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什麼讓我早睡早起?

當我們不再與早晨擦肩而過,開始迎接清脆的鳥鳴、清新的風和第一縷陽光的時候,也許會看到不同的風景,體會到不同的喜悅。

——題記

憑什麼讓我早睡早起?

關注【洪梅的微習作】的朋友一定有所瞭解,我對美好生活的定義就是“清明有序而不斷有興奮點”,所以之前給自己制定了詳實的計劃。

上半年還是不折不扣地執行這份計劃的,但隨著新學期開始,我開始應接不暇,新接手的畢業班,忙碌的工作,孩子來到身邊,需要我的陪伴和照顧。

一開學,可謂是忙得焦頭爛額,睡眠不足,生活作息紊亂。當我馬不停蹄加班時,貼心地朋友轉發給我的文章:今年的諾貝爾獎告訴你:熬夜到底有多可怕!當時只想著怎麼趕緊把事情處理完,無暇顧及其他。

直到某一天,我覺得頭重腳輕、渾身無力,開始有發燒的徵兆,我才意識到身體也開始抗議,吃完藥,孩子交給外婆,就躺在床上睡著了,一覺睡到早晨六點,整個人都清醒了。這一刻,我開始反思:每個人每天只有24小時,周圍比我忙碌的大有人在,他們怎麼保證每天精力充沛,活力滿分的呢?

首先,手機有極強的謀殺時間能力。

並不是因為我有多少必須熬夜才能辦成的事情。只是因為“不看手機睡不著”,微博,朋友圈,各種資訊app都成了我晚睡的理由。其次,主次不分,做事情緒化。往往會挑自己喜歡的事情做到盡善盡美,而抵制的東西一拖再拖,結果就導致重要事情沒做好,其他不重要的事情消耗了過多精力。

自省機制警告我:不能再這樣下去!我開始嘗試各種時間管理的方式。其中受益最大的莫過於——做一個“晨型人”,將時間管理上的新戰場延伸至早晨

晨型人,是指那些堅持晚上早早睡覺,早晨四五點鐘就起床的人,為了在忙碌的生活工作中保留快樂,因而早起,聽音樂看書聽廣播的生活方式。

記得逛宜家的時候,看到從2015和2016年的《中國城市人居民生活報告》中宜家得出中國都市人群普遍擁有“短”早晨和“長”夜晚的結論,很有共鳴。對於以前的我而言,早晨的5分鐘勝過晚上的50分鐘,那為什麼不將早晨的50分鐘利用起來,不就能達到500分鐘的效果嗎?

從生物學的角度上說晨起的好處是:

一、早上分泌的腎上腺素是夜間的三倍,而這個就是高效率的勝利支持;

二、早起必然早睡,這個好處大家都懂;

三、有效切割大塊時間,非常有助於完成重要工作。

對我而言,最大的好處就是:

一、孩子還在熟睡;

二、工作群還沒有開始道早安;

三、早起的這段時間完全屬於自己。

憑什麼讓我早睡早起?

從此,我的原先制定的夜間計劃被挪到了晨間,這就是我的“朝五晚九”的生活作息表

晚上:

20:30 梳理第二天工作計劃,準備第二天的衣服

21:00前和孩子一起入睡

第二天:

5:00 準時起床

5:00-5:30 洗漱,晨間日記

5:30-6:20 工作、學習

6:30 孩子起床穿戴

6:40 出門上班

6:40-7:10 晨跑(操場十圈)

7:10-7:25 早餐

7:30 開始上班

原本,每到夜晚,快速上下滑動手機信息獲取的快感,讓我根本停不下來。

現在,每天清晨,氣定神閒地開始閱讀寫字的愉悅感,讓我沉醉不可自拔。

堅持一個多月後的我,有了明顯的變化:

1、增強對生活的掌控力,更有自信心:

早起後,我會明顯感覺到自己對自己生活的掌控,一大清早,我就能感受到打敗自己的懶惰的勝利感,甚至可以有擊敗假想敵的成就感,這給我帶來的自信心的提升可以持續一整天。

用三到五分鐘完成晨間日記,這是受到了佐藤傳《晨間日記的奇蹟》的啟發。之前也嘗試過每晚寫日記,但發現晚上寫日記容易收到當天情緒的影響,記錄的往往是負能量的內容。再大的事情,經過一夜沉澱,都會顯現出本真的脈絡,也就能一眼看出事物的本質,這時候的記錄和反思就會顯得愈發珍貴。

2、增加獨立時間,做有意義的事:

隨著年齡的增長,身份的增加,我的時間不再是屬於我自己一個人,別人會佔用我的時間,並且會隨時打斷我。早起則會使這一切消失,因為我瞬間擁有了不被打擾的、屬於自己一個人的時間和空間。

這段時間和空間就能讓我完成不少有意義的事情,如晨跑,堅持晨跑大約有3年了,我的身體素質得到了明顯的改善,即使感冒發燒,一兩天就好了,身材也更加勻稱和緊緻。晨跑的另一個魅力在於:掌控自己身體的時候,有一種掌控命運的快感。又如閱讀、背單詞、練瑜伽……

“當未來那個點沒有來臨的時候,你根本不知道你的哪一個珠子可以串成一條美麗的項鍊。”

3、增進秩序感,避免情緒化:

按照其他人的6點起床來算,我每天就比相同的人多出來了一個小時的自我可支配時間,並且最重要的是,我不再手忙腳亂了,我可以輕鬆得完成我今天的所有代辦事項,提前出門,甚至可以提前10分鐘到辦公室,整理一下辦公桌,開始一天的工作,這種秩序感能極大的提高自己的幸福度,不會因為各種突發事件影響自己的心情。

憑什麼讓我早睡早起?

這裡,不得不提“三隻青蛙”時間管理法:

“如果你必須吃掉一隻青蛙,不要長時間盯著它看。如果你必須連著吃掉三隻青蛙,記得要先吃掉最大、最醜的那隻。”

——博恩·崔西

每天早晨,明確一天中的“三隻青蛙”,它們可能沒有那麼緊急,但卻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三件事,我必須“吃”掉它們。然後看著仔細觀察那隻“最大、最醜的那隻青蛙”,下定決心,劃出大塊的時間,一口“吃掉”。如果不這樣做,就會產生拖延症,出現“失控”的局面,有時還會被一些緊迫的問題和危機牽著走,任由一些堪稱“時間大盜”的“緊急”卻“無意義”的活動擺佈。

歌德說過:“最重要的事情絕不能受制於最不重要的事情。”其實一個人的一生也只不過是“三隻青蛙”,我們應該圍繞“重要,但不緊急的”高槓杆活動組織時間。

從現在起,做一個晨型人,緩慢,堅定,平和,不斷向著心中的、夢中的遠方前進。

憑什麼讓我早睡早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