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向大西洋試射核飛彈,操作失誤飛往美國,急忙啓動自毀程

洲際彈道導彈作為核“三位一體”重要組成部分,是一個核大國必須具備的終極戰略武器。它的服役意味著這個國家已經正式有了二次核反擊的能力,擁有了很強大的核威懾能力。

作為曾經的海洋強國,英國海軍從17世紀末到二戰前200多年間一直穩居“世界第一”的寶座。一戰和二戰之後,英國經歷了“慘勝”,國力嚴重受損,“日不落帝國”的榮光逐漸暗淡。英國人自己也知道,自己再也不是世界第一海軍強國了,不得不依靠與美國的盟友關係,維持自己的大國地位。

當美軍的三叉戟潛射導彈問世的時候,英國海軍在第一時間裝備。為了保持海軍核潛艇的技術先進性,又裝備了新型美製三叉戟潛射導彈,只不過搭載的是英國自研的核彈頭。

1983年三叉戟II D-5導彈正式開始了研製工作,1987年1月首枚導彈試射,1990年3月三叉戟II D-5導彈宣佈形成了初始作戰能力。其長度為13.41米,直徑2.11米。作為美國海基核力量的核心,三叉戟II D-5導彈採用了很多新技術,新的高能推進劑,碳纖維環氧殼體等,採用了GPS+星光+慣性複合制導。如此高的精度,使三叉戟II D-5具備了進行第一波攻擊和打擊硬目標的能力,可以對蘇聯加固的洲際導彈發射井和加固的地下戰略指揮部進行打擊。

去年6月,英國海軍的“復仇”號核潛艇在美國佛羅里達州附近海域進行“三叉戟”IID5導彈試射,不料遭遇“災難性失敗”。這枚未搭載核彈頭的導彈造價1700萬美元。按計劃,它應射向9000公里外的非洲西海岸,不料導彈卻在發射後嚴重偏離軌道,突然掉轉方向,直直飛向美國本土。英國官兵趕緊啟動了導彈上的自毀程序,將導彈在到達美國本土前爆炸,才沒有釀成大禍。這件事情被掩蓋到2017年初才被揭露,引來英國國內一片輿論撻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