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什么让我早睡早起?

当我们不再与早晨擦肩而过,开始迎接清脆的鸟鸣、清新的风和第一缕阳光的时候,也许会看到不同的风景,体会到不同的喜悦。

——题记

凭什么让我早睡早起?

关注【洪梅的微习作】的朋友一定有所了解,我对美好生活的定义就是“清明有序而不断有兴奋点”,所以之前给自己制定了详实的计划。

上半年还是不折不扣地执行这份计划的,但随着新学期开始,我开始应接不暇,新接手的毕业班,忙碌的工作,孩子来到身边,需要我的陪伴和照顾。

一开学,可谓是忙得焦头烂额,睡眠不足,生活作息紊乱。当我马不停蹄加班时,贴心地朋友转发给我的文章:今年的诺贝尔奖告诉你:熬夜到底有多可怕!当时只想着怎么赶紧把事情处理完,无暇顾及其他。

直到某一天,我觉得头重脚轻、浑身无力,开始有发烧的征兆,我才意识到身体也开始抗议,吃完药,孩子交给外婆,就躺在床上睡着了,一觉睡到早晨六点,整个人都清醒了。这一刻,我开始反思:每个人每天只有24小时,周围比我忙碌的大有人在,他们怎么保证每天精力充沛,活力满分的呢?

首先,手机有极强的谋杀时间能力。

并不是因为我有多少必须熬夜才能办成的事情。只是因为“不看手机睡不着”,微博,朋友圈,各种资讯app都成了我晚睡的理由。其次,主次不分,做事情绪化。往往会挑自己喜欢的事情做到尽善尽美,而抵制的东西一拖再拖,结果就导致重要事情没做好,其他不重要的事情消耗了过多精力。

自省机制警告我:不能再这样下去!我开始尝试各种时间管理的方式。其中受益最大的莫过于——做一个“晨型人”,将时间管理上的新战场延伸至早晨

晨型人,是指那些坚持晚上早早睡觉,早晨四五点钟就起床的人,为了在忙碌的生活工作中保留快乐,因而早起,听音乐看书听广播的生活方式。

记得逛宜家的时候,看到从2015和2016年的《中国城市人居民生活报告》中宜家得出中国都市人群普遍拥有“短”早晨和“长”夜晚的结论,很有共鸣。对于以前的我而言,早晨的5分钟胜过晚上的50分钟,那为什么不将早晨的50分钟利用起来,不就能达到500分钟的效果吗?

从生物学的角度上说晨起的好处是:

一、早上分泌的肾上腺素是夜间的三倍,而这个就是高效率的胜利支持;

二、早起必然早睡,这个好处大家都懂;

三、有效切割大块时间,非常有助于完成重要工作。

对我而言,最大的好处就是:

一、孩子还在熟睡;

二、工作群还没有开始道早安;

三、早起的这段时间完全属于自己。

凭什么让我早睡早起?

从此,我的原先制定的夜间计划被挪到了晨间,这就是我的“朝五晚九”的生活作息表

晚上:

20:30 梳理第二天工作计划,准备第二天的衣服

21:00前和孩子一起入睡

第二天:

5:00 准时起床

5:00-5:30 洗漱,晨间日记

5:30-6:20 工作、学习

6:30 孩子起床穿戴

6:40 出门上班

6:40-7:10 晨跑(操场十圈)

7:10-7:25 早餐

7:30 开始上班

原本,每到夜晚,快速上下滑动手机信息获取的快感,让我根本停不下来。

现在,每天清晨,气定神闲地开始阅读写字的愉悦感,让我沉醉不可自拔。

坚持一个多月后的我,有了明显的变化:

1、增强对生活的掌控力,更有自信心:

早起后,我会明显感觉到自己对自己生活的掌控,一大清早,我就能感受到打败自己的懒惰的胜利感,甚至可以有击败假想敌的成就感,这给我带来的自信心的提升可以持续一整天。

用三到五分钟完成晨间日记,这是受到了佐藤传《晨间日记的奇迹》的启发。之前也尝试过每晚写日记,但发现晚上写日记容易收到当天情绪的影响,记录的往往是负能量的内容。再大的事情,经过一夜沉淀,都会显现出本真的脉络,也就能一眼看出事物的本质,这时候的记录和反思就会显得愈发珍贵。

2、增加独立时间,做有意义的事:

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份的增加,我的时间不再是属于我自己一个人,别人会占用我的时间,并且会随时打断我。早起则会使这一切消失,因为我瞬间拥有了不被打扰的、属于自己一个人的时间和空间。

这段时间和空间就能让我完成不少有意义的事情,如晨跑,坚持晨跑大约有3年了,我的身体素质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即使感冒发烧,一两天就好了,身材也更加匀称和紧致。晨跑的另一个魅力在于:掌控自己身体的时候,有一种掌控命运的快感。又如阅读、背单词、练瑜伽……

“当未来那个点没有来临的时候,你根本不知道你的哪一个珠子可以串成一条美丽的项链。”

3、增进秩序感,避免情绪化:

按照其他人的6点起床来算,我每天就比相同的人多出来了一个小时的自我可支配时间,并且最重要的是,我不再手忙脚乱了,我可以轻松得完成我今天的所有代办事项,提前出门,甚至可以提前10分钟到办公室,整理一下办公桌,开始一天的工作,这种秩序感能极大的提高自己的幸福度,不会因为各种突发事件影响自己的心情。

凭什么让我早睡早起?

这里,不得不提“三只青蛙”时间管理法:

“如果你必须吃掉一只青蛙,不要长时间盯着它看。如果你必须连着吃掉三只青蛙,记得要先吃掉最大、最丑的那只。”

——博恩·崔西

每天早晨,明确一天中的“三只青蛙”,它们可能没有那么紧急,但却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三件事,我必须“吃”掉它们。然后看着仔细观察那只“最大、最丑的那只青蛙”,下定决心,划出大块的时间,一口“吃掉”。如果不这样做,就会产生拖延症,出现“失控”的局面,有时还会被一些紧迫的问题和危机牵着走,任由一些堪称“时间大盗”的“紧急”却“无意义”的活动摆布。

歌德说过:“最重要的事情绝不能受制于最不重要的事情。”其实一个人的一生也只不过是“三只青蛙”,我们应该围绕“重要,但不紧急的”高杠杆活动组织时间。

从现在起,做一个晨型人,缓慢,坚定,平和,不断向着心中的、梦中的远方前进。

凭什么让我早睡早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