兵討論著新艦長的能力,猜測他的性格喜好和領導風格,以及他能否為本艦帶來幸運和榮譽。

在戰爭開始之際,“舍爾”號沒有和兩艘姊妹艦“德意志”、“斯佩伯爵”號一道被預先派往海外,而是留在德國本土,停泊在威廉港附近的席裡希錨地,置於德國海軍西部集群司令部的指揮下。儘管沒有開赴一線,“舍爾”號卻是最早和英國人交上火的德國戰艦。1939年9月4日,也就是英德宣戰次日,英國皇家空軍第110轟炸機中隊的5架“布倫海姆”轟炸機空襲威廉港,“舍爾”號作為港內最明顯的目標受到集中攻擊,被3枚250磅炸彈擊中,但由於投彈高度過低,保險未能解除而無一爆炸。“舍爾”號的防空武器全力還擊,擊落了一架“布倫海姆”,這是該艦在戰爭中取得的第一個戰果。所有人都為本艦的幸運和善戰而深感自豪,只是這份戰績算在克蘭克的前任漢斯-海因裡希·武姆巴赫海軍上校的頭上。至於新任艦長是否也有好運,大家都抱著觀望態度,拭目以待。

生死邂逅大西洋:“舍爾”號與HX-84船隊的激鬥

■ 這幅畫作展現了1939年9月4日,“舍爾”號在錨地擊落英軍“布倫海姆”轟炸機的場景。

在新艦長履任當天的晚餐後,舒爾茨下士打著飽嗝靠在餐桌旁,開始與其他水兵分享自己打探到的消息:“夥計們!你們曉得嗎?新來的這位以前當過海軍軍官學校的校長,這是他的勤務兵尼曼告訴我的。”

“他還當過魚雷艇艇長,肯定是名出色的水手。他在海上的經驗也要比你們這些年輕人豐富得多,你們應該可以信賴他。”一位年齡稍長的老水兵在一旁補充道。

“誰知道呢,走著瞧吧,一切都會清楚的。”舒爾茨帶著不以為然的語氣說道。

然而,舒爾茨們在很長時間裡都沒有機會去判定新艦長的能力,因為在戰爭的第一個年頭裡,“舍爾”號沒有接到任何戰鬥任務,大多時間都在錨地和船廠裡平靜度日。從1940年2月到7月,“舍爾”號奉命回到它的誕生地——威廉港海軍船廠,入塢接受其服役生涯中最重要的一次改裝,將高大厚重的塔式桅樓改為類似“德意志”號的多層桅柱結構,以改善艦體重心位置,增強穩定性;原來近乎垂直的艦首也修改為傾斜伸展的飛剪形艦首,即所謂的“大西洋艏”,以提高遠海航行時的耐波性;在煙囪頂部加裝了導流罩,消除煙霧迴流對艦橋視野造成的影響。在武備方面,“舍爾”號將原有的88毫米高射炮更換為威力更大的105毫米高射炮,同時在前後主炮塔頂部各增加一座四聯裝20毫米機關炮,在前部上層建築頂部還安裝了雷達。

生死邂逅大西洋:“舍爾”號與HX-84船隊的激鬥

■ “舍爾海軍上將”號在戰前(上)及1940年改裝後(下)的側視線圖對比,在改裝中重建了前部上層建築,修改了艦首外形,加強了防空火力。

因為這次改裝,“舍爾”號錯過了同年4月進攻挪威、丹麥的“威悉河演習”行動。已經更名為“呂佐夫”號的“德意志”號在挪威戰役中遭到英軍潛艇的襲擊,艦尾幾乎被炸斷。在改裝完成後,“舍爾”號的艦容為之一新,重建的上層建築使該艦從遠處看很容易與希佩爾海軍上將級重巡洋艦混淆。此外,德國海軍在1940年2月取消了裝甲艦的類別,“呂佐夫”和“舍爾”號被歸類為重巡洋艦。

在“舍爾”號進入船廠改裝後,克蘭克上校暫時調離艦長職位,奉命前往柏林國防軍最高統帥部,參與“威悉河演習”行動的策劃準備工作,制定海軍在此次作戰中的行動方案。在德軍完成對挪威的佔領後,克蘭克又擔任駐挪威海軍司令赫爾曼·伯梅上將的參謀長,直到1940年6月才重返“舍爾”號。

在“舍爾”號改裝期間,幾乎近半的艦員被調往潛艇部隊,而新補充的人員大多是從未上過軍艦甲板的年輕水兵,在他們真正能夠履行職責之前,必須首先適應艦上生活,學習規章條令,掌握各種設備和武器裝備的操縱技巧等等。在完成改裝後,“舍爾”號帶著新兵們在斯維內明德附近海域和但澤灣進行了高強度的訓練,以期儘快具備作戰能力。根據海軍總部擬定的時間表,該艦將在9月10日前完成戰鬥準備。

生死邂逅大西洋:“舍爾”號與HX-84船隊的激鬥

■ “舍爾海軍上將”號在戰前的留影,注意其高大厚重的桅樓結構。該艦在戰爭第一年留在國內進行改裝和訓練。

“舍爾”號在和平時期的艦員定額為1100人。戰爭爆發後除了按照戰時編制補充了大量年輕水兵外,還有一定數量的來自商船隊的預備役人員也被調到該艦,使得艦員人數超過1300人。在新調入的人員中包括4位商船船長,他們都被授予海軍預備役少尉軍銜,分別是格齊少尉、佩特森少尉、布勞爾少尉和恩格爾斯少尉,他們每個人都將指揮一個15人的登船組,負責操縱“舍爾”號俘獲的盟國貨船,將它們帶回德國。這一人員配置預示了“舍爾”號未來的任務。值得一提的是,在增補人員中還包括不少商船無線電報務員,艦上的候補軍官餐廳也被改建為第二個無線電室。

8月20日,克蘭克艦長收到一份令他深感不快的報告,艦上主機和輔機的活塞桿發生多處斷裂。輪機部門與船廠的技術人員對故障情況進行了檢查,在磋商後得出結論,即使日夜不停地趕工,也至少需要21天時間才能修復故障。因此,“舍爾”號完成戰鬥準備的時間被迫推遲到10月15日,由但澤和格騰哈芬的船廠派出技工進行維修工作。(未完待續)

下期預告:1940年10月中旬,“舍爾海軍上將”號在格騰哈芬裝載燃料和補給品,為即將開始的遠航做準備,水兵們也對未來的作戰展開討論,就像一年前議論新艦長的能力一樣。就在全艦上下都在緊張忙碌的當口,艦長克蘭克上校卻神秘失蹤了三天……

回顧《戰史文庫》之前的精彩連載,敬請關注本號查閱:

《戰史文庫》鐵棺 :伊-56潛艇軍醫長的戰爭記憶(合集)

《戰史文庫》騎士之死:一位德軍坦克兵的斯大林格勒記憶

《戰史文庫》騎士之死:痛苦時刻

《戰史文庫》騎士之死:遭遇戰

《戰史文庫》騎士之死:火線餘生

《戰史文庫》騎士之死:告別前線

《戰史文庫》騎士之死:戰地新年

《戰史文庫》騎士之死:末日將至

《戰史文庫》騎士之死:走向戰俘營(大結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