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了解你,他们什么都做得出来

“我爸今天又赞了我几个月之前的朋友圈。”

和这句有点傲娇的抱怨一起发来的,是朋友最新消息的截图。

长长的一串,都是来自爸爸的点赞消息。

他爸爸默默把这几个月以来,他提到想“谈恋爱”之类的朋友圈都赞了一遍。

他说,爸爸每年都要用这个方式催他找对象。

在我首页里,一大堆人都在想着怎么在春节里逃避“催婚”,只有他好像还乐得轻松。

他倒是没什么所谓:

“我知道啊,他肯定又要催我了,不过还提前预告一下,好像也没那么烦了。”

也是,这个手法,的确有点可爱。


为了了解你,他们什么都做得出来



我爸妈整天嚷嚷着不会用智能手机,微博支付宝淘宝都用得不够溜。

除了煲剧的各大视频app之外,其他所有的智能操作,硬生生在他们和我之间划了个分界线。

但以上都是我惯常的刻板印象——

谁能想到爸妈“视奸”起自己来,比那些狗血故事里的前任还仔细呢?

对不起,这样说似乎有点可怕,但请把目光集中在“仔细”这一点上。

每逢周末,我的状况不外乎两种:

1.睡觉到肚子饿了再起。

2.睡到中午两点起床然后出门赴约吃吃喝喝。

有那么几次,我的“自然醒”都是被爸妈做的菜香醒的;

而有时我外出吃饭忘记和他们说,回家发现爸妈也没有多做我的那份。

爸妈的习惯是下班之后买菜回家,照理来说是不知道我晚上到底在不在家的。

一次两次可能会是巧合,但总不至于每次都这么“巧”吧?


为了了解你,他们什么都做得出来



我问他们到底怎么知道的,他们说,靠微信运动。

“你要是在家里睡觉,步数就是几十步,出去吃饭的话就会涨啦。”

他们就像小朋友藏住了个惊喜一样,喜滋滋地跟我炫耀着他们的机智。

我却有点鼻子发酸。

他们一边靠近着我的生活,又不敢打扰我,只好通过这些我没在意过的小细节来配合我的生活。

而我呢?

大概只是偶尔看到他们步数超2万的时候,感慨一句他们今天又瞒着我出去玩了,仅此而已。


为了了解你,他们什么都做得出来



在办公室聊起这件事的时候,大家都一点点地想起爸爸妈妈做的这些“小手脚”。

他们悄悄看你的步数和定位,好知道你今天到底怎么过的;三天可见的朋友圈里什么也没有,他们只好赞一下你的朋友圈封面;你的头像突然换成一片黑,最近一定很不顺心,想了想还是不烦你了;


还有那些成天挂在嘴边、无关痛痒的琐碎,和你没话找话聊,你听着觉得浪费时间,所以不想搭理。

但他们说这些,无非只是想引起你的注意,像小朋友一样想你理他一下。

和那些强行得知你的心里话、破坏隐私的行为不一样。

他们这样做更加小心翼翼,不敢打扰你;

甚至有时候希望你不要发现。

我有个小伙伴,向来爱在豆瓣上写些小影评。

有一次下班刷朋友圈,看到他爸分享了好长一段《我不是药神》的观后感。

爸爸向来是不爱看看剧看戏的,他觉得有点意外,刚好自己之前看过,就给爸爸回复了一大段长评,两个人有一搭没一搭地就讨论上了。

没过几天,他又看到爸爸的其他影评,看的电影从《教父》、《肖申克的救赎》到漫威系列都有。

他大概猜到,爸爸应该是看到了他的豆瓣账号,把他标注过的电影都尽量看了。

他觉得有点好笑,但也没有拆穿。

“老爸每天都想办法跟我找话题聊,多累啊。我要是戳穿他,他又要难受了。”

他一边露出宠溺无奈的笑容,一边把和爸爸的聊天记录翻给我看。

两人大段大段的对话虽然看起来费劲,但总有些迷之可爱。


为了了解你,他们什么都做得出来



在这种时候,父母和孩子们的位置好像一下调转了。

一个从严肃成熟的面具里走了出来,努力了解孩子时不自觉就流露出了笨拙;

另一个也悄悄地把那扇交流的门打开一点,再打开一点。

我曾看到过这样一句话:

父母应该就是,在那个他够不着的世界,也非要搬个梯子翻墙进去的人吧。


有的时候,我们砌的墙太高,建造的世界太复杂,他们不一定能够找到最合适的梯子。

他们难免不小心踩到你的雷,提到你不想聊的话题。

可与其一次又一次地生气吵架,还不如在下一次他们努力靠近你的时候,你先主动一点吧。

例如,

“爸妈,我今天回家吃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